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在南京苦心經營十載,一直就有洪秀全窖藏金銀財寶的傳說,“金銀如海”之說。攻打南京城的湘軍十分相信這個說法,待到破城之日,湘軍四處掘窖,曾國藩甚至還發布過“凡發掘賊館窖金者,報官充公,違者治罪”的命令。就是曾國藩在給朝廷的奏報裏,也公然提出“掘窖金”的話。
按太平天國的財產管理製度,所有公私財產都必須統一集中到“聖庫”,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由聖庫統一配給,百姓若有藏金一兩或銀五兩以上的都要問斬。這種製度使得太平天國的財富高度集中,為窖藏提供了可能。“聖庫”製度在太平天國後期“天京事變”後已名存實亡。李秀成在臨刑前的供狀中說:“昔年雖有聖庫之名,實係洪秀全之私藏,並非偽都之公幣。王長兄(指洪秀全)、次兄(指楊秀清)且用窮刑峻法搜括各館之銀米。”這就說明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政權由洪氏嫡係掌管,“聖庫”財富已成洪秀全的“私藏”。而洪秀全進入天京後便脫離了群眾,避居深宮,十年未出。如果沒有其親許,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天王府,對其他異姓諸王更是猜忌日深。天王府成為他唯一信賴和感到安全的地方,如果要窖藏的話,最有可能就在天朝宮殿地下。
據曆史文獻記載,當年天王洪秀全在南京建天朝宮殿時,自然是傾“全國”所有,掠各地奇珍異寶於宮內,其他王府也都藏有金銀珠寶。據《淞滬隨筆》記載:“城中四偽王府以及地窖,均已搜掘淨盡。”既然別的王府尚且有窖金,天王府就更不應該沒有。
天王府當時並沒有被湘軍全部毀掉,有不少還未燒盡,當年的核心建築“金龍殿”依然存在,百年來,從來沒有對其地下進行過勘查。“金龍殿”下邊到底有些什麼?天朝宮殿地下有沒有藏金?真是撲朔迷離。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還有軍閥要掘太平天國窖金發財。但不知什麼原因,最後沒下手。
有關藏寶的兩種說法
湘軍入城後,曾國荃的部隊是最先進入天王府的,相傳曾國荃挖得洪秀全的藏金而入私囊,最終為毀滅證據,一把大火燒了天朝宮殿。清人有筆記記載,洪秀全的窖金中有一個翡翠西瓜是圓明園中傳出來的,上有一裂縫,黑斑如子,紅質如瓤,朗潤鮮明,皆是渾然天成。這件寶貝後來居然在曾國荃手中。
當年湘軍劫掠天王府時搜查得很仔細,甚至連秘密埋在天王府內的洪秀全遺體都被挖了出來,焚屍揚灰。一大批窖金怎會發現不了呢?所以,曾國荃得窖金的說法有許多人願意相信。
另有記載:“宮保曾中堂(指曾國藩)之太夫人,於三月初由金陵回籍(湖南),護送船隻,約二百數十號。”如此多船隻運送,不能不讓人懷疑是曾氏弟兄在給老家送掠來的窖金。
清代文人李伯元《南亭筆記》記載:“聞忠襄於此中獲資數千萬。除報效若幹外,其餘悉輦於家”。忠襄即曾國荃,說他攻占南京竟然有千萬收入。
還有一種說法是蔣驢、王豆腐靠太平天國窖金致富。近代學者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誌南京采風記人品綽號》載:“寧俗好以綽號呼人。暴富人家,皆有綽號。如王豆腐,即其家曾業豆腐也;蔣驢子,即其先有人趕驢子也。”位於城南三條營二十號的蔣壽山故居主人,就被人戲稱“蔣驢子”。蔣壽山,蘇北淮安人,為人誠懇忠厚。前清鹹豐年間,其父淮安人,蔣驢子隨父流落南京以趕驢為業。太平軍攻破南京後,蔣驢子投軍養馬。被忠王李秀成賞識,升為驢馬總管。據說得到太平天國的窖藏,而富甲江南,人稱蔣半城。大富商王豆腐也相傳是靠得到太平天國的寶藏而富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