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得好,“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這話在華夏曆史上被說了幾千年,它告訴我們,要想富,就要通過錢來為自己賺錢,要活錢而不要死錢。換句當今非常流行的話,就是實現財務自由,就必須運用你的財商去叩開投資之門。那麼,究竟哪條路可以幫助你實現財務自由呢?下麵的故事,會給你帶來有益的啟示。
1926年,一個普通的美國人山姆出生了。山姆的父母本打算買一輛當時價值800美元的福特T型汽車。但是因為山姆的出生,家裏經濟負擔增加,於是他們決定把這800美金投資在孩子身上。他們選了一種相對穩妥的投資——美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基金。
和許多的中小投資者一樣,因為投資的錢不是很多,山姆的父母很快就淡忘了這件事,直到過世的時候把這部分權益轉給了山姆。在75歲生日的那天,老山姆偶然間翻出了當年的基金權利憑證,經向基金公司谘詢後得知一個驚人的消息,他現在的投資賬戶上有3,842,400美元!
75年間,山姆經曆了1929年的股市大崩潰、30年代初的大蕭條、40年代的世界大戰、50年代的人口爆炸、60年代的越戰、70年代的石油危機和蕭條等等讓眾多投資者傾家蕩產、血本無歸的種種危機。
更為離奇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大牛市中,還有90%的人都沒有賺到錢。為何山姆可以實現這麼好的收益?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選擇了基金作為理財工具,並堅持長期持有。
基金理財的魅力由此可知。買基金等於是由那些具有豐富投資經驗,深厚理論知識的基金經理幫你去理財投資,他們的投資水平不是一般的散戶股民可以比的。2006年基金和股市的投資情況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這一年中,基金淨值增長少於100%的並不多見,可是炒股的股民卻仍有30%出現了虧損。不言而喻,對於不想直麵股市風險的投資者來說,投資基金是讓錢生錢的穩妥之道。
2006年至2007年,中國的基金業步入了自己的理財盛世。原本飽受質疑和冷落的基金,成了2006年股市上漲最大的贏家之一。統計顯示,2006年以來共有90多隻開放式基金成立,新增基金開戶數突破1000萬,基金發行總規模也超過4000億份。眾多股票型基金的累計淨值翻了一番,而成為眾多投資者追捧的對象,基金開戶人數屢創新高,大部分投資者在坐失一年翻番的大好機遇之後,終於認識到,基金投資是分享中國經濟增長和發財致富的“捷徑”。
那麼,在2007年以後的歲月裏,是不是任何人投資任何基金都會持續以往的“火爆效應”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投資者隻有全麵了解掌握基金投資知識、才能在基金市場狂熱的今天,保持一個智者應有的冷靜與清醒,才有可能成為投資理財的最終贏家。這正是本書的編寫目的。
本書不同於一般的基金理財書籍,它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中國基金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帶著你走進基金公司,提示了基金公司是如何運行的?基金經理們是如何選股選時的?教你如何踏準節拍,選擇多收金蛋的好“基”,真正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同時書中還深入分析了基金投資中的一些誤區,提出了規避風險的策略和技巧。總之,這是一本多方位指導基民的投資實用手冊,既可以作為投資者理財的實用寶典,也可以作為基金公司教育投資者、指導與客戶溝通的培訓讀本。
最後祝願廣大讀者朋友們:避開投資風險的陷阱,構建財富的管道,享受安全的人生,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