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潮湧動百花開――西京學院校園文化巡禮(2 / 3)

由學生會宣傳部和人文係新聞專業聯辦的《西京學院報》,全麵反映學校動態,也設有許多欄目,發表師生創作的短論、雜文、散文、戲劇等。著名喜劇美學專家陳孝英的《十致西京青年公民》,在校內外產生強烈反響。

由雨花石文學社主辦的《雨花報》,則偏重於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評論與賞析。在此無法一一列舉學生的作品,僅列舉一些文章的標題,就可以一斑而窺全豹:《西京學院,我追求的理想殿堂》、《情係西京》、《西京,讓我與您同行》、《我的信心來自西京》、《發生在西京的事》、《獻給西京的歌》、《西京學院美、西京人更美》、《締造西京生命的靈魂》。這些發自學生內心的肺腑之言,足以展示學生對西京學院的感情。這些真情從校園文化這個窗口表達出來,使人們更加了解西京,仰慕西京的學生紛至遝來。《雨花報》是學生展示才華的陣地,培養小作家的搖籃,出刊以來,共發表文章400餘篇,並與外界積極聯係,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斷推出新人新作。

文學愛好者張會臣同學於1999年11月出版了兩本個人著作:詩集《芳草地》,小說《那時真傻》。《芳草地》共彙集了他發表過的和沒有發表過的散文、詩歌共154篇。著名喜劇美學理論家陳孝英讀後,給予很高的評價,並欣然為之作序。小說《那時真傻》出版後受到廣大文學愛好者的普遍歡迎。張會臣還被聘為《北方作家》特邀作家,《中學生大觀察報》編委,《紅安文藝》記者等,並在全國數十家報刊發表文章200多篇。

張會臣還擅長書法。他的多幅作品在《中國書法報》、《中國硬筆書法報》、《書法藝術報》發表,還在韓國、加拿大、日本等國成功地舉辦了“張會臣大型個人書法藝術展”。

1998屆畢業生雷紅林酷愛書畫,作品多次獲獎。在首屆“黃河杯”中國書畫藝術大賽中獲銅獎,“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70周年全國書畫攝影藝術大展”中獲一等獎。作品名錄收入《世界書畫名人大典》、《國際現代書畫名家教授大辭典》、《20世紀中韓書畫名家大辭典》、《國際書畫篆刻家年鑒》,在北京、吉林、山東、四川、湖北、西安等地展出,並在美國、韓國、新加坡展覽。現任國際美術家聯合會中韓文化藝術專家委員會委員。獲書法獎的還有趙萬平,張恩光等。

異彩紛呈的西京校園文化這個窗口,展示了西京的風貌與特點。人們從這個窗口了解了西京,使西京學院這所民辦大學的後起之秀迅速走向社會,走向世界。

三、陶冶學生情操,活躍校園生活

健康活潑、生動形象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對學生們的心理、生活起到一種調節作用,而且在娛樂中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學生得到美的愉悅和享受,對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西京學院有各種藝術社團,如表演隊、聲樂隊、模特隊、舞蹈隊及各種體育代表隊,還有文學社、記者站,以及書法、繪畫、攝影、剪紙等社團及興趣小組。僅1999年,他們舉行的各種文藝活動就有:慶祝建國五十周年、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周年、迎澳門回歸、喜迎千禧等大型文藝演出“共建綠色家園,愛我母親河”演講大賽,知識競賽,革命歌曲比賽等;還舉辦了多項體育比賽,校際、班級籃球賽,晨跑月活動,“一二?九”越野賽等。這些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與鍾愛,踴躍參加者越來越多。預科語文科9801班學生黃香勇在《校園生活寫真》一文中真實而生動地記敘了西京校園文化生活。她寫道:一陣清脆悅耳的鈴聲之後,課外活動的時間到了。西京學院的莘莘學子們在經曆了一天的學習後,到了休息娛樂的時間,同學們正如早上八點鍾的朝陽,生龍活虎地奔向自己熱愛的場所。頃刻間,圖書館、閱覽室、乒乓球場、羽毛球場、籃球場、足球場、草坪上、果園中、樹林間、棋台前、?河岸、荷塘邊、人工湖畔都沸騰起來。

各種大型節日晚會,不時向人們展示西京人的風采,展示西京學子的文藝才華。去年10月24日,西京學院曆經四年滄桑,迎來了校慶四周年和新校址搬遷的“雙慶晚會”。中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薑昆、戴誌誠一路風塵,特地從北京乘飛機趕來我校參加晚會。陝西省許多歌唱家、表演藝術家也來聯袂演出,給晚會增添了光彩。西京學院藝術團和半坡英文學校的小弟弟、小妹妹們也各自獻上了自編自演的妙趣橫生的文藝節目。薑昆老師作為西京學院藝術係的名譽主任,在台上表演特別精彩,三場相聲下來已是大汗淋漓。師生情緒更激昂,大禮堂擠得水泄不通,六個電視直播現場也座無虛席。如此盛大的晚會,在西京學院每年都要舉行幾次,每次晚會的歡樂氣氛都使同學們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