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那張紙的最上麵寫著:“對某先生有利的因素”。下麵列了一長串這個人的優點,其中提到他曾經三次幫助公司做出正確的決定,為公司贏得的利潤要比這次的損失要多得多。
貝德福德很驚奇地問洛克菲勒:“你難道不為此事感到生氣嗎?”
洛克菲勒則十分平靜地回答:“我現在生氣能夠挽回損失嗎?那要隻會將事情推向更為糟糕的境地!”
一個內心成熟的人,是不容易被情緒所困的。他們有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鎮定程度,遇事沉穩又積極果斷,老練裏卻又重視有佳,勝不驕、敗不餒,在生活中時時能泰然處之,寵辱不驚,不會因為太過興奮而忘乎所有,也不會因為悲傷而痛不欲生,整個人完全抽離於情緒之外。
第155天沒“給”之前,不要總想著“得”
先會考慮“給”,而再想到“得”的人,是一個成熟的人。
——俞敏洪
急功近利,在沒學會“給”之前,總想著“得”,是不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年輕人便不懂得“春天播種,秋天才會收獲”的道理,這是明顯的不成熟的心智。初入社會,剛剛付出一點,馬上就想得到回報。到一個單位,剛剛做出一點成績,就覺得自己是天才,便想著升職、加薪的事,領導不給升職,加薪,就選擇放棄,辭職走人。
要知道,放棄是一種習慣,一種典型失敗者的習慣。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過,失敗的人有兩種非常典型的心態:1.永遠對機會說“不”;2.急功近利,總想“一夜暴富”。急功近利的心態表現在,你給他介紹一個工作,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薪水高嗎?”你說“高”,他馬上就問第二個問題“工作輕鬆嗎?”你說“輕鬆”,這時,他便跟著就問第三個問題“薪水能按時發嗎?”你說“能”,這時他就說“好,我做!”就是這麼的幼稚。
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種高薪水、工作輕鬆的工作呢?很少,即使有也不會輕易讓你做。所以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懂得付出。為何要付出?因為你是為了追求你的夢想而付出的,人就是為了希望和夢想而活著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沒有追求,那麼,他的一輩子便也沒有意義了。
所以,在生活中你想獲得什麼,你就得先付出什麼。你想獲得時間,你就得先付出時間,你想獲得金錢,你得先付出金錢。你想得到愛好,你得先犧牲愛好。你想和家人有更多的時間在一起,你先得和家人少在一起。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你現在的付出,將會得到加倍的回報。就像一粒種子,你把它種下去以後,然後澆水,施肥,鋤草,殺蟲。最後你收獲的是不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懂得付出,不能急功近利,馬上想得到回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輕輕鬆鬆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156天從“自我”中抽離出來
一個成熟的人,是一個從自我中抽離出來的人。
——葉舟
葉舟先生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劇都是因“我”而造成的。所有的競爭、戰爭、殺戮、暴力等都是由“自我”這個根引起的。人沒有更大的成就也是因為自我束縛造成的。自我是囚房,自我是手銬,自我是悲劇的土壤。
一個人若是沒有自我,就不可能與人爭鬥,就不可能整天耗在那些小得小失上而碌碌無為。一個沒有自我的人,絕對是一個公平的人。因為他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會動態地發展地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因為無我,所以無私。一個成熟的人,當然也是無畏的人。我們的一切畏懼擔憂,都是因為有自我,而一旦無我,那還有什麼可值得恐懼的呢?
曾經有一位叫慧能的智者,有極高的覺悟和休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