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這個消息,有的人為神像的失去感到可惜,有的人為垃圾的處理而頭痛,有的人為將來廣場的建設而作種種設想,惟有斯塔克卻以敏銳的眼光看到了這些腐朽的廢渣裏藏著的錢財。他來到市政有關部門,說願意承擔這件“苦差事”。他說,政府不必費25000美元,隻需拿20000美元給他就行了,他保證處理好這批垃圾。
對於這樣的好事,市政部門沒有不同意的道理,合同當場就定下了。斯塔克要這些垃圾幹什麼呢?他請人將大塊廢料破成小塊,然後進行分類:把廢銅皮改鑄成紀念幣;把廢鐵廢鋁做成紀念品;把水泥做成小石碑,把神像帽子弄成很好看的小塊,標明這是神像的著名桂冠的某部分;把神像嘴唇的小塊標明是她那可愛的小嘴唇……裝在一個個十分精美而又便宜的小盒子裏,甚至朽木、泥土也用紅綢墊上,裝在玲瓏透明的盒子裏。
斯塔克將這些紀念品出售,小的1美元一個,中等的售2。5美元,大的10美元左右。賣得最貴的是女神的嘴唇、桂冠、眼睛、戒指等,150美元左右一個,都很快就搶購一空。這樣,從一堆廢棄鐵中淨賺了12。5萬美元。
麵對同樣的一堆垃圾,考古學者想到的是有無考古價值,清潔工人想到的是處理難度,環保人士想到的是環境汙染,惟有斯塔克卻從中想到了賺錢的妙計。這個故事說明,真正的智者,不是靠力賺錢,也不是靠錢賺錢,而是靠智賺錢。你可以缺乏體力,可以缺乏資金,但你絕對不能缺乏智慧,智慧是你賺錢的最大資本。有本錢的人不見得都能賺錢,而有智慧的人,隻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才智,即使沒有本錢,也能夠獲得豐厚的財富。
6。尋找希望的燈光
對於許多渴望賺錢致富以改變自己貧窮命運的人而言,如何認識自己目前的“一無所有”,對其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世界巨富福勒,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可又有誰知道他發跡之初的情形呢?
福勒出身貧寒,他的母親生了他們7個孩子,為了生計,他5歲參加勞動,9歲之前就像大人一樣以趕騾子為生。但有一天,他母親的一番話改變了他整個的一生:“福勒,我們不應該這麼窮。我不願意聽到你們說,我們的窮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的貧窮不是由於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你們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致富的念頭。不僅是你們的父親,我們家庭裏任何人都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
一“念頭”,這個詞沉重地擊打著福勒的心房。
福勒開始思考致富。他讓關於走向富有的念頭占據了全部心思,而把雜念統統拋到腦後。他選擇了肥皂業。於是,他像我們現在很多可憐的推銷員那樣,挨家挨戶地推銷肥皂。12年之後,他終於有了2。5萬美金。這點可憐的錢在當時對他來說是多麼重要!
正好,福勒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家公司要拍賣出售,售價是15萬美金。福勒興奮極了,由於興奮他竟然忘記了自己隻有2。5萬美金。他與這家公司達成協議,先交2。5萬美金作為保證金,然後在10天之內付清餘款,否則,那筆保證金——也就是他的全部財產——將不予退還。福勒興奮地隻說了一個字:“行!”
這時福勒其實已經把自己逼上絕路,但他感到的不是絕望,而是成功的興奮。是什麼使他如此冒險,就是那個致富的念頭,就是他對於人生的積極心態。
福勒開始籌錢。由於做了12年的推銷員,他在社會上建立起很好的人緣。朋友們借給他11。5萬美金,隻差1萬元了。但是,這時已經是規定的第10天的前夜,而且是深夜,所以那1萬美金就不是個小問題。
福勒發愁了。
但是,致富的念頭,他對人生的積極心態,使他沒有失望。他在深夜再次走上街頭。成功之後福勒說:“當時,我已用盡我所知道的一切資金來源。那時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間中跪下祈禱,祈求上帝引導我見到一個能及時借給我1萬美金的人。我驅車走遍61號大街,直到我在一幢商業大樓看到第一道燈光。”
這便是福勒最著名的“尋找燈光”的故事。
這時已是深夜11點。福勒走進那幢商業樓,在昏黃的燈光裏看到一個由於工作而疲乏不堪的先生。為了順利發行那份購買肥皂公司的協議,福勒忘記了一切,心中隻有勇氣和智慧。他不假思索地說:
“先生,你想賺到1千美金嗎?”
“當然想嘍……”那位先生因為這個好運氣的突如其來而有點驚慌失措。
“那麼,給我開一張1萬元的支票,等我歸還您的借款時,我將另付你1千美金的利息。”
福勒於是講述了他麵臨的困境,並把有關的資料讓那位先生看。
福勒拿到了那1萬美金。
福勒由此開始,邁進世界巨富的行列。
福勒的故事無疑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閃耀著人生積極心態的念頭,是我們每個人邁上成功之路的開始。對於許多渴望賺錢致富以改變自己貧窮命運的人而言,如何認識自己目前的“一無所有”,對其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一般說來,持“反正我也是一貧如洗,再怎麼努力奮鬥也無濟於事”態度的人,必將貧困潦倒終生,並且一事無成;而抱“雖然我眼下一無所有,但是我將努力去奮鬥”想法的人則將成為真正的勝者,走上白手創業賺大錢的道路。
在現實中,有許多人總是唉聲歎氣,怨天尤人,認為自己生不逢時,沒有投胎豪門貴族,沒有繼承萬貫家財,以致做生意沒有本錢,搞投資沒有資金,空有滿腹才華,卻要過著捉襟見肘的生活。其實,他們沒有看一看,想一想,當代的中國富翁,有幾個不是白手起家的呢?但他們沒有氣餒,沒有灰心,而是抱著堅定的信念,積極的心態,踏踏實實地去尋找商機,積攢財富。遇到困難不低頭,遇到挫折不退縮,就像福勒一樣,不放過黑夜中的任何一縷燈光,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最終獲得成功。這說明,與其我們躺在沙發上唉聲歎氣,不如積極行動起來,去尋找那希望的燈光。
7。一錢不花修鐵路
無論是大生意還是小買賣,都不是以資金的多少作為先決條件,而是以能否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作為基礎。
185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科利斯·亨廷頓、利蘭·斯坦福、馬克·霍普金斯和查爾·克羅克等四人,從一位對鐵路事業有巨大熱情的年輕工程師那裏獲悉,修建一條越過高山到達平原的鐵路能獲得巨大利益。於是,他們便開始投身於這項事業。
當時的人大多數對鐵路的認識不足,認為修建鐵路是一項靠不住的事業,因此私人投資者沒有人願意把資金投資於修建鐵路。但他們四人沒有被困難所嚇倒,為了達到預期目的,他們自行建起了太平洋鐵路公司,親自出馬向鐵路沿線的州政府和縣政府遊說,列舉出發展鐵路事業對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的好處,詳盡說明了他們的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並對利弊得失進行比較,曉以利害。經過一番艱難的遊說,終於從鐵路沿線州政府和縣政府籌到了大量資金。
在我們的想像中,沒有數以千萬計的資金是不能去修鐵路的,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然而,亨廷頓他們四個人卻沒出一文錢,隻靠自己的智慧和組織才能,借用地方政府的經濟力量,終於建造了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並從那些承建公司撈取了巨額利潤。他們四人因出色的成績被當作美國的第一代創業者、美國鐵路的創建人載入史冊。這說明,無論是大生意還是小買賣,都不是以資金的多少作為先決條件,而是以能否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作為基礎。隻要我們善於動腦筋,沒有本錢也可以做成大生意,這是有許多事例為證的。
日本有個叫見村善三的人,手中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廠地,但幹出了驚人的事業,成了百萬富翁。其中的奧秘其實很簡單:借用別人的土地,借用別人的錢,蓋起了廠房,然後租給需要辦廠而缺少廠房的人。見村善三自己一分錢不花,卻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當時,見村善三經過考察發現,在日本寸土寸金,不少人想開工廠,但資金不多,根本買不起土地蓋廠房,而有些土地卻閑置著。見村善三由此想到,如果把二者聯係起來,隻租用土地而不用購買,那些企業主才能夠負擔得起,因而肯定會大受歡迎。
於是,見村善三開始找土地。他專門找那些偏僻沒人要的或者交通不便而不值錢的土地,與這些土地的所有者一一商談,提出租用土地的計劃。這些土地所有者聽說他願意用高價租用他們的土地,心裏一合計,這比一次性地出售土地更加劃得來,自然十分高興,都願意轉讓土地,有的土地主還拿出資金借給見村善三來進行土地改造。
有了土地,見村善三就開辦起見村產業開發公司,組織人員上門推銷土地。許多企業家正愁沒有辦法蓋工廠,見有土地出租,又不需要動用巨額資金,同樣也是十分高興,便紛紛上門與見村善三簽訂合約。
見村善三從租用廠房者處收取租金後,扣除代辦費和廠房分攤償還金,所剩的錢即歸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廠房租金和土地租金之間的差額,除去營造廠房的費用,便是見村善三的盈利。
與廠方達成協議後,見村善三就向銀行貸款、建房,然後按分期付款的方法歸還銀行的貸款。由於見村善三的主意很符合廠方和地方的利益,一開始就見效,而且給地方的商業帶來繁榮,見村一年的代辦費收入就達20多億日元。有了這筆錢後,見村善三就不用再向銀行貸款了,而用自己的錢從營造小廠房到營建大廠房,直到營建大規模的工業區,公司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僅僅幾年時間,曾經身上既無分文、又無土地、純粹窮光蛋一個的見村善三,卻一躍成為了日本著名的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
日本人竹山一夫也是一個空手賺千金的好手。
退休在家的竹山一夫對安閑自在的生活不滿,他想找些事情幹,於是決定辦一個“企業講習班”,目標選在那些能出大價錢來學習的人身上。籌劃既定便付諸實施。他在東京銀座借了教室,自己僅用一張辦公桌和一部電話,成立了“東京企業研究所”,聘請的7名教師都是國內著名的教授或學有專長的知名人士,所招募的學生亦都是大企業的管理人員或未來的經理和董事長。每一期開學隻有30名學生,所收的費用卻頗為可觀:每人每期學費為50萬日元;而每期隻有半個月時間。扣除房租、廣告費以及教授們的薪金,竹山一夫每個月可賺1000萬日元。然而這僅是小試牛刀,接踵而來的學員越來越多,事先不但要登記、排隊,到上課還要等上幾個月的時間。由於著眼點極佳,退而不休的竹山一夫財運亨通,不花本錢而獲利甚豐,而且人們都以進他的企業研究所學習為榮,竹山成為企業界的知名人物。
以上幾個例子,從不同的角度說明,在創業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別人的力量來達到獲取自己利益的目的。比如可以借別人的錢賺錢,也可以借別人的物生錢,還可以借別人的知識與名氣獲得豐厚的財富。
8。靠信用獲得資金
能否獲得他人的幫助,與自己的信用程度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古代有位享有“紅頂商人”之譽的商人,叫胡雪岩,他認為自己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有“貴人”相助。
其實胡雪岩所指的“貴人”,就是他周圍的一些親朋好友,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幫助他。
胡雪岩創業之初,想做一筆較大的珠寶生意,需要一大筆錢,找別人借,因為數目太大,都沒有成功。最後胡雪岩找到了他的堂伯。由於胡雪岩平時人緣很好,對堂伯極其尊重,並不時上門問候,給他的堂伯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另一方麵,胡雪岩當時已經嶄露頭角,表現出過人的經商才能。很欣賞他的堂伯是當時富甲一方的茶葉商人,家財萬貫,仗義疏財。當胡雪岩提出自己的要求後,他的堂伯當下就借給他300萬兩銀子,幾乎相當於自己家產的2/3。
胡雪岩的珠寶生意進行得很順利,按時歸還了借款,並附帶紅利。他自己則淨賺200萬兩銀子,從而給他成為“紅頂商人”鋪下了第一塊基石。
試想,假如他的堂伯不願借給他300萬兩銀子呢?那可是一個人家產的2/3啊!
如果胡雪岩平時鋪墊得不夠呢?誰願意無緣無故把這麼多錢借給他呢?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善於利用社會關係,創造良好的經商環境,是多麼的重要。
現代的工商經營,比古代複雜得多,它往往涉及的資金量更大,是一個人單純靠自己的力量難以完成的。因此,如何求得他人的幫助以獲得創業與經營的資金,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些人經常這麼說:我有許多構想足以開創一些新事業,可惜沒錢。其實,要麼是你的構想還未成熟,否則怎麼會不能吸引他人來投資呢?要麼是你人緣不好,否則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借錢給你呢?
能否獲得他人的幫助,與自己的信用程度有很大的關係。有信用的人,自然容易獲得他人的幫助。而信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你的償還能力。如果你的償還能力強,無論是銀行還是親友,或者是私人投資者,都會願意借錢給你,因為他們沒有顧慮——相信你會按時還錢。
對於白手創業的人來說,要在短時間內在銀行或私人投資者心目中樹立較好的信用,自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有些人巧用妙策,大獲成功。
白手起家的富豪阿克森,原是一位律師,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借用銀行的錢可以賺大錢。他很快找到一家銀行的借貸部經理,說要借一筆錢修繕律師事務所。由於他在銀行裏人頭熟,關係廣,因此,當他走出銀行大門的時候,手裏已經有了一萬美元的支票。
阿克森一走出這家銀行,緊接著又進了另一家銀行。在那裏,他存進了剛才借到手的一萬美元。這一切總共才花費了1個小時。看看天色還早,阿克森又走進了兩家銀行,重複了剛才發生的那一幕。這兩筆共2萬美元的借款利息,用他的存款利息充頂,大體上也差不了多少。過了幾個月之後,阿克森就把存款取出來還債。此後,阿克森在更多的銀行玩弄這種短期借貸和提前還債的把戲,而且數額越來越大。不到一年光景,阿克森的銀行信用已經“十足可靠”,憑他的一張簽條,就能借出10萬美元以上,他用貸來的錢買下了費城一家瀕臨倒閉的公司。幾年之後,阿克森成了費城一家出版公司的大老板,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
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世界遊樂場的老板黃楚九,也是采取這種辦法巧妙借錢,白手創業的。
他開始時選擇了一個債主(據說是一個富孀),向她借了20元,約定三日後歸還,這個錢黃楚九並不去用它,而是放在家裏等到第三天,就拿去歸還;第二次再去借50元,約定五日還,而到第四天就去還掉了。這樣建立起了信用,借的數目從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逐漸增加上去,一直借到20000元。這便是黃楚九起家的第一批資本,他用它盤下了中法大藥房,製造艾羅補腦汁,賺錢後他又陸續擴大事業範圍,開辦了日夜銀行,用高額的利息和簡便的手續吸引存款者。因為利息高,手續簡便,很多女傭也向日夜銀行存款,黃楚九就是靠了這些辦法吸收資金,擴展企業,成為舊上海的一代富豪。
9。無本生意打基礎,抓住商機創大業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無用的東西,任何東西都可以加以利用。”
淺野總一郎,日本的水泥大王,淺野水泥公司的創建者。23歲的時候,他衣衫不整、失魂落魄地從故鄉富土山來到東京。當時,他身無分文,又找不到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隻能靠討飯為生,過著一種半饑半飽的生活。
有一天,淺野發現一潭泉水,便捧起水來猛喝幾口,權當充饑——他已經整整兩天沒有吃東西了。“好清涼可口的水喲!”他邊喝邊讚歎道。
這水一定能賣個好價錢,他想,於是,淺野便利用撿來的儲水器具,在路旁擺起了賣水攤。他的創業生涯,就是從在路邊賣水開始的。
這最簡單不過而又無須任何本錢的生意,徹底改變了曆盡千辛萬苦的淺野的命運,他不必再受饑挨餓,而且慢慢有了自己的積蓄。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有的使用價值。隻要開動腦筋,好好想想,好好利用它,或許你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淺野以後能成為大企業家,正是得益於這一點。
淺野在成為大企業家之後,曾經對那些無任何本錢而又想有所成就的人說過兩段話:
——“人生所遇到的危機,如身無分文,一無所有,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也就是說,人在困難絕境時,他的想法就會改變,反而給他一個轉機,使他湧上無比的勇氣,使他更加聰明,使他更能勇往直前,使他更敢去冒一切風險。因此對人生不必恐懼,應該感謝才是。”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件無用的東西,任何東西都可以加以利用。”
淺野光是依靠兩年賣水,在25歲時已賺得一筆不小的錢,於是他轉行,開始經營煤炭零售店。30歲時,當時的橫濱市長聽說淺野很會把無價值的東西產生價值,就召見他,說:“你以很會利用廢物而聞名,但是人的排泄物,我想你是沒有辦法利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