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東宮撼位儲君征 孤注擲戰前殺將(1 / 3)

史萬寶死後,他的隊伍由(左氵右名)州總管廬江王李璦接管,見到周圍的郡縣投降劉黑闥,就急忙組織兵力守城。

由於(左氵右名)州原為劉黑闥的地盤,在城內百姓的暗中聯絡下,很快就趁著深夜進入了城內,李瑗嚇得棄城而逃。

劉黑闥占領(左氵右名)州之後,又攻打滄州,滄州刺史程大買棄城逃跑。

此時,崤山以東地區多受震動,劉黑闥重新在河北地區崛起,時間不過兩個月,可謂神速。

究其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其中固然有唐軍指揮上的混亂,也因主將間配合上的不協調等,引起了長安城內的一片埋怨情緒。

很多大臣對李淵無故召回李世民的做法不滿,李綱在上朝時大膽地奏道:“自古以來,臨陣換將為軍中大忌,秦王在(左氵右名)水之戰中一舉擊潰劉黑闥,使他隻身逃往突厥,本可以乘勝殲滅其餘部,由於秦王調回京師,給了劉黑闥一個喘息機會,使他死灰複燃。懇請聖上再次派遣秦王領兵出征,已是迫在眉睫了!”

屈突通也接著奏道:“秦王善於用兵,威震敵膽,又能安撫百姓,體恤下情,打敗劉黑闥,非秦王莫屬。”

聽了大臣們的建議,眼見著河北形勢的吃緊,李淵很想再派李世民帶兵出征,可是,他內心裏一時猶豫不決起來。

李淵心中十分明白,朝廷內部,尤其是三個兒子間爭權奪利的鬥爭已越來越尖銳了——李世民在攻打劉黑闥的戰場上兩次被召回長安,就是一個明顯的征兆。

建唐以後,李世民屢次率大軍出征,又屢次殲滅敵對勢力,戰功卓著,手下猛將、謀士不少,而且在朝廷中的威望早已超過了太子李建成。

齊王李元吉雖然德才俱無,卻生就的一副好勇好鬥的性格,眼看著李世民聲名顯赫,地位日增,在心存嫉妒之餘,也奢望著抬高自己的身份。

太子李建成雖因年長被確立為皇位繼承人,但由於長期困守東宮,沒有機會帶兵出征,無法為朝廷建功立業,以致在朝中、軍中和地方上的威望,都不及秦王李世民,這不能不使他感到一種強大威脅和挑戰,正從李世民那裏向自己逼近。

因此,當李綱、屈突通奏完之後,李建成很反感地也上前奏道:“大唐人才濟濟,猛將如雲,能帶兵打敗劉黑闥者,何止秦王一人?李綱、屈突通之言也太聳人聽聞了吧?”

李淵一聽,趕忙說道:“此事容朕三思,以後再議吧!”說完之後,立即手一擺退朝了。

李建成回到東宮,急忙召集他的謀士說道:“二弟世民戰功日多,威望日重,許多大臣也跟著起哄,長此以往,我這太子的地位必然受到影響,請諸位想想辦法吧!”

太子中允王珪說道:“現在秦王功蓋天下,全國都知道秦王能幹。而殿下不過是因為年長才被立為太子,並沒有什麼大功可以鎮服天下,這種局麵是很不利的。”

太子洗馬魏征接著說:“當前要想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麵,隻有帶兵去攻打劉黑闥,取得勝利,逐漸把兵權奪回來,以證明殿下的才能並不比秦王差。”

李建成忙問:“劉黑闥兵力強大,不易取勝吧?”

魏征說道:“太子不必擔心!劉黑闥雖然在河北猖狂,其實,他的隊伍不過是一支散亡之眾,軍中的精銳不超過萬人,而且糧食缺少。如果太子能帶領大軍前去征討,必然如摧枯拉朽,一舉擊潰他。這是創業立功,鞏固太子地位的好機會,不可錯過。”

中允王璉說道:“劉黑闥的軍隊,前次在(左氵右名)水之戰中,被秦王打垮之後,他現在的兵力不過一萬餘人,大部是潰散之後又聚集在一起的,戰鬥力不強,已是驚弓之鳥了,不值得懼怕的。太子應該竭力爭取帶兵去攻打劉黑闥,在立功的同時,還可以趁機結交山東的英雄豪傑,以擴大影響和實力,也許就可以穩定自己的地位了。”

李建成又擔心地說:“隻怕父皇不答應派我去,若是如此,我們豈不是白議論了?”

魏征忙說:“殿下呀,你這擔心毫無根據,皇上遲遲不派秦王出征,這說明了什麼?”

李建成又問:“我不明白父皇的意思,我估計父皇在考慮派哪一位大將帶兵去合適些……”

“不,不是這樣的,”魏征急忙用激將法,鼓勵李建成道:“臣以為,皇上所以遲遲不派秦王去,也沒有派其他大將去,而是在等待太子主動提出請求,若是毛遂自薦,皇上便可以順水推舟地答應了。”

李建成認為兩人分析得很對,在次日的朝會上,他主動向父皇提出帶兵出征,說道:“集王多次領兵,也太辛苦、勞累了,兒臣久處東宮,身子養嬌了,也該去戰場上經受鍛煉和考驗啊!”

李淵聽了之後,立即答應了太子的請求,齊王李元吉也忙著奏道:“啟稟父皇!讓兒臣跟隨太子一起去吧!”

李淵告誡齊王道:“你去是可以的,不要給太子添麻煩,前次在黎陽差一點惹出亂子來……”

齊王急忙搶著為自己辯解道:“父皇!那是有人為了樹立個人威信,有意貶低。兒臣的形象。”

李淵一聽,知道他是在指秦王,不由生氣道:“胡說!你自己不爭氣,不學好,還要埋怨他人,這樣下去還能與誰一起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