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半夜起床(2 / 2)

由於天天找足球,倒使我對美國電視--美國佬的愛好(電視節目大多以觀眾的愛好為取舍原則),做了一個月的調查統計。隻說球吧,按其出現於電視的次數多寡和時間長短排列如下:籃球,尤其是NBA的球星如麥克爾喬丹,最受歡迎;橄欖球,辛普森之所以家喻戶曉,就因為他曾經是全美之橄欖球明星;網球,被對方球迷刺傷背部的女將賽萊斯是世界級的巨星;棒球;高爾夫球;沙灘排球……足球的鏡頭總是一閃而過,僅僅為了給廣告作鋪墊。為此,我回國之後寫了一篇憤怒批評美國佬的文章《足球算老幾?》

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呀,如此歧視“運動之王”的國度,就憑美元,也能主辦世界杯決賽,不啻為對足球之褻瀆!

侯寶林大師說的繞口令也具哲理,喏,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真妙。今天的現實就是如此:美國佬辦球賽不愛足球,中國人不辦球賽倒愛足球。難道不對嗎?由於中國購買了世界杯賽的電視轉播權,球賽觀眾一下子就增加了一百億人次。

我和維熙還碰上了更惡心的事兒,從紐約回洛杉磯時,同一架客機裏坐著一群巴西球迷,而且跟我倆坐得很近。他們是趕赴洛城為參加冠軍爭奪戰的巴西隊呐喊助威的。這群足球流氓喝多了酒,在飛機上就提前呐喊起來,跟空中小姐放肆調笑,還拿啤酒罐和機上的毛毯、小枕頭來回亂扔,不止一次地砸到我身上。我年輕時也踢足球呀,若依當年的脾氣,非踢他們幾腳不可!然而,驕傲的美國佬此時也隻能忍氣吞聲,就算機組人員齊上陣,也沒有這幫流氓多呀。而且,要是真的打起來,這架客機非玩個倒栽蔥不可。唉,凡事都得有個界限,球迷要是變成了流氓,同樣是對偉大足球運動的破壞啊。

說到我年輕時也踢球,倒是有點兒可以吹噓的事實。首先,我從小就踢橡皮球,比個廣柑大不了多少,惟其小也,腳頭就練得很準,長大了,再踢大球,絕對不會出現漏腳。因此,我看球賽,發現哪個球員出現漏腳,即可斷定他是半路出家的和尚,缺少六七歲就踢小球的基本功。這也屬於行家看門道。

我上中學的時期幾乎天天踢足球。重慶南開中學的在校生不過兩千人,就擁有兩個標準的大足球場,除了正式比賽,平時練習又可劃分為4個小足球場。場地對於足球運動的發展非常重要。如今的中小學很少擁有足球場的,中小學生不踢球,我國的足球運動就缺乏群眾基礎,球星也沒來源,半路出家的和尚很難變成星星,這大概是中國足球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乒乓球的台子好普及,所以我們的乒乓球小將層出不窮,堪稱乒乓王國。這也是一個反證。

踢足球可不像打乒乓球那麼自在,每一個球都能淋漓盡致地表現球員技藝。單說球員“控球”的時間吧,90分鍾不算短,若被雙方22名球員平分,每人僅得4分鍾--這還是理論上的時間,事實上,這個球不是在空中飛,就是在地上滾,還常常出界,真正由你個人控製的時間,說來可憐,並不超過一分鍾!因此,足球運動員渴望得球,一旦球來了,又誠惶誠恐,要在幾秒鍾或零點幾秒裏進行最佳“處理”,機會難得,真可謂“練兵千日,用兵一秒”啊。其他時間,也就是那89分鍾,除門將外,球員們基本上就是在綠茵場上來回奔跑。有些替補隊員,上場的時間本來就少,一旦教頭垂青,奉命上場,更是撒歡兒般地來回奔跑,也許跑到終場笛鳴,壓根兒就沒沾著球。作為球迷,若不了解球員的這些苦衷,見他一腳球沒踢好,就大罵傻蛋,也說明你這個球迷還欠火候。

“足球是圓的!”這句名言最具戲劇性,天知道它往哪兒滾啊?

“世界在你腳下!”這句名言最豪邁。人類社會,古今中外,政治、經濟、軍事、文藝,沒有哪件事能與足球相比--光天化日,坦蕩球場,置身於幾萬隻眼睛的直接監視和億萬電視觀眾的評判之中,進行最公開的競賽。休想搞貓膩,誰若犯規,當場受罰,裁判不公,輿論譴責,這也是足球的魅力所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