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提升職場自控力第六步:提升行動力(2)(3 / 3)

對職場人來說,創造力是指將創造意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以獲得利益最大化的能力。真正的創造力並不是指可以推出一種新產品的技術能力,而是指以市場為前提,將創造意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能力。

一個沒有創造力的員工不可能始終如一高質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做出創造性的業績。如果你失去了創造力,那麼你永遠也不可能在職場中立足和成長,永遠不會擁有成功的事業與充實的人生。

威廉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設計師,他每天朝九晚五,總是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也能夠按照客戶的需求,做出中規中矩的設計。但是,客戶說他的作品雖然能夠達到要求,但是卻沒有什麼新意,太直白,缺少創意。威廉也對自己的作品不是很滿意,但是他找不到突破口,都做設計工作幾年了,靈感早就沒有了,對設計的創造力也沒有了。威廉向他的領導訴說了他的苦惱,領導聽完後對他說:“不管你覺得自己是否能夠算得上是藝術家,都要在自己創作的每一幅作品上簽上自己的名字,這非常重要。讓作品體現你的思想,擁有靈魂。不要把他看成工作,要看成你正在創造的藝術。”一個月之後,客戶拿到了他新的作品,果然別具創新。

創造力絕對不是天生的,沒有一個優秀的職場人天生就具備較強的創造意識。這種意識和應用能力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和經曆來汲取和鍛煉,並在長期實踐中才能得以提高。所以說,創造力並非天生,而是通過後期的訓練擁有的。

1975年1月,一名哈佛大學法律係二年級的學生從《大眾電子學》封麵上看到MITS公司研製的第一台個人計算機的照片。該計算機使用了Intel 8080CPU芯片(8位機),他馬上意識到,這種個人機體積小、價格低,可以進入家庭,甚至人手一台,他的這個想法在當時是異乎尋常的,是與當時計算機界的主導思想背道而馳的。當時統治計算機王國的是IBM公司,他們認為領導計算機的發展潮流隻能靠大型機、巨大型機。他對自己說,必須抓住這個一生中最寶貴的機遇。他主動寫信給MITS公司老板,要為他的個人電腦配BASIC解釋程序(他知道若沒有便於用戶掌握的計算機程序語言,個人電腦難以普及)。他和好友艾倫花了5個星期時間終於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任務,為個人電腦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接著他從哈佛中途退學並和艾倫創辦了自己的公司“Microsoft”,這就是現在聞名遐邇的“微軟”,這個人當然是我們最熟悉的比爾·蓋茨。比爾·蓋茨的一句名言是:“每天早晨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所有的創造作為都是由創造性思維決定的,有了這樣的思維能力才有可能產生創造的願望,進而學會創造、實施創造。創造性的思維方式可以全麵作用於職場人的工作範圍,不論是在研發新產品、製訂營銷新策略還是在推行降低成本新措施等方麵都能取得持續進步。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創造力就如同生命。憑借創造力,我們可以釋放出潛在的巨大能量,發展出一種堅強的個性;憑借創造力,我們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變得生動有趣,使自己充滿活力,培養自己對事業的狂熱追求;憑借創造力,我們可以感染周圍的同事,讓他們理解你、支持你。

創造力是鞭策和鼓勵我們奮進向上的不竭的動力,隻有對工作充滿創造力,才能使自己對現實中所有的困難和阻礙毫無畏懼;創造力是一種能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調動起來的力量,在所有偉大成就的取得過程中,創造力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

管理大師德魯克這樣看待創新:“那些非常引人注目的創新領域,如微型計算機或生物遺傳等高科技領域中,企業的失敗率非常高,而成功的概率甚至幸存的概率卻似乎相當低。企業家將資源從生產力和產出較低的領域轉移到生產力和產出較高的領域,其中必然存在著失敗的風險。但是,即使他們隻獲得勉強的成功,其回報也足以抵消在這一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當今社會裏,企業越來越重視有創造力的員工,企業要發展,部門要業績,需要員工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企業就沒有發展的動力;責任,是職場創新的動力,沒有責任心,職場就不會取得業績。如果一個職場人覺得自己絲毫沒有創造力,那麼隻能說明他沒有創造意識而非沒有創造力。沒有創造意識就不會隨時隨處地發掘機會,更難以解決現有問題。這樣的職場人不會去試行多種可行性方案,更不會超越傳統采用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