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財務管理(2 / 3)

三、財務比率分析與成本控製

在財務管理中,僅僅使用財務報表往往是不夠的。要準確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僅要知道企業的財務數據,還要進行數據比較,這樣才能看到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比率分析常常被視為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財務比率分析

財務比率可以分為三大類:獲利能力比率,通常用來衡量企業運用相關資源獲取收益的能力;償債能力比率,通常用來衡量企業清償到期債務能力;效率比率,通常用來衡量企業投入比的業績水平。

1.獲利能力比率。獲利能力比率一般是評價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產生利潤的能力。創業者希望從對企業的時間和金錢投入中獲得豐厚的回報,而債權人也希望企業的利潤可以用來還本付息。最常用的獲利能力比率有三個:銷售淨利率、總資產收益率和淨資產收益率。銷售淨利率。銷售淨利率通過考察銷售收入和成本之間的關係來評價企業的獲利能力(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企業銷售收入越高,而相關的成本費用又控製得好,那麼企業獲利比率就越高。實際上,較高的銷售淨利率既表明企業具有良好的營銷與市場反應能力,又反映企業能夠進行出色的成本控製。總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通過對利潤和總資產的比較來評價企業運用所擁有的資產獲取利潤的能力,即息前利潤除以平均資產總額。總資產收益率評估的是企業的整體經營效率,比如兩個總資產規模一樣,淨資產規模不同的企業,獲得了相同的息前利潤,那麼我們說這兩個企業的整體經營效率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最後核算時,你會發現如果考慮淨資產的因素,他們最終的投資效率是不同的。淨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通過比較創業者在企業中的所有者權益與獲得的淨利潤來評價企業的獲利能力(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這一比率反映了創業者的投資效率,淨資產收益率越高,則企業投資的效率越高。同樣的自有資本規模獲得淨利潤的多少反映了創業者的管理與經營水平。

2.償債能力比率。償債能力比率被用來評價一個企業按時償付債務的能力,最常見的償債能力比率包括: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流動比率。流動比率通過對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較來反映營運資金的構成情況(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這一比率用來衡量一個企業未來的償債能力,並且可靠性要比營運資金大得多。企業的營運資金隻能說明企業財務資金的絕對額,但實際上並不反映企業的內在能力。比如兩個企業的營運資金相等,但規模不同,這種比較就沒有意義。通過流動比率,創業者能夠確定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間的相對差額,從而真正把握企業的償債能力。速動比率(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資產包括現金、有價證券和應收賬款。在財務管理中,速動比率比流動比率更能反映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速動比率與流動比率的本質差別在於排除了存貨的因素,因為與現金、有價證券相比,存貨的變現性就要低得多。速動比率能夠衡量企業在不變賣資產或不依賴存貨的情況下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即便存貨賣不出去,償債能力也不受影響。

3.效率比率。效率比率是創業者用來衡量企業的經營水平和維持經營所需要的資產數量之間關係的比率。通常,效率比率高的企業經營效率也較高,因為企業運用較少的資產獲得較高的業務水平。效率比率不直接用來評價企業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但效率比率實際上卻是影響企業業績和償債能力的重要因素。效率比率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營業周期、總資產周轉率等。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用以評估一個企業信用政策和收賬政策的效率的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額÷平均應收賬款)。有些行業賒銷問題和回款問題特別嚴重,從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看,明明是在賺錢,而銀行賬戶上卻沒有多少錢,對此創業者要有心理準備。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用來衡量一個企業存貨管理的策略和方法的效率(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較低的存貨周轉率可能表明存在損壞、陳舊或滯銷的存貨,也可能表明過高的庫存水平。如果是這兩種情況就造成資金的積壓,使之不能有效地利用。存貨周轉率太高則表明存貨不足,可能會因為貨物短缺而影響企業的銷售行為。存貨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反映了創業者的經營水平。營業周期。營業周期是指從購入存貨或存貨到庫到收回賣出存貨的現金所需要的總天數(營業周期=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十存貨周轉天數)。營業周期越短,說明企業的資金周轉越快,企業的資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如果企業的營業周期很長,就說明企業的資源沒有得到最合理的利用。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用以評價企業運用總資產以產生銷售收入的效率(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總資產)。如果總資產周轉率高,這說明企業很好地利用了他們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

一般來說,通過對這些比例的計算與分析,創業者可以較完整地理解目前企業的運營情況。從以上的財務比率分析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每一個重要的指標都受到成本因素的牽製,企業的各種成本越高,對經營就越不利;成本越低,對經營就越有利。所以,創業者能否恰當地控製成本是企業能否成功的又一重要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