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李世民向全軍下達了命令:妻深挖壕溝,加高壁壘,這是防禦薛舉騎兵進攻的最有效的辦法。還明確規定不準與薛軍交鋒,以消磨薛軍的銳氣。
未過幾日,李世民突然染上了瘧疾,隻好臥病在床,把大軍的指揮權委托給長史納言劉文靜和司馬殷開山,並告誡他們說:“我要再說一遍,薛舉勞師遠襲,孤軍深入,急於同我軍開戰。為了避敵鋒芒,我們一定要與之相持,等到他們糧盡力乏之後,再去攻打。”
劉文靜問道:“若是薛舉前來挑戰,一再罵陣,我們也是緊閉城門不出戰嗎?”
李世民認真地說:“無論薛舉如何挑戰,都要置之不理,堅持不予交戰,薛舉就無可奈何了。”
劉文靜、殷開山離開時,李世民又再次提醒道:“千萬記住,不要應戰。等我的病痊愈之後,再做打算,可不要性急啊!”
劉文靜、殷開山退出來之後,遵照李世民的旨意,吩咐將士們堅守不出,以消磨薛軍的銳氣。
薛舉見唐軍緊閉城門,不予交戰,又深溝高壘,防禦甚嚴,非常急躁,他對兒子薛仁果說:“派嗓子宏亮的士卒去城下罵陣,罵急了,唐軍就會出城應戰了。”
薛仁果說道:“我已派人天天罵陣,李世民總是不出來交戰,難道此人病了不成?”
薛舉教訓兒子說:“這是李世民的計策!他是想等我軍糧食吃盡,不得不退兵時,再出城攻打我們哩!”
郝璦也說道:“這計策可毒呢!等我軍吃盡了糧食,減退了銳氣,再帶領大軍與我們交戰,在軍事上這叫做‘疲兵’之計!”
薛仁果聽後,受到了啟示,立即說道:“那我就想辦法來破李世民的什麼疲兵計,用激將法促使他們應戰。”
薛舉對兒子說:“要抓緊時間促使唐軍與我們決戰,時間久了,軍糧真吃盡了,對我軍真不利!”
於是,薛仁果從軍中挑選出數十個聲音洪亮的人,輪流到城下罵陣,以各種庸俗、下流的語言,辱罵唐軍不敢出城,尤其是指著李世民的名字不停地謾罵。
郝瑗又擬寫了許多挑戰的話語,把紙條拴在箭矢上麵,然後讓士卒射進高坻城,有意激起唐軍將士的憤怒,好出城應戰。
殷開山把一些紙條送給劉文靜看,說道:“薛舉如此辱罵我們,我實在聽不下去了,難道我們兩人如此卑懦怯戰?”
劉文靜苦笑道:“這樣吧!你去向秦王說去,秦王若讓我領兵出城,我縱然戰死在城外,也心甘情願!”
殷開山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秦王身染疾病,又把軍隊指揮大權交給了我們,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要猶豫嗎?”
劉文靜仍然不答應。
殷開山又說道:“往日,我一直十分敬重你,認為你敢做敢為,有大丈夫豪邁氣概,這一次你可太讓我失望了。”
劉文靜終於被殷開山激將成功了,披掛上陣,與殷開山一起把大軍領出城,在高城西南一片開闊地麵列陣,自恃兵多將眾,不把薛舉放在眼裏。
唐軍一出城,擔任李世民帥府的記室參軍房玄齡立刻得到消息,忙去向李世民報告:“劉文靜、殷開山已帶領大軍出城了!”
“啊!為何不向我報告?”李世民大驚失色。
房玄齡答道:“我也是剛聽到這消息的。”
李世民忙問:“他們把軍隊帶到哪裏去了?與薛舉打起來了嗎?”
房玄齡答道:“聽說他們是在城西南列陣,現在還沒有與薛軍交戰。”
“快,你快寫信,告訴劉文靜、殷開山二人,絕不要輕易和薛舉交鋒……就說這是我的命令!”
房玄齡按照李世民的意思,立即寫了封快信,派人送給劉文靜、殷開山。可是,送信人剛出城,兩軍已經打起來了,隻好又把信拿回來,李世民又急又氣,歎道:“這兩個人為何聽不進我的忠告呢?”
房玄齡說:“據我所知,劉文靜並不想出兵,由於殷開山一再縱容、鼓動,才……”
李世民說:“薛舉正盼望著我們出兵,這不正中了薛舉的奸計嗎?”
果不出李世民所料,唐軍剛一出城,薛舉就興奮地對部下說道:“李世民終於出城了!這個盼望已久的決戰日子終與來到了!”
他立即命令薛仁果道:“你先去向唐軍挑戰,然後詐敗將唐軍引誘到淺水原地區,你再回軍廝殺。”
薛仁果不理解他父親的意思,問:“為何要在淺水原地區回軍再戰?”
薛舉笑道:“我要在淺水原埋下伏兵,使唐軍腹背受敵,何況淺水原地域空曠,正適合我們騎兵的野戰,這樣,你就可以向李世民報仇,洗刷前次在扶風戰敗的恥辱了。”
薛仁果一走,薛舉便令宗羅喉鋇大軍二萬,悄悄地去淺水原邊上的一片林子裏埋伏下來,一再叮囑道:“等唐軍來到淺水原,你便從唐軍身後發起進攻,爭取一戰活捉李世民。”
薛舉安排已定,便領著郝瑗、褚亮等人,來到一處高坡上坐下來,對眾位部下說:“決戰就要開始了,我們一邊飲酒,一邊觀看我們的鐵騎在淺水原上如何縱橫馳騁,殲滅唐軍。”
他的話剛說完,薛仁果已領著人馬與唐軍大戰在一起,兩軍喊殺震天,拚殺激烈,混戰不久,薛仁果便領著隊伍拍馬逃去,故意顯出狼狽樣子。
劉文靜不知是計,急忙命令大軍追去,喊道:“別讓薛仁果跑了!快追上他,要活捉薛仁果!”
於是唐軍將士如洪水一般,拚命地追去,都想跑到最前麵去活捉薛仁果,數萬大軍一起湧去。
薛仁果扭頭一看,見唐軍追來,心中歡喜,便拍馬加鞭向淺水原方向逃去。
殷開山忙問劉文靜道:“薛軍往淺水原逃去,難道那裏有伏兵嗎?”
劉文靜順口答道:“我軍人多勢眾,薛軍縱然在淺水原埋下伏兵,也未必能戰勝我們。走!我們也蒯去給將士們助助威吧!”
就在這時,宗羅喉見唐軍人馬追進淺水原,便迅速從林子裏衝出來,截斷唐軍退路,領著他的鐵騎,從後麵向唐軍進攻。
薛仁果也勒轉馬頭,指揮人馬殺了回來,使唐軍陷入前後夾擊之中。
經過一陣廝殺,數萬唐軍被薛軍鐵騎衝得七零八落,混亂不堪!將領指揮不了士卒,士卒也找不到將領,全軍處於被動挨打狀態。
薛仁果、宗羅喉指揮他們的鐵騎見唐軍就殺,趁勢分化,包圍,迫使唐軍放下兵器投降……
劉文靜、殷開山早已嚇得變了臉色,指揮身邊的人馬讓八大總管輪番上陣,想衝進淺水原,去營救被圍的將士,但每次都被薛軍擋了回來。
最後,劉文靜與殷開山一起,領著八大總管拚命廝殺,終於殺退了薛軍,衝進了淺水原,可是,士卒已戰死了十分之五六,大將軍慕容羅喉、李安遠、劉弘基等被薛仁果趕至淺水原西北角一片沼澤地裏,經過苦戰,弓箭全部射盡,仍然衝不出包圍,戰馬又死,均被薛軍活捉了。
李世民強支病體,收集敗軍撤回長安。
薛舉乘機奪得了高塘城,把唐軍士卒的屍體堆集在一起,壘築成一座龐大的“京觀”——中國古代戰爭中,戰爭的勝利一方往往為了炫耀武功,把對方將士的屍首堆集在一起,封上土築成高塚,稱之為“京觀”,也叫做“京丘”,以顯示自己的強大。
進入高墌城,薛舉首先放縱將士在城內搶掠三日,許多百姓受不了薛軍的殘酷迫害與蹂躪,奮起反抗,與他們屠手搏鬥,直至被殺,高墌城內哭聲震天,屍身遍地,鮮血流滿大街小巷。
縱掠三日後,薛舉獲得大量財物,他舉辦慶功酒宴,犒賞全軍。
郝瑗在酒宴上趁機建議道:“李世民大敗而回,長安城內必然一片恐慌,我們應該乘勝去攻打長安!”
薛舉一聽,正中下懷,高興地說:“這建議太好了!唐軍新敗,李淵必然害怕,現在去攻打長安,確是最好的時機……”
說到這裏,他端起酒杯,向將士們大聲說道:“這高墌城算什麼?等到我們打下長安之後,放假十日,讓你們在城裏痛快地享受一下!哈哈哈……”
不料一陣笑聲之後,薛舉竟向後鬥倒,兩眼直愣愣地向上翻著,一句話說不出來了。
嚇得身邊的隨從慌忙把薛舉扶起,無論怎麼叫喊,這位屠夫似的西秦霸王再也不理不應,而終於病倒,當晚死去。
人們說:“薛舉奉行劫掠政策,四處殘害無辜,不得人心,終於暴死,這是上天對他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