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走進西京學院,“三個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大幅標語就映入眼簾。
“三個一切”的口號是1996年由任萬鈞教授提出來的,這個口號一經提出就得到全校教職工的熱烈響應,並且貫徹落實到學校各項工作之中。五年後的今天,西京學院的創業者們可以驕傲地宣布:我們確實做到了“三個一切”而且做得不錯。
如今的西京學院,在高校林立的古城西安,已經是聞名遐邇。它的硬件設施,它的院係設置,它的服務管理和教學質量,在民辦院校中獨樹一幟。
西京學院占地1320畝,總規劃建築麵積48萬平方米,已建成近30萬平方米。東區校園坐落在人類古代文明半坡博物館之側,占地320畝,建有教學樓4幢,公寓樓7幢,實驗樓1幢,教學設施先進,文體活動場所齊全,後勤服務應有盡有。南區校園坐落在西安市常寧宮之旁,占地1000畝,一期工程建成教學樓2幢、公寓樓10幢,以及辦公樓、食堂、澡堂、停車場及商業用房等,綠化率達40%,樓宇宏偉,風光綺麗。校園內亭榭點點,湖水如鏡,綠草如茵,四季花香,被稱為“花園式學校”。
今年初夏的一個上午,我們再次來到西京學院校園,穿過柳林依依的道路來到教學區,這裏靜悄悄的幾乎見不到一個人,足球場是空的,籃球場是空的,乒乓球場也是空的,同學們顯然都正在教室裏緊張地學習,據說快要考試了。通過和教職工及學生的交談,我們了解到,嚴格的教學管理是“三個一切”的根本。西京學院對學曆文憑的校考課、選修課本著保證基本要求和社會需求,應考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結合的原則製訂教學計劃;對於自學考試,學校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並根據曆年學科考試的規律,編製了切實可行的自學考試實施計劃,從而增強了學生應對考試的信心和能力。此外,學校為了適應專業和就業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還增設了一些特別的課程,如計算機專業增設VB課程,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特長,學校的校報和電台電視台都有學生參與。校長任萬鈞給學生提出了“三個天天”的素質訓練要求,即“天天打微機,天天讀英語,天天練寫字”。
“一切為了學生”首先體現在師資建設和設備配備以及專業設置上。目前在該校專、兼職教師中,75%以上有教授、副教授職稱。在今年5月份開展的“教學質量檢查月”活動中,該校職業學院幾乎所有老師都被評為“高檔”。在信息工程學院所報的材料中,有任課教師77名,其中優秀教師37名,良好37名,較差的教師僅有3名。
采訪中,我們還和幾位學生進行了座談,在交談中可以看出,他們對自己的學業以及前途充滿信心。近年來,西京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同學們說,根據他們在就業市場的考察,社會對於民辦院校和公辦院校畢業生的看法是:前者實踐能力較強而理論功底稍差――各有長短,剛好形成一種互補。同學們還說,現在社會上把民辦院校的畢業生視為二類人才,這並不是看低我們,而是對於各種人才檔次的公正評價。一些用人單位明確表示,他們就是衝著民辦院校畢業生來的,因為他們需要實踐型、能力型的人才。記者了解到,西京學院領導正是從人才市場的這一需要出發,把本校培養學生的目標定位為“一專多能、多能多證、多證多會的高素質、複合型、應用型人才”上,同時注重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開設多種社會急需的選修課。
不久前,西京學院對已參加工作的1000多名畢業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98%以上的畢業生能適應本職工作;有37%的人工作卓有成效,受到所在單位的表彰和獎勵。1996屆法律專業畢業生向陽,目前就職西安眾邦律師事務所,邊實踐邊學習,正在準備報考法學博士學位。1997屆工藝美術專業畢業生楊化亮,於1999年成立了自己的企業――“指南針廣告策劃公司”,兩年創業,已擁有資產百萬餘元。1996屆會電專業、選修新聞專業的畢業生任莎莎,曾被廣州華洋公司聘用,當年提升為業務副經理,但她堅持學習,堅持寫作,1999年又被新華社陝分社聘為記者。這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碩果。
“為了學生一切”體現在學校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上,這裏建立了商業一條街,實行的是社會化後勤服務。這裏的學生宿舍有直撥電話,有彩色電視機,冬有暖氣,夏有風扇。有的還有衛生間、曬衣台、書櫥、電腦工作台等等。所有這一切對於一個僅僅有六年曆史的民辦院校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跡。有幾十年曆史的公辦院校,目前還不能完全具備以上那些條件。
我們有理由相信,再經過若幹個六年,西京學院完全有能力與國內最優秀的大學比肩而立,它將在中國民辦大學的發展史上,濃墨重彩地書寫自己的輝煌。
(豐光任韌2001年7月21日載於《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