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得那個時候每一屆是四個班,那麼全校就應該是十二個班,所以至少應當有十二間教室。每班以五十人計,全校也就六百來學生,老師跟行政人員加起來可能還不到一百人。在你讀初二到初三之間的那個暑假,學校在教室的後麵蓋了一個大禮堂,在當時的你看來,那算一個很氣派的建築了。開會時放椅子,平時則當食堂,放著一張張方桌,每桌八人,算起來應該有百來張桌子,所以那禮堂還真不算小。禮堂的最前麵是一個大講台,後麵還有很大一塊空間,放著單杠、雙杠、跳箱、體操墊,你們常常在那裏上體育課。而你記憶最深刻的是那禮堂很高,四周都是很大的玻璃窗戶,所以在你們鄉下就顯得格外摩登而且闊綽了。
你記得那個時候,你們每天隻吃兩頓飯,清早起來先是自習兩個鍾頭,到了九點左右開始吃早飯。早飯多半是稀飯,好像也並沒有饅頭或包子。稀飯用大木桶裝著,用長長的帶木柄的鐵勺舀。一直要到下午四點,才吃一天中的正餐。這一餐是幹飯,可以吃飽,有三四個菜,每周還打兩次牙祭。所謂牙祭,就是至少有一個肉菜,而不打牙祭的時候自然都是蔬菜。這在你們鄉下是已經無可抱怨的了,一般農家吃得比你們差得多,每天兩頓稀飯,有時稀飯裏還要加蘿卜纓子(即曬幹的蘿卜葉子,通常是用來喂豬的)甚至野菜,一年到頭也吃不到幾次肉。今天看來不可思議,但你們那個時候以為全世界都是這樣的。後來還進一步認識到,你們已經是全世界生活過得最好的三分之一的人,其他三分之二的人正在受苦受難,有待你們去解救哩。
抓麻雀
你前麵說過,進了新民中學你就到了天堂,雖然每天隻吃兩頓飯,但基本上能吃飽,每周還打兩次牙祭,這是在金溪廟做夢都做不到的。但是你也得說實話,你還是常常覺得餓,對這一個發育中的孩子,營養畢竟是太不夠了。所以你直到初中畢業,身高還隻有一米三二,現在想想簡直不可思議。餐外補充一點營養,那是連想都不要想的事情,一方麵是離小鎮太遠,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餘錢。
每天傍晚時分,偶爾有些農婦會提著一籃一籃的炒黃豆到學校門口來賣,一分錢一小竹筒,真的很便宜,有些學生就會買點來吃。你記得在初一的時候,還隻能看著別的孩子吃,饞得連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可身上就是摸不出一分錢來。那個時候你母親每個學期寄給你五十塊人民幣,這五十塊一到手就全部交給了學校,學校包了一切,包括作業本。將近期末的時候,再退你兩塊錢,充當回家的盤纏。你在第一個寒假被伯父的幾個耳光打出來之後,便不再回老家了。後來期末退回的兩塊錢便可充做平時的零用。因為你寒暑假不再回金溪廟,你母親又加寄你一點錢,這樣你手頭便寬裕一些,於是偶爾也可以買買黃豆吃了。
但還是不夠,你們同學就自力更生,想方設法給自己找點吃的。你還記得當時這種補充營養的花樣主要有三種。一種是秋收以後,稻田會長出一種小豆子,小到隻有綠豆的四分之一,咖啡色,你們把它叫做“泥豆”。晚飯後晚自習之前,你們就成群結隊地到水稻田裏去尋找這種泥豆。通常一兩個鍾頭也可以弄到個半斤八兩,回來炒了吃。
還有一種是抓青蛙。抓青蛙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是白天去釣,用一根小竹竿,前端綁一條繩子,繩子前麵係一個棉花球,到菜地裏或野草堆裏上下震動,青蛙見了以為是昆蟲,便跳起來一口咬住吞下,自然就被抓住。另外一種辦法,是晚上用手電筒去照,這青蛙很笨,被燈光一照就不敢動了,隻要用手抓起來就好。抓到青蛙以後,回來洗淨剝皮,拿到要好的老師家裏用砂鍋去煮,便是一頓美餐。
但你以為,最美味的不是青蛙,而是麻雀。但麻雀不好抓。直到大禮堂修好之後,你們才在偶然之中發明了一種捕雀法。因為那大禮堂充做食堂用,所以地上常有一些掉下來的殘菜飯粒。冬天的時候,麻雀們在外麵找不到吃的,便成群地飛到禮堂裏麵來覓食。這一下觸動了你們的靈感,不知道是哪一個聰明的同學首先想出一個主意,辦法是等一群麻雀飛進窗戶以後,立刻把玻璃窗都關上,十幾個同學手中拿著掃把或竹竿,跳到桌子板凳上,亂揮亂打,打得麻雀四散逃命,不敢歇腳,一個個爭先恐後往窗外飛,沒料到那看來空空的窗戶卻是一道道堅硬的玻璃板,撞得麻雀們暈頭暈腦。撞了幾次之後,終於不是腦震蕩便是腦出血,沿著玻璃板一隻隻直往下墜,很快就成了你們這一群惡作劇的孩子們的囊中之物。隻要抓到一二十隻麻雀,回去用開水一燙,把毛拔光,開膛破肚,掏出腸胃,放在砂鍋裏去燉煮,加點鹽,就是上好的美味了。
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初三上學期期末。那年奇冷,晚上上晚自習時學校給每個班配了幾個大火盆。那火盆四周是方的木架子,中間是圓鐵盆,裏麵裝白炭,燒的時候很溫暖而沒有明火。期末複習時大家就圍坐在幾個大火盆邊,一邊取暖一邊看書。也因為冷,覓食困難,麻雀們便碰上了“荒年”,飛進禮堂的麻雀也就較平時更多。有一天,你們又邀集了十來個人,去幹這種把戲,打得麻雀滿天飛。那次收獲特豐,好像有三十來隻麻雀進了你們的布袋。等你們把麻雀洗幹淨拔過毛準備停當以後,卻眼看要上晚自習了,來不及到要好的老師家裏去煮,便借了一個砂鍋把麻雀裝在裏麵,放到教室的火盆裏去烹。又怕巡堂的班主任看到,一個機靈的同學想出一個好辦法,從寢室拿出一床棉被來。火盆的周圍坐滿了同學,棉被鋪在同學的膝蓋上,看來是為了保溫取暖。大家用一隻手抓住棉被的邊角,另一隻手則抓住書本,裝模作樣地看書,其實注意力全在棉被下麵砂鍋裏的麻雀上。一會兒麻雀就煮好了,奇香四溢。那香味之美,你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正當你們準備飽餐一頓的時候,發現糟了,你們那位嚴厲的班主任偏偏在這個時候很不識趣地出現在教室的門邊。大家趕緊把被角扯好,一個個裝作正襟危坐的樣子。班主任顯然也聞到了香味,便在教室裏四處尋來尋去,但又終於沒有發現什麼,最後隻好滿臉狐疑地離開了。老師剛走,你們便哄堂大笑,正好這時候下課鈴也響了,你們知道老師再也不會來了,便掀開被子,抄起筷子,一個人一隻。那實在是你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次晚點。此後你吃過無數次中外美點,但就是沒那一次好吃。
不過令你絕對想不到的是,到了1958年,也就是大約兩年之後,你已經在武漢上高中了,居然又參加了一次規模比你在新民捕雀時大過無數倍的捕麻雀之戰。那是在偉大統帥親自指揮之下,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上,所掀起的一場捕麻雀大戰。據說麻雀是四害之一,每年要吃掉許多糧食。當時便號召全國人民大戰麻雀。記得有一天被武漢市規定為“全市捕雀日”,工人罷工,學生罷課,男女老少一起上陣,或登屋頂,或上樹梢,手持臉盆掃把,打得武漢市的麻雀滿天飛,無地可停,無枝可歇,終於一個個暈頭暈腦地栽了下來。這跟你們當年在新民中學所幹的把戲一樣,所以後來國外有些帝國主義者、反動分子紛紛譏笑之。但你心裏卻一直很同情他,至少在這一件事上,你覺得你的心跟他息息相通。你親切地感受到了他那種詩人的氣質和天真的情懷,古人不是說過“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嗎?這有什麼好笑的呢?你們這些洋笨蛋,簡直就沒見過世麵,哪裏知道咱們中國人的玩法?
班主任
你努力想搜索一下你記憶屏幕上初中師長的身影,立刻出現的,也最清晰的,是你的校長王會安。中等偏矮的個子,不胖不瘦,五體停勻,圓圓的臉,端正溫和,安排得非常妥帖的五官,慈祥中有一股英氣,每每令你想起孫中山。接著出來的便是一張馬臉,下巴略尖,兩道掃帚眉,寬寬的,卻並不濃,鼻子頗高,中間隆起,這使他有點像洋鬼子,個子也高高瘦瘦的。那時他隻有二十七八的年紀,結了婚,但似乎還沒有當上父親。他就是你初中二年級到三年級的班主任盧達仁。你後來很驚訝地發現,他的太太居然是你的表姐——不過不是親表姐,是堂舅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