正文 第29章 心的醒度修煉課(1)(1 / 3)

對混日子者、糊塗蟲、挑剔別人者、埋怨者、失敗者、執迷不悟者等,心的醒度修煉最能幫助其完善人格的缺失。

第112天人生要時刻保持清醒

我們原本是愛的使者,但隨著社會惡習的感染、各種偏見的加入,我們雖在成長,但是卻迷失了自我。

——葉舟

葉舟先生說,別以為“難得糊塗”是叫人真糊塗,其實它是叫人在小事上糊塗,在正事上保持清醒。何謂“正事”呢?其實,就是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隻有懂得了這些,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之路更為順暢,才能處變不驚。

一個人要時刻保持清醒、不犯迷糊是很難的。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因為意氣用事或者抵擋不住誘惑,很容易落入別人所設下的圈套中,輕則丟財,重則喪命。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多用腦子,少用性子。

生活中,我們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遭到他人的辱罵,辦事不順心時,都可能會大動肝火,情緒失控。但是,輕易發怒一般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還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害。因此,當你因某人某事而情緒激動時,一定要先讓自己保持清醒、冷靜,以防止衝突的發生。

要知道,你在不冷靜的時候,會頭腦發熱,語氣也往往會粗暴不堪,不容易聽進他人的勸解,結果會使問題變得更為糟糕。這個時候,你不妨出去散散步,讓自己的頭腦更清醒一些,仔細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

或者,你也可以與一兩個局外人交談一下,發泄一通內心的怒氣或者接受一些勸告。如果這還不足以平息你心中的怒火,試著去尋找更為劇烈的發泄方式。比如狂跑一陣,打一場網球等等。

等你的情緒平息之後,你再與當事人直接進行交談。在交談時,一定要彬彬有禮,要有理性,不要直呼其名,粗暴責備,諷刺挖苦甚至進行威脅。談話內容應該對事不對人,更不要進行人格的侮辱。在說明自身的觀點之後,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努力學會說:“是的,我能理解你的觀點。”隻有這樣才能期望別人的理解。

同時,在生活中,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修養,開闊心胸,善於諒解他人的過錯。如此這樣才能不為一些小事而耿耿於懷,以致輕易發怒。當然,該忍的時候,也要學會容忍,這樣才能使你的人際關係更為和諧。

第113天看透生活的本質:生活其實是一種願望

生活中,我們總是笑身邊的癡者、迷者,總認為別人是那樣的糊塗,居然怎麼勸都勸不了。其實,有許多事說別人容易,一旦落在自己身上,又糊塗了。

——葉舟

真正的清醒者,能夠看透生活的本質。生活,其實是一種願望,是一種想象的渴望,正是有了願望和渴望,才讓我們不斷吸吮到其中的甘甜、美好和幸福。幸福很遠亦很近,有時候,幸福是一樣東西,在你費盡周折得到的時候;有時候,幸福也僅僅是一個目標,當你長途奔波抵達的時候;有時候,幸福是一次比較,當你看到別人不幸的時候;更多時候,幸福其實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感覺,一種心態,隻要你領悟生活的真諦,原來生活處處都有它的影子。

窮人說,幸福就是在饑餓時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口渴時能喝到清澈的水,寒冷時有足夠禦寒的衣服,貧窮時有夠維持生存的錢財。

富人說,幸福就是能在忙碌之中閑下來,疲憊時抽出時間休息,困乏時,能夠睡一個安穩舒適的覺。

單身者說,幸福就是甜蜜地擁在愛人的懷抱中,暫時離別時心頭淡淡的思念;

已婚者說,幸福就是擺脫對方一個人獨享清閑,能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

總之,人生缺什麼,就認為什麼是幸福!果真有一天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我們也許會興奮一些時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實現的願望再也激發不起我們的幸福感,一些新的願望又再次萌生,它們就像地麵上生長的花花草草一般,采摘了一朵又一朵,踐踏了一片又一片,每年都會新生。

可以說,人們對幸福的感受同心理的欲望是相輔相成的。人是所有生物中最為奇怪的,其欲望是沒有終點的。所以,人們就會不斷地追逐,不斷地在感受了短暫的幸福後,又產生新的痛苦,像一個永動機一樣,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為此,我們要想在漫漫人生長路中永久地抓住幸福和快樂,就要學會放棄,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放下沒有結果的執著,用心感受你手中所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