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是兩個學徒的對話。
“你怎麼會有這麼多書?”“哦,這個圖書館是我的‘每日一雪茄’。”
“什麼意思?”
“我曾經讀過一本書,書上講一個年輕人把錢都花在買書上,而其他人卻用錢買煙抽。我決定向那個年輕人學習。你還記得吧,我以前曾說過允許自己每天抽一根雪茄。但實際上,我從來沒有抽過。我隻是每天在身邊放一根5分錢的雪茄。積攢起來的錢我就用來買書。”
“你的意思是說這麼多書都是用你積攢下來的錢買的?這得多少錢啊。”“我知道你的意思。你總是勸我說,抽雪茄才像個男人。我當學徒已經六年多了,這六年多裏我每天都存5美分的雪茄錢。這樣一年下來就是18.25美元,六年就是109.50美元。我就用這筆雪茄錢買書。我相信,如果你像我一樣做的話,你會存更多的錢。”
如果一個人在20歲的時候開始每個工作日存26美分,按7分的複利來算,到70歲的時候,他就會擁有3.3萬美元。對每個人來說每天花20美分買啤酒或雪茄都很正常,但如果我們把這一數字乘以50年,結果是2萬美元。
無論是作為鄰居或同鄉,每個人都以與富蘭克林有關係而榮,而正是年輕時的節儉使得富蘭克林成年後具備了超群的能力和慷慨的性格,正是家人對他花錢方式善意的指正讓他能夠完美地掌握生活的藝術,並利用自己的智慧給所有的基督徒帶來幸福,讓自己的名字永垂不朽。然而,現在我們如果看到有年輕人亂花錢的時候,有多少人會去批評指正他?
華盛頓每天都仔細地檢查家裏的每一筆開支,即使當了總統以後這個習慣也沒有改變。他認為不節儉的人不會變富,而節儉的人不會變窮。拿破侖會親自審閱國內的賬單,檢查有沒有透支或紕漏。遺憾的是國會不可能通過法律糾正那些花錢無度的惡習。
科爾頓說:“真正毀滅我們的,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而是我們認為自己需要的。不要再跑到海外去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了,如果那些東西是你真正需要的,它們會自己來找你的。人的欲望是無窮的,買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以後,他會很快想要自己不能買的東西。”“我真希望世界上沒有買賣,”作家霍勒斯·沃波爾曾說,“因為我已經沒有一寸空餘的空間和一便士的錢了。”一個女人可能會買一塊寫著“托馬森”的門牌,因為她覺得這個門牌很便宜,並且可以用一段時間。但是不要忘了,正是便宜縱容了亂買不需要東西的習慣。“因為買那些很便宜的好東西許多人最終被拖垮了。”
巴南講過一個故事,他的一個朋友的妻子新買了一個漂亮的沙發,花了3萬美元!當沙發運到家的時候,他們發現必須買椅子與之“搭配”,然後是買壁櫥、地毯和桌子與沙發、椅子搭配,結果全部換了一套家具,最後又發現房子太小太老式了,於是隻好建了一個新房子與家具搭配。“結果呢,”這位朋友接著說,“一個沙發花了我整整3萬美元!這還不算完,為了維持這一套家居,我還不得不另雇傭仆人、購買馬車、維護房屋,整個下來一年要11000美元,此外我們還養成了奢華的習慣,給我的財務增添了極大的負擔。”
西賽羅說過:“不要染上購物狂,那會控製你所有收入的。”很多人著迷於討價還價。“這件東西太便宜了,買了它吧。”“這件東西對你有用嗎?”“目前沒用,但將來肯定用得上的。”
麥考伯說過:“每年收入20英鎊,每年花費19.6英鎊,你是幸福的;每年收入20英鎊,每年花費20.6英鎊,你將過得很貧困。”
“饑餓、寒冷、鄙視、懷疑、衣衫襤褸、工作繁重、不公正待遇都是讓人厭惡的,”《紐約論壇報》的主編格利裏說,“但是債務比上麵這一切都要糟糕。”“如果我每個星期隻有50美分過活,”格利裏說,“那我會在欠一個人1美元之前買很多糧食儲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