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辦學戰略著眼製高點
我國民辦高校下一步的路子該怎麼走?有一個戰略性的問題需要我們探討,這就是在夯實民辦高校科學定位的基礎上找準今後工作的著眼點,這個著眼點就是民辦高校的辦學製高點。但是,目前還沒有見到權威性的詮釋。本人以為,符合國家規定的生均占地、用房標準的校園,現代化而配套的教育教學設施和設備,門類較全、結構合理、文理滲透,緊貼時代脈搏的專業設置,高質量且又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學方法,既符合國情又能與國際高教接軌的辦學理念和用人機製,培養出大量能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多層次的創造性、複合型人才,這應該是我國民辦高校的辦學製高點所在。換句話說,它也就是創辦國內一流民辦大學的綜合性指標。完整、準確地表述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固然還需要專家、學者們進一步探討,但我覺得以下幾點含義是比較清楚的:
第一,我國民辦高校在現階段有其自身的許多特點,它與我國公辦普通高校、與國外的私立高校在許多方麵都有所不同,所以,三者不宜盲目攀比。但它畢竟也是高等教育,而且是社會主義的、跨入21世紀的高等教育,理所當然地應該具備新時代高校應有的一般特征。
第二,既然如此,宏大而適度的建校規模,美麗而優雅的校園環境和現代化而配套的教學設施、設備以及包括采用電化教育、網絡教育、遠程教育在內的教育教學手段,就應該是能夠占領民辦高校辦學製高點的基本條件。
第三,民辦高校的專業設置,不宜過分追求齊全,但也不能過分單一,必須與當代科技發展前沿特別是邊緣學科接軌,要緊貼時代脈搏,符合市場要求,要有自己的拳頭專業、特色專業,打出自己的品牌。
第四,民辦高校應一改公辦高校的教學傳統思路,勇於創新,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諸如推行主輔修製,實施文理交叉,互相滲透,加強實踐環節,重視技能訓練,采用案例教學法等。
第五,我國民辦高校現階段大部分生源的文化素質相對較差一些,其培養目標和層次還不可能與國外一流私立大學相比,也不可能與國內公辦名牌大學相比,但無論如何也要保證高等教育的質量符合民辦高校的科學定位。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和民辦高校自身的發展,隨著我國加入WTO和與國際高教的接軌,我國民辦高校還要不斷更新辦學理念和構建相應的運行機製,要不斷調整和提高自己的培養目標和辦學層次,向國內一流大學的標準靠攏。
第六,由於我國民辦高校的投資人、辦學人以及學校管理人員來自社會各個方麵,教師和學生來源及其素質基礎參差不齊,必然增大管理工作的難度,但也容易形成各自的管理特色。隻有不斷創新,不斷總結和積累管理經驗,建立完善實用、高效且符合民辦高校特點和校情的製度和管理模式,才能與民辦高校辦學製高點的要求相適應。
第七,民辦高校要辦出水平,辦出特色,走出新路子,必須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國家應該通過立法規範和製定有關傾斜、優惠政策扶持民辦高校的發展,對民辦高校進行科學的宏觀管理的指導,不宜限製太嚴、幹涉太多。
第八,民辦高校不要國家投資但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卻歸國家所有,不用國家派員管理卻能為國家分憂解難,因而不應對它們提出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求全責備。隻要它們遵守國家政策、法規,能使所招學生在原來基礎上有明顯提高,能成才,能適應國家建設和社會的需要,能減輕家長的精神和經濟負擔,並能拉動消費,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就是對我國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貢獻,就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
第九,相對穩定,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比較合理,優勢互補的領導集團以及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任何一所民辦高校要占領辦學製高點的基本保證。
第十,現階段,民辦高校在學科建設和科研成果及其轉化方麵存在較為普遍的薄弱環節,學術帶頭人少且基本上還是從公辦高校聘請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弱項必須填補起來,各民辦院校特別是那些抱有搶占製高點雄心的民辦院校,更應該盡快加強這方麵的努力。
當今知識經濟和網絡信息的時代大潮,必將為民辦高校提供蛙跳式發展的機遇,然而真正占領製高點,辦成一流名牌民辦高校,仍然是各民辦高校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奮鬥目標。
(任韌2001年3月12日載於《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