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2章 成功與幸福都屬於你(1)(1 / 2)

貧窮屬於未開化的文明,就像一個張著大嘴打著哈欠的惡魔。”然而財富首先是在人類的勞動中創造出來的。那些吝嗇的守財奴不會擁有真正的財富。而且那些總是持有貧窮想法的人將把自己困在貧窮的境地,永遠無法翻身。

除非真的無力幫助自己,否則沒有人會永遠處於窘迫的境地,沒有人會永遠壯誌難酬,也沒有人會永遠成為貧窮的犧牲品。我們的自尊告訴自己必須改變這樣不利的環境。找到尊嚴獲得獨立是我們的責任,當我們受到疾病或其他事情的困擾時,我們首先想的是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自己的朋友或親人去戰勝病魔或克服困難。

在這個國家裏,每個富有的人都會這樣告訴你,他們最滿意而最幸福的時刻是在他們有能力擺脫貧窮之時,是他們第一次將很少的儲蓄變成源源不斷的財富的時候。接著,他們開始考慮擺在他們麵前的是安逸生活,是自我發展,他們開始學習,開始旅遊,開始幫助自己所愛的人擺脫貧窮。舒適取代了繁重的工作,取代了為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而四處奔波的艱苦日子,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可能獲得高貴的地位,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人生,有能力為用一些奢侈品來鋪墊自己的家庭,有能力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有能力讓家人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艱難。然而他們並不因此而感到滿足,他們知道他們所得到的隻是一個開始,隻是在很小的範圍內擴大了自己的視野,豐富了自己的知識,而這些對他們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有充足的證據可以證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偉大與崇高的東西,是為了追求豐富與充裕,而不是貧窮與饑餓。匱乏與短缺不符合人類神聖的本性。然而我們的問題在於盡管美好的事物就在眼前,我們卻沒有足夠的恒心與毅力去追求它們。我們不敢去全身心地投入、去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敢毫無保留地去追求充裕——這一份該屬於我們的與生俱來的權利。我們總是祈求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總是考慮一些瑣碎的事情,把我們的願望壓縮在一個很小的範圍,把我們的需要局限在一些本不重要的事情上。我們不敢去實現自己靈魂中所期盼的理想,不願敞開心扉去迎接美好的事物。我們的意誌因此而受到限製,從而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失去了實現理想的機會。

老天爺並不吝嗇,對於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他賦予我們的能力都是足夠的,同樣也是公平的,我們完全可以運用我們的能力去使自己變得豐裕,上帝不會對你加以任何的限製或者是約束的。

我們的創造者是慷慨的,他會批準你的任何請求。這是他的本性,他願意讓我們的夢想得以實現,他絕對會毫無保留的。日出並不會要求太陽隻是散發微不足道的光和熱,因為太陽的本性是要傾其所能讓所有的一切都能夠沐浴在光芒下吸收能量。蠟燭不會因為點燃了另一根蠟燭而喪失自己的光芒,同樣我們也不會因為付出了友情付出了愛情而失去友誼失去愛情。

生命中最大的奧秘在於學會如何完全掌握上天賜予我們的力量,以及如何能夠更加有效地運用這種力量。如果一個人真的學會了完全自如地運用自己的力量,那麼他的效率將得以千百倍的提高,因為此時此刻他已進入了完全自由的境界。

當我們真正領悟到什麼叫無私,當我們將思想中的暴力、虛偽與自私完全摒棄,那我們就真正懂得了什麼叫美好。我們思想當中的雜質影響了我們看待事物的態度,使我們對美好的事物視而不見,所以隻有最純潔的心靈才能看見最美好的事物。

當我們不再利用自己的兄弟姐妹,當我們不忠的思想完全消失,我們將會發現自己從未如此的接近美好,這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將不由自主地向我們走來。可是問題仍然存在,我們的一些錯誤的行為、錯誤的思想阻礙了自己獲取美好。

我們所做的一些醜惡的事情就像一層無形的麵紗,遮擋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無法看見美好。我們每走錯一步,我們就與高尚的距離拉大一步,我們獲得美好的幾率可能就會變得更小,事實就是這樣。

如果我們能夠用寬闊的胸襟去對待任何事情,別讓看似殘酷的現實刺痛自己的心靈,那麼我們將會發現原來我們所一直找尋的東西同樣也在尋找著我們,它終將與我們相遇,美好終將成為現實。約翰·伯勒斯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他在自己的小詩《等待》中這樣寫道:我不再抱怨命運與時間,因為屬於我的終將會到來。

睡去,醒來,黑夜與白天,我苦苦追尋的朋友也在焦急地等待。孤獨能為我帶來什麼?我將以快樂直麵將來;我的心靈將回到屬於它的地方,我的願望必將實現。

哪怕壕溝,哪怕天塹,時間與空間永遠無法吞噬我心靈的期待。

不要總是沒完沒了地抱怨自己缺這個缺那個。你總是埋怨社會不公平,不給你機會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你總是嫉妒別人有的東西你卻沒有,別人能做的事情你卻做不來,事實上你每一次的抱怨都會使你的將來變得更加黑暗,你為自己的將來繪製了一幅慘淡的圖畫。

在你一遍又一遍地複述自己不幸的人生和悲慘的經曆時,你的精神意識便開始漸漸地集中在這些不好的東西上麵,它們沒有多餘的精力去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你無法改變現有的不利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