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現有企業的反應。行業內擬創企業與原有企業之間會形成激烈的競爭關係,如果原有企業對擬創企業的進入反應比較激烈,則擬創企業的進入會受到阻擋,一些創業者可能因畏懼原有企業的強烈反應而放棄進入這一行業的行為。反之,擬創企業會比較容易地進入該行業。
③購買者和供應者的討價還價能力。任何行業的購買者和供應者都會在各種交易條件上盡力迫使對方讓步,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收益。在這個過程中,討價還價的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無論作為供應者還是作為購買者,其討價還價能力均由以下因素決定:行業的集中程度;交易量的大小;產品差異化情況;轉換供貨單位費用的大小;縱向一體化程度和信息掌握程度等。
④其他利益相關者。這些利益相關者是股東、員工、政府、社區、借貸人、貿易組織、特殊利益集團。它們各自對擬創企業的影響大小不同,創業者從創業初始就應該認識到他們對創業的影響,正確處理好與利益相關者關係。
2.擬創企業所在行業的社會經濟地位。一般說來,行業的產值、利稅、吸納勞動力數量在國民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行業現狀與未來對國民經濟整體的影響越大,市場綜合競爭能力越強,行業地位也越重要。一般說來,行業產品的收入彈性係數比較綜合地說明行業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如果這個比值大於1,說明該行業在產業結構中能占有更大份額,有發展餘地,地位重要。若比值小於1,說明人們的收入雖在增加,但對該行業的產品需求反而減少,說明這個行業地位下降,前景黯淡。
3.擬創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可以從行業分工、行業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的位置、行業所用資源和技術結構、行業的技術前景等方麵分析行業特性。比如,從行業分工看,行業處於哪個層次;從行業所用資源和技術看,行業是屬於資本密集、技術密集或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等等。通過這些分析,有助於擬創企業把握所在行業在社會產業體係中的層次、位置與特點,據以采取不同對策。
4.社會環境對擬創企業所在行業發展的限製。一個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某些環境因素的限製,應當防止由於擬創企業的生產經營而對空氣、森林、水源、地貌等自然環境的汙染。
(二)擬創企業的地理環境
創業者必須分析擬創企業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對某些行業來講,企業坐落在什麼地區是至關重要的,坐落在農村還是城市,坐落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還是坐落在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對企業的經營關係極大。企業的地理環境影響到原材料及產品的運輸、銷售、勞動力素質及企業的社會責任、生產的組織、信息的收集、科技開發能力等一係列問題。
企業所處的地理環境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影響不一樣。勞動密集型企業要綜合考慮勞動力、維護成本、原材料運輸和產成品銷售運輸成本,才能做出合理的決策;材料或原料加工型企業要考慮的是運輸成本,尤其是供應大中城市的鮮活產品或保質期很短的食品,其地理選位更為重要;對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的研究、試製和生產加工位置要根據需要和成本原則進行選擇。研究試製中心需要大量的信息、科技人才,因此,這些中心應設置在高智能密集區,而生產加工區則應擇地而設,因為高智能區的地價昂貴。
三、宏觀環境因素分析
擬創企業的宏觀環境主要包括五個方麵,即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以及國際經濟環境等。
(一)政治法律環境
政治法律環境是指對創業活動具有現存的和潛在影響的政治力量,同時也包括對創業和企業經營活動加以限製和要求的法律和法規等。一些政治因素對創業的行為有直接的影響,但一般來講,政府主要是通過製定一些法律和法規來間接影響創業的活動。作為創業者,需要有政治頭腦與法律意識,應該綜合考慮政治與法律的因素。
(二)經濟環境
擬創企業經營成敗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整個經濟運行情況。與之有關的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1.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如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或調整甚至緊縮等。
2.產業結構的構成與發展,消費和積累基金的構成及其變化,原材料工業和加工工業的構成及變化等。
3.價格的升降和貨幣升值或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