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心的醒度修煉課(1)(2 / 3)

第114天看透幸福真諦:幸福是過程而非結果

清醒者總是處處小心,隨時隨地睜大眼睛看世界。

——葉舟

幸福和快樂是我們生活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它是一個過程,而不是忙碌一生後所達到的頂點,緊張與麻木更非生活該有的狀態。為此,我們一定要拋開一切,放開心中緊繃的弦,讓自己清閑下來一陣,真切地去感受奮鬥過程中的快樂和幸福,如此才能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有一位企業家,腰纏萬貫,但不幸的是患了絕症。臨終前,他看到窗外的一個廣場上有一群孩子在百花叢中捕捉蝴蝶,很是一副快樂的畫麵。於是,他就對他三個可愛的孩子說:“你們也到廣場上給我捉幾隻蝴蝶來吧,我許多年都沒見過蝴蝶了。”

三個孩子便快樂地跑到外麵去幫爸爸捕捉蝴蝶,一會兒,大兒子捉了一隻蝴蝶回來了。爸爸問:“怎麼就捉了一隻?”

大兒子說:“我是用你送給我的布娃娃換來的。”

企業家點點頭,微笑了一下,什麼也沒有說。

又過了一會兒,二兒子也依照爸爸的吩咐到院子捉蝴蝶。一會兒,他手裏拿著兩隻蝴蝶。爸爸就問他:“你怎麼這麼快就能捉到兩隻呢?”

二兒子說道:“我把我的玩具小手槍租給了一位小朋友,他就給了我兩隻蝴蝶做為交換。”企業家仍舊微笑著點點頭。

接著他的小兒子來了,他帶來了10隻蝴蝶,並小心翼翼地用一個竹籠子裝著。企業家問:“你怎麼捉這麼多蝴蝶呢?”小兒子說:“我把你送我的坦克在廣場上舉起來,問:誰願意玩坦克,願意玩的隻需要交一隻蝴蝶就可以了。爸爸,要不是怕你著急,我至少可以捉20隻蝴蝶給你呢。”企業家愛憐地拍了拍三兒子的頭。

第二天,企業家就死了,他在自己的床頭放了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孩子,我並不需要蝴蝶,我需要的是看見你們捉蝴蝶時的樂趣。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在期待幸福的降臨,但是,到底什麼是能讓我們感覺到幸福的事情呢?是金錢嗎?其實,幸福隻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結果。所以,在百忙之中的你,是否想過適當地停下來,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讓它充分享受放鬆所帶來的愉悅感呢?別總以為將心裝得滿滿的就是一種莫大的充實,其實卸下心靈的負荷才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永遠不可逆轉。你如果隻工作,為活下去而拚命地工作,得不到任何閑暇,還有什麼情趣而言呢?所以,從現在開始,給自己留點時間輕鬆一下吧,如此這樣生活才會多姿多彩。如果時常將自己置於大自然中,任心靈自由自在地馳騁,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將天地萬物置於空靈之中,這是何等的愜意,何等無拘無束,何等舒暢的心境啊!

第115天別讓碌碌無為的心態毀了你

紅塵是一個大染缸,幾乎所有的人都被這個染缸染成了五顏六色。人之初,我們還不能明辨是非,於是我們接受教育,我們每個人都打上了思維烙印,就這樣,我們看問題和處理問題就出現了偏見,時間一長,我們就迷失了真我,我們就被假我所控製了。

——葉舟

一個人活著,不怕沒有錢、經驗和社會關係,最為可怕的就是沒有夢想,對人生沒有想法。這樣的人生是迷惘和恐懼的!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享有財富,任意揮霍,出手大方,配備名車,舉辦各種派對,不工作,不思進取,每天都生活在紙醉金迷之中,時間久了,難免會感到空虛和迷惘。

的確,財富是用來享受的,但是卻不能因為擁有大量的財富而讓自己碌碌無為。否則,長久地持續這樣的生活,養成了享樂的心態,內心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要知道,物欲的享受隻能給自己帶來一時的滿足,而心靈卻依然是空虛的。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碌碌無為的一生,隻會讓自己的人生失去色彩,讓人生失去價值,讓靈魂空洞。

老子在經過函穀關時,將自己的專著《道德經》留在了當地的府衙之中。

有一天,一個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到府中問他:“先生,我聽說你博學多才,因此,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你。”

老子同意了老翁的要求,於是,老翁問道:“今年我105歲,大家都叫我老壽星。可是說實話,從小到大,我一直都遊手好閑地度日。與我同齡的人都很有作為,他們都開墾了百畝沃田,但是到頭來卻還沒有一席之地,建了幾間房屋到最終卻沒有容身之地。而我雖然一生不稼不穡,卻還吃著五穀;雖然沒有置過片磚隻瓦,卻仍然居住在避風擋雨的房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