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據出兵孤軍無援 恨今朝追憶往昔(2 / 3)

當晚,桑顯和挑選精壯士卒二百人,讓他們都戴上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麵罩,於深夜時分,命令二將各率一百人,分別前去攻襲二劉兄弟的營寨。

劉黑闥、劉十善發覺之後,急忙領軍迎戰,一見他們的怪異形象,士卒們都嚇得紛紛後退,口中不停地大聲叫嚷著:“哪裏來的妖兵,快跑啊——”

連劉黑闥、劉十善等人見了,也嚇得心驚膽顫,隻好收兵回營,不敢交鋒了。

次日夜裏,桑顯和又令他的二百麵罩軍前去劫營,攻到劉黑闥、劉十善兩軍營前,他們一邊大聲胡亂地嚷叫,一邊手舞足蹈,口中噴出烈火,嚇得劉氏兄弟不敢出戰,躲在營裏連大氣也不敢出了。

桑顯和的麵罩軍連續兩夜出現,老百姓紛紛說道:“老天爺顯靈了,派遣天兵天將下凡了!”

劉黑闥與劉十善一合計,不敢再攻打晏城了,擔心觸怒天威,遭受懲罰,便匆匆帶領軍隊撤走了。

桑顯和站在城上,遠望撤退的劉氏兄弟隊伍,不禁哈哈大笑道:“這劉黑闥兄弟倆做賊心虛,起兵反唐,禍害老百姓,害怕老天爺懲罰他啊!”

十月下旬,劉黑闥帶領大軍繼續南進,攻打唐朝的郡縣城池,在下博(今河北省深縣東南一帶)與淮陽王李道玄的軍隊相遇。

麵對劉黑闥的強大攻勢,李道玄堅持出兵迎戰,他說道:“劉黑闥的隊伍素無訓練,是一群烏合之眾,我們可以趁他們立腳未穩,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可是,史萬寶不願出兵,他認為:“敵軍剛來,士氣高漲,不可迎戰;過些時間,等敵軍疲憊了,再與之交鋒,準能打敗他們。”

淮陽王李道玄雖然年輕,又是皇上的侄兒,卻沒有親王的架子,聽了史萬寶的意見,他又和氣地勸道:“朝廷希望我們早日消滅劉黑闥的叛軍,早一天總比遲一天好吧?這樣吧,我先領軍出戰,衝入敵陣之後,請史老將軍率主力跟上,咱們就可以一鼓作氣,大敗劉黑闥了。”

史萬寶聽後,不好再堅持反對出兵,隻得答應道:“那就照淮陽王說的辦吧!”

唐軍共三萬人,李道玄帶領一萬人馬,一聲令下,領著隊伍衝上去了。

隻見這位年輕的親王一馬當先,手舉大刀,殺在隊伍的最前麵。

劉黑闥的軍隊一見唐軍殺來,慌忙迎戰,可是哪裏擋得住李道玄隊伍的勇猛衝殺,紛紛後退,李道玄趁勢殺人陣中。

但是,史萬寶見李道玄領軍已衝入敵陣,卻按兵不動了,並無領軍跟著殺進敵陣的打算。

有的將士建議道:“我們應該出兵接應,既可以援助淮陽王,又可以加強對敵攻勢。”

可是,史萬寶卻打起了小算盤,他對部下說道:“我奉皇上手敕說,淮陽王隻是個毛孩子,軍隊行動都委托老夫我。如今他冒冒失失地出擊,如果和他一同去攻,必定一起覆滅。不如用淮陽王作誘餌,如果他失敗了,劉黑闥肯定爭相前進,我們堅守以待,必定能打敗他們!”

聽了他這番話後,他的部下中有一個叫冉仕熊的將領說道:“你這麼做,不等於讓淮陽王去送死嗎?在戰場上,如此見死不救,一旦皇上知道,你不怕殺頭嗎?”

史萬寶聽後,十分惱怒,但他忍住了,對那位將領說:“我有辦法可以不讓皇上知道這件事。”

冉仕熊忙問道:“不知大將軍有何辦法能不讓皇上知道?難道大將軍忘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道理嗎?”

史萬寶不動聲色地告訴冉仕熊說:“我自然有辦法的,不過,我不會對你說的。”

冉仕熊也針鋒相對地說道:“大將軍的辦法我早就知道了,何須你向我說呢?”

“既然你能知道我的辦法,不妨說出來吧!”

“這辦法十分毒辣,但又非常愚蠢,我不想立刻戳穿你,讓你當眾難堪!”

史萬寶壓著內心的憤怒,說道:“我知道你不敢說出來,因為你沒有把握能說準。”

冉仕熊立即說:“你以為把我殺了,就不會有人把這件事說出去,朝廷也就不會知道了?其實你錯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難道你忘了?”

史萬寶終於不聽冉仕熊等的規勸,拒絕出兵接應淮陽王,致使他孤軍陷入敵陣,苦無後援,力盡戰敗,被劉黑闥的亂兵殺死。

過後,史萬寶才準備帶兵出戰,但是唐軍廣大將士對他眼看著淮陽王戰死,不去營救,非常不滿,全都沒了鬥誌,於是不戰自敗,紛紛潰散,史萬寶也隻好逃命去了。

年輕的淮陽王李道玄,死時才十幾歲,他曾多次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叔侄二人結下了很深的情誼,得知他的死訊之後,李世民深為惋惜,痛哭流涕地說:“死得太早,也太委屈了!”

李世民把淮陽王李道玄戰死的情況一一奏報給他的父皇,李淵大怒道:“史萬寶有意刁難,見死不救,有失為將之道,其罪當斬!”

這位史萬寶,年輕時曾被人們稱為“長安大俠”,隨淮安王李神通打天下,後又一起投奔李淵。歸唐後,官運亨通,後在熊耳山計殺李密,極受朝廷信任。

此次,自恃年老功高,不把年輕的淮陽王李道玄放在眼裏,做了蠢事,遭到部下反對,終於兵敗事泄。

後來,李淵念其戰功顯赫,沒有斬殺他,隻是派人送去一瓶禦酒給他,並傳諭道:“念你年老功高,賜禦酒一瓶,以為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