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深諳人情世故(4)(1 / 3)

春秋時,齊國王賜晏子邶殿之地,邶殿的農戶有三萬家,晏子不受。公子尾說:“富足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你怎麼不要邶殿之地而富足起來呢?”晏子回答說:“慶氏的邑地很富足,所以才滅亡了。我的邑地少,若要了邶殿之邑地,我就也會很富足,那麼,我滅亡的日子也就不遠了。我不受邶殿之邑地,不是我不想富足,而是我恐怕失去富足啊。利多則為敗,我怎敢貪多呢?”春秋時大臣多辭賞,怡親王允祥可見是深明春秋大義的。

後來,雍正皇帝封允祥的兒子為郡王,允祥仍堅辭不受,說:“我有很多的兄弟都不是郡王,卻封我兒子為郡王,當侄子的怎麼能僭越叔伯而為郡王?”於此又可見允祥的兄弟情誼是很深厚的。他為自己有很多兄弟不是郡王而難為情,阻止自己的兒子受封為郡王,不是明理之人,也是做不到的。

唐朝有個叫徐茂功的人,他病危之時,把子孫都召集在一起,把弟弟叫來,說:“我知道我的病好不了,想與你們訣別。你們不要哭泣,聽我安排,我看房玄齡、杜如晦平生勤苦,能樹立門戶,但被不肖子孫把家業敗盡。我把這些子孫全都托給你,我死後,你就搬進我家居住。撫養兒孫,仔細監察他們。凡是心誌不端,結交行為不正之人的,都先打死,再告訴我的亡靈。”徐茂功把兄弟看得比子孫重要,允祥也有這種心啊。

雍正初即位,年羹堯去主持青海軍事事務。隆科多妒忌年羹堯,從中加以阻撓。允祥就向雍正進諫說:“軍旅之事,既已委任年羹堯,應聽其所盡專內情之道,方能迅速成功。”雍正聽從允祥,於是青海的平定迅速成功。

《濤經》中有“無縱詭隋,以謹罔極”之句,是說不要放縱狡詐欺騙,謹防脫離準則。允祥就是這樣的。雍正初年,雍正皇帝所作出的許多重大的決策都是由允祥負責執行的。允祥主持戶部,全權負責清查虧空,敢於得罪達官顯貴。後來,允祥又負責水利建設和推廣水稻種植。大事小事,以輕重緩急皆能盡力。雍正七年,允祥擔任軍機大臣,參與進攻準噶爾部的軍事部署。雍正朝後期,允祥又逐步從國家政務中解脫出來,給皇帝當大管家,負責皇宮的大小事務,並統率圓明園的禦林軍。雍正皇帝深為倚重他,稱讚他是:“自古以來,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可惜允祥壽短,於雍正八年即英年早逝。

從古到今,即便有天大本事的皇帝,也未聽過有唱獨角戲的。江山社稷,國家中興,僅憑皇帝一人把握操持,是很難辦到的。

上至國家君主,下到一個單位的領導,誰都知道培植親信,安插心腹,委之重任。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皇帝也是人,並非是神。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怎能與群體的智慧相比?

72.交際中的“冷熱水效應”

一杯溫水,保持溫度不變,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熱水。當先將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熱;當先將手放在熱水中,再放到溫水中,會感到溫水涼。同一杯溫水,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感覺,這就是冷熱水效應。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人人心裏都有一杆秤。隻不過是秤砣並不一致,也不固定。隨著心理的變化,秤砣也在變化。當秤砣變小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大,當秤砣變大時,它所稱出的物體重量就小。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就是受這秤砣的影響。人際交往中,要善於運用這種冷熱水效應。

運用冷熱水效應去獲得對方好評

人處世上,難免有事業上滑坡的時候,難免有不小心傷害他人的時候,難免有需要對他人進行批評指責的時候,在這些時候,假若處理不當,就會降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巧妙運用冷熱水效應,就不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形象,反而會獲得他人一個好的評價。當事業上滑坡的時候,不妨預先把最糟糕的事態委婉地告訴別人,以後即使失敗也可立於不敗之地;當不小心傷害他人的時候,道歉不妨超過應有的限度。這樣不但可以顯示出你的誠意,而且會收到化幹戈為玉帛的效果;當要說令人不快的話語時,不妨事先聲明,這樣就不會引起他人的反感,使他人體會到你的用心良苦。這些運用冷熱水效應的舉動,實質上就是先通過一兩處“伏筆”,使對方心中的“秤砣”變小,如此一來,它“稱出的物體重量”也就大了。

某汽車銷售公司的老李,每月都能賣出30輛以上汽車,深得公司經理的賞識。由於種種原因,老李預計到這個月隻能賣出10輛車。深懂人性奧妙的老李對經理說:“由於銀根緊縮,市場蕭條,我估計這個月頂多賣出5輛車。”經理點了點頭,對他的看法表示讚成。沒想到一個月過後,老李竟然賣了12輛汽車,公司經理對他大大誇獎一番。假若老李說本月可以賣15輛或者事先對此不說,結果隻賣了12輛,公司經理會怎麼認為呢?他會強烈地感受到老李失敗了,不但不會誇獎,反而可能指責。在這個事例中,老李把最糟糕情況——頂多賣5輛車,報告給經理,使得經理心中的“秤砣”變小,因此當月績出來以後,對老李的評價不但不會降低,反而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