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芬哭到深夜,不再哭了,她忽然想起孩子們,眼睛一亮,燃起了希望之光。她知道,拿破侖愛她的兩個孩子奧當絲和歐仁,尤其喜歡歐仁,這是打動拿破侖心腸的好辦法。倘若孩子們求他,他可能會改變主意的。孩子們來了,天真而笨拙地哀求著。
人心都是肉長的,約瑟芬這一招終於成功。拿破侖雖然懷疑約瑟芬已背叛了他,然而她的哭聲在他的腦海裏泛起他們相愛時的美好回憶。奧當絲和歐仁的哀求聲衝破他心中設下的防線,他已熱淚盈眶。於是,房門打開了,拿破侖與約瑟芬重歸於好了。後來拿破侖登基時,約瑟芬成了皇後,榮耀之至。
在蘑菇之中添加些眼淚,可以有效地軟化對方,讓你的苦苦哀求更為動人,達到加速感化對方的效果。伸手不打笑臉人,打“哭成一個淚人”者更很少人會做。
“眼淚戰術”並不一定局限於哭鼻子,凡裝成一副可憐樣的辦法,都屬於一種技巧。推銷員與記者的做法一般比較典型。
推銷員推銷產品時,很可能遭到客戶的拒絕,但過了一段時期之後,他又毫不氣餒地再次來了,客戶看到他汗水淋淋,卻還滿臉笑容,不買就覺得再也過意不去了,於是就買了一點。
落雨下雪是推銷員上門的好日子。外麵下著雨,別人都躲在家裏,而推銷員站在門口,不能不使你產生同情心,因而難於拒絕。雖然我們都很清楚地知道,這是推銷員所采取的一種策略,但畢竟他要這樣做啊,對此你能無動於衷嗎?
這種推銷方法,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類的感情。本來不打算購買的人,也會產生“再也不能讓他白跑了”的想法,使他們有種心理負擔和欠人情債的感覺。要使對方作大幅度的退讓,就要能夠讓對方多積累些微小的心理負擔,當這種心理負擔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對方就隻能讓步了。
新聞記者從事采訪工作,一般是在晚間和早晨進行。譬如:在發生某種巨大的政治事變時,新聞記者就事先打聽到與此相關的人,等下班後,或者上班前,去進行采訪。因為這種時候,一般人都在休息,而新聞記者還在幹活,就會使對方產生心理負擔,不告訴他這件事的內幕,心裏就會過意不去。
74.讓狐狸露出尾巴
人都想掩蓋自己的弱點和醜處,更有些心智狡猾的人城府很深,很難讓人抓住把柄。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狡猾的狐狸也會露出尾巴。下麵介紹幾個辦法,用以套出抵賴者、掩蓋者的尾巴,讓他主動坦白交代,自己露出馬腳。
打草驚蛇,詐開其口,用恐嚇
唐朝有個縣令,名叫王魯,自從就任以來暗中貪汙受賄。官吏們也跟著效法,索取賄賂,百姓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有一天,王魯得知上司要來察訪民情,肅整束治,不禁擔憂起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來。他在批閱公文當中,正好看到本縣百姓連名告發他手下的主簿受賄的一疊狀子,更是憂上加憂,神情恍惚。憂慮中,他不由自主地在一張狀子上批下“汝雖打草,否已驚蛇”八個紅字,從而流露出惟恐主簿被告發而牽連到自己的恐懼之情。
無意識的打草驚蛇,會使對手有所警覺,予作防範,有意識的打草驚蛇,卻可以使對手驚慌失措,答應你所有的要求。
有些法官善於使用這種打草驚蛇策略,故意說出已知的一點事,使罪犯或對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證。罪犯於是稀裏嘩啦地把所知道或所做的一切全部說出來。
引蛇出洞,設下圈套,繞圈子
這種技法的含義就是論辯中自己已經掌握了足以製服對手的有力證據,但卻因為時機不成熟或環境不適宜而不便拋出。為了能夠拋出證據,必須采取一些措施,引誘對手進入自己所需的時機或環境之中,然後一舉擊潰。
實施這種技法的關鍵,在於“引”。“引”有兩個環節:
一是時機與環境。何時引,每一步引到什麼程度,所引適不適合,都要考慮麵臨的機會和氛圍。操之過急或行之遲緩,都不相宜。
二是巧妙與自然。引,既然是要對手的思路按照自己的願望發展,這就要求引者不能露出破綻,必須天衣無縫,自然揮灑,一步一步地向預定目標靠攏。
比如,某大學生家裏來客,父親叫兒子去附近小店買一瓶茅台酒。待酒買回,發現是假貨。父親將假酒端於懷中,去了小店,讓店主拿過一瓶茅台酒來。父親持酒仔細審視,並自語道:“唉,這年頭假茅台太多了!”店主搶過話頭:“你放心,我這裏絕無假貨!”父親仍歎曰:“是呀,上次我在市中心一家店鋪買了一瓶,店主還不是打包票說絕對不假。誰知一打開來——才是一元錢半公斤的高粱酒!”店主道:“你去找他呀!”父親苦喪著臉說:“已經過了好幾天才開瓶發覺的,他還會認賬嗎?”店主惋惜道:“你當時發覺就好了,他敢不認賬!”父親認真請教:“要是當時發覺了,他還是不認賬咋辦?”店主指教日:“找工商局去呀!人贓俱獲,他能不怕嗎?”父親見時機已到,向躲在一邊的兒子一招手,而後從懷中摸出那假酒來:“那好!請你看該咋辦吧?”店主一下傻了眼:“對…對…對不起,對不起!我退款,我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