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我國基金業的發展現狀分析(1 / 1)

我國基金業從起步到現在也不過才十幾年,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但是真正開始卻是於1998年3月。從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起,幾年以來,我國基金業順應資本市場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趨勢,積極進取,加快發展,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已經初具規模,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力量和廣大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工具。

中國的基金發展大體上以2005年為一個分水嶺。05年之前,包括05年的前大半年,中國的基金遠沒有現在這樣紅火。到2006年6月30日,我國共有266隻證券投資基金正式運作,資產淨值合計5114.16億元,份額規模合計4269.09億份。其中54隻封閉式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196.15億元,占全部基金資產淨值的23.39%,份額規模合計817億份,占全部基金份額規模的19.14%。其中212隻開放式基金資產淨值合計3918.0億元,占全部基金份額規模的80.86%。在2006年上半年,股票方向基金的數量從165隻增加到189隻,淨值總額從2317.47億元增加到3389.96億元,增加了1018.49億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隨著A股大漲,股票方向基金淨值自然增長以及新發的股票基金帶來了一定的新生力量。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宣告成立。隨著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成立,即將推出的國內股指期貨交易有望激活817億份封閉式基金市場,使得封閉式基金折價率有下降的趨勢,其套利年化收益率回歸到合理水平。2006年9月8日,有著中國“基改”第一單之稱的基金興業“到期封轉開”開始集中申購。至此,總份額達到817億份的封閉式基金“封轉開”開始步入實質性操作階段。另外,在2007年,將有19隻封閉式基金到期,倒是這批基金如何順利過渡,成為基金業內創新的巨大動力呢?所有這些又將對我國封閉式基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中國基金業未來發展的空間巨大,主要來自兩個方麵:

一是國內可供金融資源非常多,而且金融結構處於轉型期。

二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基金份額占金融資產比重還很少。

早在1999年底,美國共同基金就成為美國金融市場上第一大金融中介,金融資產占比高達29%,而我國基金份額占金融資產比重隻有1.5%左右。另外,假如能夠出現5年牛市,預期中國基金資產總規模有望達到1.5-2萬億元;經濟持續穩定的高增長以及相應的企業盈利的增長、長期的低利率和低通貨膨脹導致投資理財需求異常高漲、養老金製度改革為共同基金提供了最重要的增量資金;另一個重要假定是市場深度的相應拓展,包括全流通改革導致的製度性擴容以及大量優質公司的上市。

但是,在麵對巨大的發展空間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基金業的市場集中呈現出顯著下降的趨勢,盈利模式同質化的基金公司開始了空前慘烈的競爭。競爭的加劇壓縮了利潤空間,各基金管理公司隻能通過加速發行占領市場份額,從而獲得盈利。但這種按照發行份額盈利的模式必然造成發行困難時期基金公司的生存危機。這些“症狀”五一不昭示著基金業的傳統增長模式一方麵收到市場環境的製約,也意味著基金業需要進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