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無常,宇宙有序。奧勒留認為,萬物都是處於無常的流逝中,一切存在物都處在產生、變易、沒落、消逝的循環之中,沒有一種個體事物是永恒的。“所有存在的事物都很快要改變,它們或者回歸於氣體,如果整個實體的確是一的話;或者它們被分解。”(《沉思錄》,何懷宏譯,三聯書店,2002年,第6卷,第4節)萬物的這種演變涉及到每一個元素,這種變化決定著整個宇宙,一直到它將來的解體。而神作為最高的法則,在它的統轄下,宇宙成為一個雖變化萬端卻井然有序的統一體,一個按嚴格的必然的秩序聯結起來的係統,處處展現著和諧和優美。
認識自己,服從神命。人必須認識自己,才能過一種有價值的人生。神是最高的統治者,人是宇宙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神在給予宇宙秩序的同時必然也賦予了人類自然的本性,並注定了每個人的命運。在神的麵前,人卑微如塵土。人的靈魂滲透著神性,人必須按神的安排行動,甘心服從神一切必然的命令,“無論什麼事情對你發生,都是在整個萬古永恒中就為你預備好的,因果的織機在萬古永恒中織著你和與你相關聯的事物的線。”(10:5)人認識自己,並思考到人的一切都是神決定的,而神的命令永遠是絕對的正確的,人應該無條件地服從神賜予的一切安排。人還應該認識到自己的支配能力所及範圍,榮譽財富和生老病死全非個人能力所能控製,一切順從,便是有價值的人生。
遵從自然,理性生活。“宇宙的實體是忠順和服從的,那支配著它的理性自身沒有任何原因行惡,因為它毫無惡意,它也不對任何事物行惡,不損害任何事物。而所有的事物都是根據這一理性而創造而完善的。”(6:6)在奧勒留這裏,世界的本體是一個,自然也隻是一個,靈魂也隻是一個,也僅隻有一個理性的力量統率萬物,那就是“神”。“自然在斯多亞那裏也就是邏各斯:規定著的理性,是主宰的、統治的、產生的、彌漫一切的、作為一切自然形態——自然形態被認作邏各斯的產物——的本原的實體和功力。就這個實體之為理性的推動活動而言,他們就是神。”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自然”實際上與“神”、“理性”有著同一的內涵。人要順從神意、遵從自然而理性的生活,便是奧勒留全部哲學所體現的根本的信仰。隻有這樣,人才能達到人性的完善,實現幸福的人生。
以“克欲”、“友愛”為內容的德性生活
德性是至善。道德在奧勒留看來即是“一切事情的完滿”,那便是至善,這是他確立的道德理想。德性作為至善是最值得人所欲求的,而這種完滿是也是理性個體所能實現的。至善是幸福,而有德的生活便是幸福的生活。
正義是美德之基。在奧勒留看來,正義不過是安於自己的本分、盡自己的本分,順從自然生活,一切美德皆在這裏。那麼,忍受、克製、損害,甚至死亡,隻要符合本性,便是正義。知識、明智、仁愛、虔誠、寬容、善良、樸素、純潔,作為美德,也僅是正義的一個方麵。正義的缺失,不但自己不能獲得幸福,也必然阻礙社會福利的實現,影響他人幸福的擁有。
克欲是責任和義務。“驅散想象,克製欲望,消除嗜好,把支配能力保持在它自身的力量範圍之內。”(9:7)奧勒留講到,人是極其渺小的,以至於生命的刻意延續更是毫無價值,可是即使是這樣,活著的人還是要履行義務走完人生的過程。而為了很好地履行自己的義務,便要追求有德的生活。人的道德生活的首要內容就在於克製欲望、拋開一切輕浮的情感衝動,丟掉一切虛偽的自私、尋求高尚的理性生活。這樣,才能擺脫煩擾、痛苦和憂愁。美德不過就是養成履行義務的習慣,而幸福也就是為社會福利出力。克製自己而保全整體,是與自己的本性相一致的生活。而這種生活就是一種和諧,和諧就是美,這種美和和諧反映了大宇宙的秩序,即是完滿的善。
愛人類。“用樸實、謙虛以及對與德和惡無關的事物的冷淡來裝飾你自己。熱愛人類,追隨神靈。”(7:31)人既是本國的公民,又是宇宙的公民。作為前者,他應該履行國家賦予他的一切責任和義務,當他如此而行,便也符合了宇宙的本性,亦即是一名世界公民。既然人人都是人類整體的一員,有著共同的理想,有著共同的利益,那麼,愛他人,相互友愛,相互寬容,整個宇宙便成為一個大家庭,人人在裏麵過著幸福的生活。
以“心靈”為歸宿的自由意誌論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獲得內心的自由和寧靜。既然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被神的意誌所決定了的,那麼是否還有人的自由意誌呢?奧勒留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信仰人和神是血緣相通的,神的主要啟示是人的靈魂本身,人的靈魂是神的一部分和流溢物。一個人可以改變他對於事物的判斷和態度,可以把這些事情看作神授予靈魂的意誌來歡迎它們,也就是說人在讚同天命的同時就實現了意誌的自由。而德性就是人與自然相一致的意誌,當人的心靈找到神性歸宿時,人也就享有了絕對的意誌自由,人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安寧。
坦然麵對死亡。奧勒留說,死亡是自然的進程,死無非就是構成生命的元素的解體,而元素的解體和轉換是合乎本性的,對大宇宙的元素本身並無害處。既然是這樣,那麼死亡來臨的時候,還有什麼可以畏懼的呢?活得最久的人和死得最快的人失去的東西是一樣的。死亡相應於規律,所以死亡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正義。人生好似演戲,人好似被雇傭的演員,演什麼,怎麼演,演多久,一切導演早有安排,那麼人的死亡好比戲劇結束,也總歸隻是代表了一個完整結局的到來,甚或是一種完滿的收獲,一處價值人生的真正展現,所以為什麼不以歡樂的心情來等待死亡呢?
退隱心靈深處。奧勒留堅持宣稱,“寧靜不過是心靈的井然有序,那麼你就不斷地使自己做這樣的退隱吧。退隱不斷更新你自己,讓你的原則簡單而又基本。一旦訴諸它們,它們就足以完全地淨化心靈,使你排除所有的不滿而重返家園。……那麼仍然把這牢記在心:記住退入你自身的小小疆域,尤其不要使你分心或緊張,而保持自由,像一個人,一個人的存在,一個公民,一個將死者一樣去看待事物。……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4:3)而心靈是歸宿。奧勒留還信奉可以用“自殺”來結束自己的軀體,認為人們應該保持這樣的自由去追求精神的退隱和長存,這是“道德自由的最高表現”。
知足中享受幸福生活。退隱回歸心靈的生活,那麼必然會超然於苦樂生死,滿足地享受人生。人的靈魂具有各種心理功能,知覺、判斷、推理、感情和意誌,而且能夠逐步地獲得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能力,亦即理性。所以,靈魂的活動使得我確信——“首先要確信我是本性上所支配的整體的一部分;其次,我在某種程度上和我自己同類的其他密切關聯著。……因此,由於記住了我是整體的一個部分,我就會對所有發生的事情滿意了。而由於我和我同類的那些部分在某種程度上密切相關著,我就不會做反社會的事情,而寧願使自己趨向我的同類,把我的全部精力用於公共利益,而拒斥與公共利益相反的事情。那麼,如果這樣做,生活就一定會幸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