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煬帝急令滅瓦崗 險勝之軍易主帥(2 / 3)

妻子沒有去當尼姑,卻嫁給魏征家的一個鄰人了。

後來,武陽郡丞元寶藏聽說魏征才識超人,便親往廟中與他談話,魏征縱論天下形勢,口若懸河,雄辯有序,深得元寶藏讚賞,遂邀他在身邊,任為書記官。

其妻聞訊後,找到魏征,請求收留,魏征不予答應,再三懇求,魏征效當年朱買臣馬前潑水逸事,拒絕了妻子,並對她說:“你已背我嫁人,又怎能再背一人?”其妻羞慚滿麵,隻好啼泣而去。

魏征歸順李密後,立即建議他西取魏郡(今河南安陽),南取黎陽倉,以斷絕隋煬帝與河南、河北的聯係。李密聽了,猶豫不絕,徐世勳立即大加讚賞,說道:“天下大亂,都是因為沒有飯吃。如果我軍能夠攻占黎陽倉,何愁大事不成?”

當時,黃河發大水,河南、山東一片汪洋,百姓流離失所,餓死的人不計其數。隋煬帝在江都聽說之後,一時發了善心,下詔開黎陽倉救濟災民,但是地方官吏不按時發糧,還從中貪汙舞弊,因此每天都有數萬饑民餓死。

裴仁基等也建議李密攻打黎陽,於是,李密這才派遣徐世勳、秦瓊和元寶藏、郝孝德、李文相,以及桓水起義軍領導人張升、清河起義軍領導人趙君璧等,組成聯合大軍,領五千人馬前往黎陽。

大軍出發前,翟讓說道:“五千人馬太少,何不多派一些人前去?”

李密聽了,正遲疑間,領兵主帥徐世說道:“自古兵法有雲: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五千兵已足夠了。”說完,遂帶領將士們出發,徐世勳命令全軍連夜從原武渡過黃河,突襲黎陽倉(今河南浚縣西南)。

隋朝駐守黎陽倉的鷹揚郎將謝成寅,正在床上摟著小妾睡覺,被瓦崗軍從被窩裏拉出來,當了俘虜。

次日黎明,徐世勣令讓饑民隨便取糧,周圍百姓紛紛前來。瓦崗軍有糧的消息一下子傳開了,不過十多天時間,就有二十萬人參軍。

在黎陽倉勝利的感召之下,武安、永安、義陽、弋陽、齊郡相繼投降了李密,連竇建德、朱粲也派使者前來與李密商談歸附的條件。

消息傳到江都,隋煬帝立即下令讓王世充做統帥,又令韋霽、王辯及河內通守孟善誼和河陽郡尉獨孤武都等,各率所部兵馬,齊向東都會齊。

東都越王楊侗又派虎賁郎將劉長恭帶領東都留守兵,龐玉帶領偃師兵,與王世充等會齊,共十二萬人馬,開赴洛口,攻打李密,雙方夾洛水擺陣對峙。

這位王世充本是西域胡人,祖父支頹耨早死,其父支收,後因隨母改嫁到霸城一王姓財主家中,便改姓王。

據說王世充生得身長丈二,紅麵黃發,兩頰上堆滿豆大疙瘩,力大無比,說起話來,聲如狼號一般。

王世充小時讀書很多,通曉經史,喜歡兵法,有善相術士說他麵有異相,必有大貴雲雲。

隋文帝時,王世充守邊有功,被封為兵部員外郎。煬帝執政後,王世充迎合昏君心意,獻銅鏡數十麵,光可照人,將其放入寢宮,環列床前,每到晚上,煬帝與妃子做愛時,各種醜態都映入銅鏡中,曆曆在目,便將銅鏡命名為春鏡。

煬帝自此對王世充另眼看待,任他為江都郡丞,並兼任江都官監。以後,王世充又用雕飾池台、進貢美食的辦法迎合昏君的驕奢之心,得到重用。

這次隋煬帝特別下詔,命各路大軍都得聽從王世充的統一指揮,從秋到冬,王世充與李密瓦崗軍交戰四十多次,王世充未勝,李密也未敗,雙方打個平手。

隋煬帝不放心洛陽的形勢,又派江都郡丞馮慈明趕赴東都,不料被李密的散兵遊騎抓獲。

這位馮慈明是隋煬帝還在並州當晉王時,就追隨在他左右的人物,李密久聞馮慈明的大名,便以禮相待,想勸他投降。

李密在為馮慈明備辦的酒宴上,對他說道:“楊廣無道,隋室江山必亡無疑,大人何必硬要充當殉葬品?不如與我一起共建不朽功業!”

馮慈明卻說道:“你父親曆受朝恩、榮祿雙收,你卻背叛恩義,先與楊玄感勾結,幸脫網羅,又奔瓦崗,隻圖反叛,卻忘了將來!自古作亂者,未有好下場的,王莽、董卓,皆成曆史罪臣,留下千古罵名。你要我投降,萬難從命!”

李密還想再勸時,馮慈明已伸出雙手,掀翻酒桌,高聲喊道:“少廢話,送我上斷頭台!”

李密一見,惱羞成怒,叱道:“老匹夫,不識抬舉!先把他關進大牢,過兩天再砍他的狗頭!”

馮慈明被押走之後,翟讓來了,對李密道:“你這是何苦呀!像這些昏君身邊的官員,中毒太深,少有歸順我們的,何必自討沒趣!”

李密正在不高興時,經他一說,便反唇相譏道:“我哪有你的見識高呢!唉——”

翟讓被碰了一鼻子灰,心中自然不是滋味,回住地時迎麵撞上單雄信,便將剛才之事敘述一遍,單雄信說:“翟大哥!兄弟勸你少管閑事為好,免生閑氣呀!”

翟讓道:“人家一朝權在手,眼中無人嘍!”

說完,悻悻地走了,單雄信一見,歎一口氣,也走了。

那個馮慈明在牢裏坐著,忽見看守大牢的人是自己的一個熟人,名叫席務本,向他幾番說教,又送了他一些銀兩,席務本竟將馮慈明放了,後去向李密報告說:“馮慈明越窗逃跑了!”

李密聽了,一時未予追究,但是翟讓的大哥翟弘看不下去,便插話道:“馮慈明一個年過半百的老頭子,那麼高的窗戶如何能爬上去?這裏麵必有文章,恐怕是你放了他吧?”

席務本正要分辯,李密向他一揮手,說:“去吧!無論是放了,還是逃了,反正人不在了,再說也沒用。”

翟弘卻十分不高興,便說道:“魏王怎能這麼說話呢?放跑了罪犯,不予追究,以後誰還去拚命?”

李密聽了,看翟弘一眼說:“你也管得太多了!”

說完,袖子一甩走了,氣得翟弘一路罵著,如一個醉酒的人,臉紅紅的,回家了。

第二天,馮慈明又被李密的部將李公逸抓獲,送來李密處,李密向馮慈明問道:“還要走嗎?”

馮慈明堅定地說:“除非你殺了我,絕不降你!”

李密寬宏大度,再次釋放了他,可是,馮慈明剛走到轅門處,被翟讓撞見,他大喝一聲:“站住!還想往哪裏跑?”馮慈明立即說道:“是李密放我走的,不是逃跑。”翟讓把牙一咬,怒斥道:“放了你,還讓你領兵來攻打我瓦崗嗎?”說到這裏,翟讓拔出大刀,對準馮慈明的心窩一刀刺去,馮慈明當即死去。翟讓又割下馮慈明的人頭,掛起來示眾三日,以儆全軍。李密得知這件事之後,心中老大不高興,但又不便與翟讓計較,隻得放在心裏忍著,於是二人之間漸漸生出裂痕來了。

不久,李密帶兵攻打洛口時,箕山府郎張季珣堅守不降,後來洛口城內糧盡水竭,城被攻破,張季珣被瓦崗軍捉住,送到李密大帳,他不肯下拜,反而大聲喊道:“我乃朝廷命官,怎能向賊人下拜?”

李密聽了,不但不怪,反而命人把他身上的綁繩解了,勸他說:“隋朝氣數已盡,何必為它去當犧牲品?就留在我這裏吧!”

張季珣依然罵聲不絕,恰好又被翟讓撞見,他對李密說道:“對付這些頑固的官員,你總是下不了手,還是交給我吧!”

李密隻得苦笑著走開,翟讓對張季殉說:“再不老實跪下,我就讓人打斷你的雙腿!”

張季殉說:“寧肯腿斷,也不會向賊人下跪!”

翟讓又問道:“楊廣慘無人道,荒淫無恥,這樣的暴君天下人人切齒憤恨,你為何還要忠於他?”

張季殉說道:“這是君臣大義,你一個賊人怎能懂得?”

翟讓忍住氣,說道:“什麼君臣大義!你們這些貪官汙吏就是依恃這暴君,才能作威作福,享受榮華富貴,你們是一群豺狼!你們吃著百姓的糧食,穿著百姓的綾羅綢緞,卻不顧百姓的死活,你們為何不講義?”

張季王聽了,無話可說,但仍不屈服,翟讓說道:“對你們這些偽君子,真小人,隻能斬盡殺絕,別無良策!”

說完,命人拉出去處死了,事後,翟讓常對部下說:“李密對隋朝的舊官員總想護著,不知是何居心?”

這話傳到李密耳中,他又是一陣不高興。

公元六一七年十一月下旬,越王楊侗見王世充按兵不動,便領著東都部分官員,帶著禮品,親自來到王世充的軍營,向他慰問,說道:“遠在江都的皇上,眼巴巴地盼望將軍打個大勝仗;李密的瓦崗軍賊兵們,正需要將軍的大刀去對付他們!我隻能送一點食品禮物,來慰問將軍,希望將軍重振軍威,盡快消滅李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