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把三女婿這種令人作嘔的阿諛奉承稱為“拍馬屁”。
隨著社會的發展,溜須拍馬的人也越來越多。溜須本指對一些權貴的阿諛奉承,拍馬屁本指那些愚鈍人的討好行為,但他們的本質是一樣的。後來人們便把溜須與拍馬屁合在一起,稱做“溜須拍馬”。
久病床前無孝子
相傳,丁先是個孝子。丁先的父親大牙,本是一個壯實的漢子,沒想到,四十歲剛過,就一病不起了。
丁先見父親病了,很是著急,整天圍著父親床邊轉,喂飯、喂水,請來郎中診治,真是忙得不可開交。人們看在眼裏,都說丁大牙能有這麼個孝子也真是福氣。
大牙的病總也不見好轉,丁先求醫問藥,很快把家裏的錢用光了,隻好到外麵去掙點錢回來,一則可以貼補家用,另則可繼續為父親治療。由於沒有了錢,生活很是困難,丁先對父親也就不像從前那樣無微不至了。丁大牙的脾氣越來越壞了,稍有不如意的地方,便對丁先破口大罵。一開始,丁先還隻是聽了以後不去理會,後來就有些不耐煩了。先是沒有了夜宵,接著就是三頓飯食裏沒有了肉。到後來,丁大牙也就是隻能喝上一些稀粥。
丁大牙五十歲時終於死了。丁先也沒在意,隨便釘了口棺材,拉出去埋了。村裏人看見後很有感慨,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呀!”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相傳,鮑氏有兩個十分頑皮的孩子,整天價不是趕雞就是攆狗,直氣得鮑氏每天都要揍他們一頓。弟兄倆挨了打以後還能老實一會兒,可是到了第二天,又照樣胡鬧。
到了麥收季節,鮑氏的丈夫因為摔斷了腿,不能下地收麥,所以地裏的活就全都落在鮑氏一人身上。她白天割麥,晚上打場,也就沒有工夫來管教兩個淘氣小子了。
三天下來,麥子收完了,鮑氏累得往床上一躺就睡著了。到了半夜時分,天上下起了大雨,雨水從房頂上漏了下來,把鮑氏弄醒了。她感到有些奇怪,這是哪裏來的水?點上燈一看,才發現房頂上的瓦被揭去好幾塊,雨就是從這裏漏下來的。鮑氏知道一定是那兩個頑皮小子幹的,氣得衝著他們大喊大叫地說:“好你們兩個小崽子,三天不打你們,你們就上房揭瓦。”兩個兒子又挨了一頓好打。
後來,人們就用“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來形容小孩的頑皮。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相傳,郭子儀平定了安史之亂後,很受皇帝的寵愛,郭子儀的兒子郭璦被招為駙馬,郭府因此日益昌盛起來。一年後,郭子儀抱上了孫子,他對孫子是百般寵愛,千般依從,從小就對其嬌生慣養,使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孫子長大以後,也就成了一個遊手好閑、揮霍無度的浪蕩哥。到了三十歲時,老輩人都先後謝世了,隻留下他一個人,家產被他耗盡後,生活沒有了著落,隻好過起了沿街乞討的日子。
有一天,郭子儀的這位孫子來到了河西莊,忽然想起他小時候的奶媽就是河西村人,便決定登門拜訪。進得莊來,問了路徑,沿著所指方向走去,來到一座大宅院前,他將信將疑地上前一問,果然就是奶媽家。此時,正碰上主人下地回來。見了郭子儀的孫子,問明情況後,忙請他進屋裏去,說:“母親已去世多年,她在世時十分勤勞,才創下了這份家業。”郭子儀的孫子有些不解地問道:“你家裏這麼富有,為什麼還要自己種地?”主人笑著說:“家業再大也能坐吃山空,勤儉持家,才能免遭後顧之憂。”一席交談之後,主人留郭子儀的孫子住下了。郭子儀的孫子也感慨萬分,想道:“真是三十年河東享不盡榮華富貴,四十年河西寄人籬下。”
從那以後,人們把“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的意思作了引申,主要用來指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世事盛衰總會發生變化的。
正月十五貼門神
吳道子是唐朝的畫聖,他辭官以後回到鄉裏,正逢過年之際,便畫了一對秦瓊與尉遲恭的門神畫貼在自己家門上。因為他畫的門神栩栩如生,因此前來看他所畫門神的人也絡繹不絕,大家都說他畫得好。還有人說,隻要貼上吳道子畫的門神,準能驅除牛鬼蛇神,還能招財進寶,一年之中大吉大利。從那以後,很多人都請吳道子畫門神。
有一年除夕,吳道子一家早早將門關了吃年夜飯,有幾個人趁著天黑,跑來吳道子家偷門神。他們來到門前,剛要伸手去揭門神,卻又愣住了。原來,門上貼的門神沒有畫眼珠子,幾個人隻好掃興地走了。第二天,又有許多人跑來看門神,隻見吳道子取出筆朝著門神連甩四下,墨點正好甩在門神的眼上,頓時兩位門神就顯得威風凜凜。眾人驚歎不已。
從那以後,每逢過年的時候,前來求吳道子畫門神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常常連夜作畫,仍供不應求。等到鄉親們都貼上門神時,已經是正月十五了。
後來,“正月十五貼門神”這句話常被人們用來形容某些事情做得太晚了。
烏龜王八
古時候有個琴師叫鄔師,他在音樂方麵很有天分,又勤奮好學,深得他的老師高先生的喜愛,把自己一生所學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鄔師在諸子百家、天文曆算、詩書禮樂等諸多學問上都有一定的學識。
一年,朝廷大開科場,鄔師要進京趕考了。臨行前,高先生千叮嚀,萬囑咐,要鄔師一旦考中做了官,一定要為民謀利,不要忘記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這八個字。鄔師也當著老師的麵對天發誓,說他一定會記住老師的重托,將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這八個字牢牢記在心間,決不做忘本的事情。
鄔師進京趕考,果然不負所學,一考得中,衣錦還鄉,做了縣太爺。做官以後的鄔師漸漸將高先生的叮囑忘記了,不問百姓疾苦,隻顧自己享樂,忠孝仁愛、禮義廉恥這八個字一股腦地拋在身後,好像世上根本沒有這種道德規範一樣,我行我素。有一年的春天,本縣鬧了災荒,百姓們餓得麵黃肌瘦,求官府開倉放糧,幫百姓渡過這一難關。可鄔師就是不準,一心想等糧價上漲以後賣個好價錢。高先生得知此情後,氣得義憤填膺,他頭頂紙狀,帶領著百姓們來到官府大堂之上喊冤。一路上鄉親們齊聲喊著“鄔貴忘八”,其意思是說,鄔師你現在富貴了,便將恩師囑咐你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八個字忘得一幹二淨。
現在所說的“烏龜王八”就是由“鄔貴忘八”衍化而來的,人們常用此話來指那些沒有德行、不顧廉恥的人。
陝北龍王長著黑羊頭
舊時,陝北民間供奉的龍王神是都龍王——涇河龍王。他是道教神祇係列中的八河都總管,是司雨的大龍神。八河,即黃河、淮河、涇河、渭河、濟水、泗水、汴水、洛水。涇河龍王所司之雨是人們需要的雨水。八河分布在九州,九州土地需要八河龍神降雨來滋潤田禾,涇河龍王是八河龍王的都總管,他們都得聽他的。涇河龍王既是龍王的都總管,四海龍王也在他的管轄下。所以,在舊時的龍王廟中沒有四海龍王的塑像,隻用壁畫來與涇河龍王配享。
涇河龍王既然是“龍”種,就應長著龍頭,可陝北民間廟宇裏卻給他長了一顆黑綿羊頭,這是為什麼?
《西遊記》中說,唐朝時期的長安城外,涇河岸邊住著兩個賢人,一個漁翁叫張稍,一個樵夫叫李定,都是不登科的進士。有一天,他們在長安城裏賣了各自的收獲,於酒肆中吃了個半醉後順著涇河回家。途中,二人以詩文誇讚起自己所幹營生的好處來,彼此正鬥得熱鬧,恰巧來到分路處,張稍說:“李兄保重,今後上山小心老虎,若有凶險,正是明日街頭少故人。”李定聽後大怒道:“我們既是朋友,你怎咒我,我若遇虎被害,你也必然遇浪翻江,死於水中。”張稍說:“我永世不得翻江,這長安城裏,西門街上,有一賣卦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鯉魚,他為我袖傳一課,依課出之所雲下鉤,百下百中,若有不祥,我卻不去河邊。”二人這番對話被涇河水府中的巡水夜叉聽見了,急回水府報於龍王,還說,若以此人推算,豈不是將我水族盡皆打了,這樣何以壯觀水府,何以躍浪翻波,我們又何以輔佐大王威力。龍王聽後甚怒,提劍就要到長安城中誅滅那個賣卦的。有水府軍師、太宰等奏曰:大王若如此前去,必有雲從雨助,恐上天見責。不若變一秀士,先到長安城內訪問一番,果有此人,再誅不遲。龍王依奏,變作秀士來到長安城中。
長安西門街上果有一算命先生,乃當朝欽天監台正先生袁天罡之叔袁守誠。龍王與先生相見後,先生雲:“公問何事?”龍王說:“天上陰晴事如何?”先生袖傳一課說:“雲迷山頂,霧罩林梢。若占雨澤,準在明朝。”龍王曰:“明朝何時下雨,多少尺寸?”先生雲:“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龍王曰,若有差錯,我將你招牌打碎,你即刻出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