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少不入川,老不進邊。但為了事業的發展,凱達公司進入新疆特克斯的員工們,以驚人的毅力和實幹苦幹、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邊遠異鄉創業,再次顯示了他們的壯誌雄心。春節期間,他們在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的新疆過年,堅守工作崗位。當第二批赴疆人員到達特克斯後,陳正本該回家看看。因為他姐身患癌症,家裏多次催他回去,可是,他總覺得公司開業伊始,不好離開,便一直沒有向領導開口,隻是暗暗期盼姐姐能夠逃過這一大劫。當家裏打來電話,告訴他姐姐不幸逝世的噩耗後,他再也忍不住生離死別的滿腔悲痛,跑出大門,站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麵對陝西老家的方向,大放悲聲。他把對姐姐的親情、對姐姐的思念和對姐姐在離世之前未見他一麵的愧疚心情,都化做晶瑩的淚水,灑在大地,灑在草原,以表達對姐姐的懷念與懺悔之情,以求得姐姐在天之靈的諒解。

公而忘私,這是凱達人的思想境界。

一天,電工陳勇突然接到老人因病辭世的噩耗,不禁心中絞痛,雙目湧淚,萬分悲痛。老人一生艱辛,把一切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兒女,可是,當她駕鶴西歸之際,卻未能見上兒子一麵,那心情該是多麼的痛苦呀!作為新疆凱達乳品公司總經理,陳正在這個問題上也確實犯難。按照常理,應該叫陳勇趕快回去,料理老人後事。以盡孝道。但是,特克斯不比內地,這裏雨多風大,而且常常猝不及防。有時來勢凶猛,風雨交加,刮斷電線,影響生產的事時有發生。作為電工,責任重大,哪能離開崗位?但是,他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決定讓陳勇回去,安葬老人,免得留下終身遺憾。於是,他把陳勇叫到辦公室,說:

“我再三考慮,你還是趕快回去,料理老人後事,安葬老人之後,如果家裏沒有什麼緊事,就趕快回來。”

“我回去了,工作咋辦?”陳勇遲疑地問。

“可以在當地找個臨時電工。”

“不行啊!”陳勇說,“新來乍到,情況不熟,萬一有個什麼緊急情況,勢必影響生產,我哪能放心呢?”

“可是,安葬老人也是大事,你……”

“你甭說了。”陳勇堅決地說,“我想來想去,還是不回去為好。老人後事,我本當親自料理,這也是兒女對老人的最後一次盡孝。可是,我不回去,還有弟兄們料理,沒我事情一樣能辦。可是,廠裏不一樣。不但是一個釘子一個眼,而且6月中旬正值收奶高峰,又是多風多雨季節,咋能離開呢!”於是,他化悲痛為力量,一心撲在工作上,以實際行動為凱達乳品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廣袤空曠的大草原組織奶源,地麵廣闊,道路遙遠,非常艱苦。凱達在特克斯收奶的奶點共有20多處,一個奶點離一個奶點一般都有幾十裏,甚至更遠。為了確保奶量,年過半百的凱達公司創業元老賈玉璽和吳華二人,經常早出晚歸,有時因路途太遠或天氣變化,不能趕回公司,就夜宿牧民帳篷,和牧民促膝談心,加深感情交流,使牧民們能夠進一步了解凱達,和凱達交友。所以,他們走到哪裏,就把凱達宣傳到哪裏,讓凱達精神在草原發揚光大,家喻戶曉。

被任命為新疆凱達公司總經理的陳正,更是以超人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意誌,堅守崗位,克服困難,和赴疆員工們一起,為凱達立足新疆、謀求發展而廢寢忘食,爭分奪秒。初到特克斯,沒有住處,就帶頭住進了羊棚。異味熏得他頭昏腦漲。但他堅持不動,時間長了,便逐漸適應了。草原上的老鼠特別多,經常在牛棚羊圈裏橫衝直撞。陳正的被窩裏常有老鼠跑來跑去。特別是他帶去的那隻衣箱,不知什麼時候,成了老鼠們的棲身之地。不僅在衣箱裏做窩,而且又拉又尿,還把衣服咬爛。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不怕髒,不叫苦,一心一意搞好工作。僅僅在兩個月內,便修築了圍牆,打好了機井,安裝了線路,並修建了幾幢住房,為正式生產做好充分準備。

像陳正、賈玉璽、吳華、陳勇、鄒文希這樣的員工,在凱達公司的赴疆人員中比比皆是。人人把自己的事業及人生和凱達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體現了凱達人那種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這種崇高的精神風貌,使特克斯的領導和畜牧部門的幹部深受感動。一位蒙族幹部伸著大拇指向陳正說:

“凱達的員工們個個都是好樣的!”

就是憑著這種精神,凱達公司——這個富有朝氣和現代意識的民營企業,開始在千裏以外的草原上崛起,在草原上騰飛!張文遠說:

“在異地創業,一是精神,二是決心,三是質量,四是信譽。凱達公司作為乳品企業,奶源至關重要。而且,要在草原上保證奶源,更要講誠信,必須和牧民常常溝通,和牧民交朋友。”張文遠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隨著廣大消費者對“桂花”係列奶粉、“安得貝”嬰兒係列奶粉需求量不斷增大,如果奶源出現緊缺,就會直接製約企業的發展,成為生產的“瓶頸”。所以,當並購了特克斯乳品廠後,他們隨即對原有乳品生產線的設備、工藝及水、電都進行了更新改造,同時充分利用新疆天山北麓喀拉峻大草原天然優質的牧草資源,積極建設和擴大奶牛飼養基地,發展養殖大戶,以確保生產需求。

在凱達並購特克斯乳品廠之前,曾有三家公司先後經營過這個奶粉廠,但都因為拖欠牧民奶款,無人過問,嚴重影響了牧民交售鮮奶的積極性,造成奶源不暢,生產被動,從而自毀前程。凱達公司開始經營後,首先在當地招收了部分員工,又通過這些當地員工做他們家屬的工作,並動員親朋好友積極交售鮮奶。並鄭重承諾,交奶後十天準時付款。又通過電視廣告、印發傳單,進行了大量宣傳。由於堅持以誠信為本,很快得到了廣大牧民的讚譽。送奶戶由開始的2-3戶的20-30公斤,很快發展到上百戶的3噸多。奶點由原來的十幾個,擴大到後來的20多個。

與此同時,他們得到特克斯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縣上領導多次深入牧區,鼓勵牧民擴大養殖,主動為客商組織奶源,理順交售鮮奶渠道,化解矛盾,使牧民們的養殖積極性大幅度提升。加上凱達堅守信譽,不拖欠牧民一分奶錢,牧民沒有後顧之憂,很快掀起了飼養奶牛的熱潮。牧民塔西買買提投資20多萬元,發展養殖事業,成為當地有名的養殖大戶。到2004年10月,存欄已達47頭,到2005年達到100頭。

為了進一步依靠和發揮當地政府的職能作用,強力推進特克斯畜牧業產業化進程,確保企業鮮奶來料加工需要,促進企業與牧民“雙贏”的目的,提升凱達信譽,2004年4月,總經理陳正代表新疆凱達乳業公司與特克斯縣和各有關鄉鎮兩級人民政府,簽訂了全年購銷工作責任書,並製定了四項獎勵辦法。即:對完成本年度任務的鄉鎮,企業一次性獎勵現金3000元。凡超額完成任務的鄉鎮,每超過計劃任務10噸,縣財政再獎勵100元,但最高不超過3000元。對不能按時完成任務的鄉鎮,每少10噸罰款50元。企業還對交售量達到一定數字的農牧戶給予一定的獎勵。

這些辦法的實施,不但調動了縣鄉兩級政府的積極性,而且對於鮮奶供應和加強企民團結,實現“雙贏”創造了條件,促進了當地畜牧業的迅速發展。

2004年4月8日,特克斯縣委、縣政府在八卦賓館四樓隆重召開了奶業工作會議。張文遠董事長應邀親赴新疆參加大會,並作了“優勢互補,共創輝煌”的發言,使全體與會同誌深受啟示。他代表凱達公司董事會和全體員工,對特克斯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及各界人士對凱達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還向大會介紹了公司的近況,奶業發展前景及公司的發展設想,並激情地說道:

“我們凱達經過2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支具有艱苦創業、頑強拚搏精神和敢打硬仗的幹部職工隊伍,樹立了凱達企業文化和以誠信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的企業經營理念,取信於民,造福於民。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也有能力當好奶畜產業的龍頭企業,帶動特克斯奶畜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牧民致富奔小康作出貢獻。”新疆凱達乳業公司總經理陳正及畜牧局、部分鄉鎮領導也先後作了表態發言。陳正在發言中著重強調了誠信問題和“雙贏”關係,提出了奮鬥目標及努力方向。最後他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