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傑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者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愛心靈之中。熾愛,可以消融那冰冷的心田!”在西京學院,人人都會感到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對學生的愛,這裏洋溢著愛心,洋溢著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這愛,溫暖了每一個投入西京學院懷抱的學子的心。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講過:有過過失的人、失落感嚴重的人往往比正常人更需要尊重和信任。所以,民辦大學需要給學生更多的關心、體貼和尊重。政治上要關心他們進步,學習上要幫助他們提高,生活上更要給予關注。在西京學院,每周的雙休日學校都要組織特困同學參加勤工儉學活動,如:賣報紙,早上給住戶送牛奶,給公司推銷商品、散發廣告,給餐廳、酒店當服務員等。通過社會實踐,一方麵解決了部分學生的經濟困難,使之安心完成學業,更重要的是使他們了解社會,增長才幹,增強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擺脫孤獨心理。
對學生中存在的熱點問題,西京學院的領導和教師注重正麵引導,幫助學生提高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校園中戀愛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不對這個問題加以很好的引導,必然直接影響學習,解決不好,還會產生抵觸情緒,帶來負麵影響。西京學院采取辯論會的形式,在學生中就此問題進行討論,在辯論中同學們提高了認識,認為青春的大好時光應全身心地投入學業,不能因過早談戀愛影響學業,虛度年華。
有的學生重文憑,而忽略自身內在的知識積累。針對這一問題,學校舉辦了“文憑等不等於能力”的辯論會;在經濟改革大潮中,社會上有些人拜金主義思想嚴重,學校又組織了主題為“金錢是否是萬能的”辯論會。通過辯論,學生們暢所欲言,明辨是非,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認識。
西京學院著力培養整體素質高、敢於麵對競爭的學生,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他們讓學生參與社會,關心時事政治,開闊視野,打破舊的封閉教育模式,使學校不斷贏得很好的社會聲譽,形成了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西京精神。
二、全麵發展突出個性
西京學院的曆屆畢業生都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青睞”,甚至出現了有的專業供不應求的現象,在各條戰線上他們發揮著聰明才智,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和好評。他們有的已成為單位領導、專家或骨幹。其中雷紅林同學還被收入到《世界書畫名人大辭典》、《中國專家大辭典》。他的作品獲得全國書法攝影藝術大賽一等獎,先後在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展出,他還被聘為國際美術家聯合會中韓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
西京學院的畢業生何以如此走紅?
西京學院的培養目標是複合型和技能型並重的“雙型”人才。西京學院的領導們認為,在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國即將加入WTO的今天,要想在21世紀的國際社會占有一席之地,並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必須麵向市場,突破舊的人才培養模式,盡快培養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西京學院是一所民辦高等學校,地處西安,而中國西部又處於大開發時期,急需各種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根據市場的需要,西京學院把人才培養模式定位為“一專多能,多能多證”。所謂“一專多能”,即學生在校期間,以某個專業為主,又要必修幾門技能課,如駕駛、計算機、英語口語、禮儀、攝像、照相等,力爭通過多能多證,增強適應性和競爭力。正是這樣的人才培養方向,才使西京學院的畢業生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具有強勁的競爭力,以至於有的學生考上公辦大學後仍選擇了民辦西京學院來深造。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西京學院首先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的雙向措施,強化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現在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專、兼職教師300多人,正、副教授占80%以上,其中不少是省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他們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框框,從實際出發,有教無類,不僅培養尖子,更麵向全體學生,爭取不使一個學生掉隊。對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從不歧視,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同他們談心,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樹立堅定的學習信心;對有困難的學生,學校教他們怎樣學習,給他們補上落下的課程。許多教師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為學生義務輔導。
年過半百的林愛英老師,是計算機信息管理一班的班主任。她把班上每一名學生都視作自己的子女,一年三百六十天,除放假不上課外,她天天都在起床鈴響後一個宿舍一個宿舍地挨個兒叫學生起床,生怕有人貪睡耽誤了晨練與晨讀。上課了,她站在教室門外查看,少一名學生就立即趕到宿舍詢問,是病了還是有事?是思想中有問題想不開,還是厭學?病了,就親自送醫院門診室;有思想疙瘩就開導。平時一到星期天,她就去交大、西大、西工大的熟人處尋找有益於學生學習的各類輔導資料,千方百計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而努力。學生也真心尊敬她、熱愛她,都說:林老師對我們太關心了,不是媽媽,勝似媽媽。
在教學活動中,學校提倡學生自學、創新、敢想、敢為,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把培養重點放在學生的全麵素質提高以及創造思維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上。現在全校學生都講上進、講紀律,到課率(除病假外)均為100%,有的班自考及格率達到95%,這是有些公辦學校也達不到的水平。
學校在培養學生共性發展的同時,還十分注意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常規上課之外,不把學生“捆死”,而是給學生留有發展特長和愛好的充分時間和空間。年輕人不能隻有嚴肅而沒有活潑,為此學校積極開設第二課堂,拓寬視野,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供條件。學校也非常重視學生自己組織的各項文化活動。有結合節日和紀念日的傳統文化活動,有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和技藝性的活動。如每年五四青年節歌詠比賽、七一黨的生日演講比賽、中秋節和元旦文藝彙演、“一二?九”越野賽,每學期的係級籃球比賽、排球比賽、書畫大賽、大專辯論會,每年一次的西京學院歌星大賽、詩歌朗誦大賽等等。在校團委和學生會的領導下,還組織有“雨花石”文學社,西京藝術社、藝術團,英語俱樂部,校籃球隊、排球隊、足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