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張文遠(序)——讀長篇傳記《凱達之魂》(2 / 2)

在我的心目中,張文遠永遠是一個溫文爾雅的鄉黨,一個處人低調的同齡(他小我一歲)人,一個有著感人的人格魅力和驚人的思想智慧的生意人。當然我不會不知道他還是一個經營有方的企業家,不知道他可能很有錢,起碼比我有錢。但他個人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其行為方式永遠像一個清心寡欲、輕鬆樂觀的老教師,甚至一個退休了的老教師。直到看了朋友馮萌獻的這部書稿——《凱達之魂》,我才知道了他竟是這樣一個身家上億的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優秀民營企業家,一個擁有幾千名職工的集團公司的掌舵人。就在他將總部遷往西安,我們之間斷斷續續來往的幾年中,他竟然作出了那麼多可謂重大的決策,西出陽關在新疆建立了幾個效益良好的分廠。這不能不讓我想到,這是一個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的人。從容淡定,舉重若輕,“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多麼難得的事業藝術,也是多麼讓人驚歎的人生境界啊!

也是從這本書中,我才知道,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張文遠走過了怎樣艱難曲折的事業和人生之路,經曆了怎樣的社會和人生的洗禮、歲月風雨的考驗。這是事業的攀登,也是人生的攀登,是青蟲化蝶、鳳凰涅槃的從形體到精神的蛻變。從事業上,他完成了一個農民向優秀民營企業家的轉變過程;從人生上,他完成了由一個長男對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向更大的社會責任感、曆史使命感的轉變,攀登上自己人格精神境界的新高度。

文學上有一句深刻的話叫“功夫在詩外”。我認為,張文遠之所以能夠超越同時期湧現的許多農民企業家,並且不斷地超越自己,其根本原因也在生意之外。在於他的人格和精神,在於他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不事張揚,誠實守信的信譽和作風,在於他與我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點點滴滴的優秀品質。“人的敵人永遠是自己”,這句近些年極為流行的人生格言,又一次在張文遠這裏得到了印證。

本書的作者馮萌獻先生,也是張文遠的近鄉黨,他自己也經曆了從一個青年農民到一個作家,又從一個作家到文化局長,再從文化局長到陝西有名的楹聯學者的艱難過程。正是這些人生經曆,使他對張文遠的人生和事業有著感同身受的理解和體驗;他不是一個才華橫溢、文采飛揚的人,這使他要寫張文遠,必須長期采訪、觀察、調查,日積月累,內容十分詳盡,細節氛圍也十分真實,極少許多傳記文學中常出現的誇張與無邊無際的虛構。這種文風與張文遠的信念作風相一致。我以為,《凱達之魂》不僅是一部優秀民營企業家的傳記,且是給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路線的頌歌,通過對一個人及其事業精神的肯定,肯定了我們這個給許多平凡人物以機會的偉大時代。同時,《凱達之魂》又完全可以成為青年人的人生教科書,張文遠的奮鬥之路、成功之路,將給他們許多深刻有益的人生和生活的啟示。

祝賀《凱達之魂》一書的出版,祝朋友張文遠的事業取得更為輝煌的成就。

200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