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陽縣興隆鄉是店張奶粉廠的重點奶源之一,但因道路凹凸不平,特別每逢下雨,泥濘不堪,行走非常不便。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張文遠出資10萬元,為該鄉12個生產大隊修築了簡易公路,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讚揚。

1998年,在建設小城鎮初期,興平奶粉廠所在地的店張是全市四大古鎮之一,鎮黨委、鎮政府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竭盡全力,對老鎮街道進行了大規模的拓寬改造。為了籌集建設資金,鎮領導召開了全鄉鎮各企業、單位和各村組負責人會議。鎮長在介紹了店張鎮建設規劃和擴建規模後,要求各企業、單位和村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予大力支持。

開會之前,有幾個企業的領導素知張文遠不但熱心公益事業,而且企業效益也好,擔心他捐款時報數過高,給兄弟企業造成客觀上的壓力,便對張文遠說:

“老夥,今個開會的內容你也知道,是要我們‘出血’呢,你打算出多少?”

“這要看鎮上的缺口大小,大了,多捐點,小了,少捐點。”張文遠不假思索地說。

“能小嗎?鎮上兩手空空,沒錢還想幹事,不指望著各企業、各單位發揚風格,還有啥辦法?”一個廠長說。

“可不是。”又一位廠長接著說道,“依我說,你不要報數太高,免得給大家造成壓力。”

張文遠笑了,說:“各企業的效益不一樣,家底也不一樣,鎮領導心裏也清楚。所以,既要同襄義舉,支持小城鎮建設,又不能打腫臉充胖子,還是各盡所能,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吧。”

當鎮黨委書記講完了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意義之後,張文遠第一個便舉手發言。他說:“小城鎮建設是中央關於加強農村經濟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不但有利於各村組的經濟發展,也有利於各企業、各單位的自身建設。所以,我堅決擁護鎮領導關於拓寬改建的規劃和具體實施意見。”

見他沒有報出捐款的具體數字,有個村支書便打趣地說道:“說了半天,還是個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嘴上支持是‘軟件’,關鍵要的是票子,是‘硬件’呀!”

他的話一落音,頓時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叫嘴上功夫,有話沒錢。”不知是誰又插了一杠子。

鎮領導也急於“務求實效”,而且知道張文遠的為人和企業情況,有他帶頭,再好不過,就笑著說道:“張文遠同誌不是那號人,他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呢!”

張文遠笑道:“鎮長同誌,你也別用激將法。報多報少,各家有各家的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互相攀比。在整體規劃項目上,不是要修建一條水泥路嗎?請問,這條水泥路一共預算了多少錢?”

“15萬!”鎮長說,“這可是通過專家預算的。”

張文遠想了想,說:“好,我表態:這條道路,我們奶粉廠包了!”

立時,會場爆發出了一陣陣驚天動地的掌聲。隻見書記和鎮長詢問似的對視了一下,點點頭,大聲說道:

“好!這條水泥路就交給你們奶粉廠了。我代表鎮黨委、鎮政府對奶粉廠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奉獻精神,表示衷心的感謝!”

會後,記者采訪張文遠時問道:“你對這次支持小城鎮建設有何感想?”

“於國於民有利的事,寧爭第一,不當第二!”張文遠由衷地說。

奶粉廠所在地屬店張鎮三星村,從建廠以來,該村曾給奶粉廠以大力支持。20世紀90年代,由於三星村學校房舍破舊,張文遠捐款5萬元,修葺了危房,排除了隱患,保證了學校師生的安全,得到了鎮、市的表彰,同時也加深了村、企之間的感情。

在此之後,全市又開展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礎建設,張文遠又第一個捐款5萬元。他說:“教育興邦,關係著培養人才的百年大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人才越來越成為強國富民的第一要務。這次集資,從幹部職工,到各界各業,都非常重視,非常支持,形成了一個全黨重教、全民尊師的良好風尚。為了加大普九教育基礎建設,改善中小學殘垣危房現狀和教學設施設備,大家都慷慨解囊,我呢?還是那句話:於國於民有利的事,寧爭第一,不當第二。但是,希望有關部門要十分珍惜這筆興辦教育的集資款,能把每一角錢都用在正事上。切勿出現有違民意的事情,成為人民的罪人,留下千古罵名。”

店張鎮曆史悠久,從唐天寶十五年(756)建成長安通往西域的第一個驛站開始,便逐漸形成集鎮。特別是清朝時期,更加日漸繁華。但是,古鎮建設主要靠商家建店設肆,無標誌性的建築。店張鎮東西街道,昔日街道狹窄,地麵凹凸不平,其地勢又是北高南低,每逢暴雨,多受洪水之患。建國後,經多次整修,終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既無開拓精神,又無長遠規劃,均是短期修補,無甚大的動作。以後雖然稍稍拉大了古鎮框架,還是沒有徹底變化。在小城鎮建設中,鎮政府加大了拓寬改建力度,並依照市委、市政府小城鎮建設的總體思路,通過整體規劃,徹底解決道路及排水問題。要求把店張鎮建成西安到蘭州大路上的一顆珍珠。但因經費不足,舉步維艱,鎮政府領導又一次找到了張文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