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你們廠子,便給人一種文明、清雅、舒適和優美的印象,同時也看到了企業的高大形象和企業的誠信度,更看到了領導人那種高標準、嚴要求的現代企業家的風範。和這樣的企業打交道,我們放心。”

老職工們一聽,對張廠長越發的佩服和尊敬起來,說:“張廠長,今後你說咋幹就咋幹,我們也不再提意見了。”

“那不行!”張文遠笑道,“該提的一定要提。隻要是為了我們企業的發展,有意見、有想法都可以隨時交流。因為企業是大家的企業,不是我張文遠一個人的企業。大家的監督,才是發展企業的保證。”

善於思考,不僅使張文遠成竹在胸,而且更能高屋建瓴、高瞻遠矚,以敏銳的目光審視人生,思考企業的決策。從1990年前後,張文遠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由店張奶粉廠到興平乳品廠,再到興平乳品總廠,直到後來的凱達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每改一次廠名,都意味著企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乳品總廠在小小的店張鎮裏,猶如鶴立雞群,顯得特別引人注目,成了當地企業中的龍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在小小的天地,在這塊兒受製於農村人的思想觀念、文化氛圍、文明程度、環境影響的情況下,究竟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有多大的發展前景?一想到這個問題,張文遠不禁心裏一動:如果能把廠部搬到興平縣城,不僅有利於企業價值的提升,同時,還提高了企業品位和企業知名度,擴大了發展空間,有利於和先進文化及現代氣息接軌。特別是把管理人員遷入縣城,由於環境的變化,必將對開闊眼界、擴大視野、提高文化素質、轉變思想觀念等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這無疑會增添企業活力,開拓新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同時,遷入縣城,這對韜光養晦,在無聲中發展壯大自己更是上上之策。

這個理念開始萌芽於1989年冬季。但是,由於條件還未成熟,所以他未動聲色。又經過整整兩年的思考和調整,並請教有關方麵專家,方於1993年下定決心,將廠部機關搬往縣城。

消息傳出,在興平縣城並沒有引起多大反響,但在店張鎮、在乳品廠內部卻引起了軒然大波。所有的職工幹部,言利道弊,各執己見,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當地職工對此決定多持反對意見。主要有兩點:一是管理機關搬到縣城,使管理與生產脫節,聯係不便,首尾分離,豈能正確指揮生產?二是搬到縣城,幹部和工人之間差別拉大,既影響幹部聲譽,更不利於團結,又使幹部容易染上官僚主義作風。總之,反對意見很大。

同時,由於管理人員大都是從棉絨廠開始創業的老同誌,家都住在店張附近農村,都是農民出身的企業幹部,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各家各戶都以種地務農為主,店張鎮離家很近,下班騎上車子回家,眨眼工夫就到了,便於照顧家庭,不誤農活。如果搬到縣城,來回30公裏,回家實在不太方便。有的幹部甚至說道:“咱們一個社辦企業,土裏土氣的半拉子工人,跑到縣城裏幹啥去?”還有的人認為,這是趕時髦,講闊氣,圖洋火,弄不好,廠子非垮不可!原來曾向張文遠說的“今後你說咋幹就咋幹,我們不再提意見”的老職工們,一碰到實際問題,便把以前的話忘得一幹二淨了。

聽到這些議論,張文遠並不生氣,因為這完全是個思想觀念問題。難道“革命”隻能在農村,不進城市?況且,他早就清楚地認識到,國家發展靠工業,工業發展在城市,城市才是經濟發展的廣闊天地。

經過一段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大部分員工從不理解到逐漸理解,認識到把企業管理機關搬到縣城,信息靈通,更有利企業的發展,更利於管理幹部接受現代文明氣息,開闊眼界,改變觀念,提高素質。

張文遠得到絕大多數職工幹部的支持後,便開始了搬遷前的籌備工作。首先是征地和整體規劃。他沒有去求領導,更沒有去走“關節”,憑著一貫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刻苦攻堅的精神,在縣城西關的黃金地段,征地十畝,並按國家有關規定,很快辦完了所有手續。

單純地將管理機關搬到縣城,不符合張文遠的整套計劃和拓展事業的基本思路。他要充分利用這次搬遷,進一步和發展企業的總體規劃掛鉤,培植企業的造血功能,拉大經濟增長。所以,整個計劃分為兩大主體:一是辦公大樓,一是凱達賓館。

1995年開始動工,總投資800餘萬元,經過兩年的艱苦努力,除建起一座3層10間的辦公大樓外,又建起了一座幽雅、華貴、休閑、舒適,在興平市首屈一指的大型賓館。

該賓館建築麵積5500平方米,主樓高6層,有60個房間。其中標準間37間,並設有一套間、三套間。各房間均設有空調、暖氣、衛生間。餐飲部共有兩個宴會廳,一次可容納500人同時就餐。有各種規格會議室4個,設施齊全。大型娛樂中心兼有卡拉OK廳、舞廳、酒吧、茶座於一體的多功能設備以及顧客購物服務中心等。此外,賓館內還設桑拿浴、美容美發等。

凱達辦公大樓和凱達賓館的落成,為凱達的騰飛起到了積極作用。賓館不僅華麗、舒適,視野開闊,服務周到,提升了企業品位,顯示了凱達乳品公司的雄厚實力和發展後勁,並為凱達參與社會交流,廣泛聯係客戶,接待八方貴賓以及聯絡各界感情,搭起了一座理想的平台。同時又直接參與當地的服務行業,為凱達公司也為興平建起了一個文明窗口,又為增加公司經濟效益開辟了新的途徑。

事實證明,事業的騰飛,首先是觀念的更新,而觀念的更新,又促進了事業的發展,對此,張文遠深有感觸。他說:

“什麼是觀念?觀念就是感覺的綜合和提升,就是對某種事物的客觀認識,它是思維轉換的結果。隻有認識新,觀念才新,認識落後,觀念肯定落後。所以,觀念對一個人的生活、思想、心態和事業起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這就是張文遠董事長對觀念的深刻理解。

當然,觀念還有個不斷更新的問題。因為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隨著社會進步、環境變化,人的意識和觀念也會發生變化,這也是客觀存在,張總對此亦有深刻的體會。

凱達公司辦公係統搬到縣城辦公以後,首先是管理人員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環境的變化,很快改變了管理人員認識事物的角度,開闊了視野,思想意識上有了一個新的參照、質的飛躍,這是最大的收獲,也是成事之寶。與此同時,許多管理人員漸漸改變了自己原來的那些落後習慣,言語、行為不斷向文明化發展。正像張文遠曾向筆者說的那樣,過去,凱達人是坐井觀天,現在則是站在新高點觀天下。心胸不一樣了,起點不一樣了,視野不一樣了,氣度和誌向也不一樣了。歸根結底,觀念變了。

從此,凱達步入了現代文明企業的行列,不再是過去那種小本生意式的鄉村手工業者。但是,張文遠並不滿足,隨著視野的提升,觀念的不斷更新,他又有了更大的設想:把凱達公司總部搬到大都市——西安!

人常說,萬事開頭難。經過千辛萬苦,把廠部由農村小鎮店張搬到經濟繁榮的縣城,這一步邁得非常艱苦,但事實上卻邁得極為有力,極具跨越性和震撼力。可謂一腳落下,全縣震動。興平50多萬人口,誰不知道張文遠“爭得很”。如果說在此之前張文遠已有較大影響,而一腳跨進縣城的壯舉使他成了一時頗具轟動效應的新聞人物。而現在又要把總部搬往西安,豈不是“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麼?豈不是更加顯示了張文遠的雄心壯誌和大略雄才嗎?於是,他成了興平企業界的“常勝將軍”和“開路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