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沒有不能識破的謊言(2)(1 / 2)

說話的速度快慢與一個人的性格絕對有關聯,一個慢郎中絕不會說出如連珠炮般的話語來。而同樣一句話,有可能因為語氣不同,而使得意思完全走樣。所以懂得從一個人談話的速度和語氣去了解對方的個性,無疑是掌握了一把開啟對方心理狀態的鑰匙。

說話速度快的人,大多性子急躁;而那些說話慢條斯理的人,多是慢郎中,不管遇到什麼事情,總是不疾不徐,反應比別人慢半拍。另外,通常不滿意對方或心懷敵意時,言談的速度就會放慢;相反地,當心裏有鬼或想欺騙他人時,說話的速度大多會不由自主地加快。一個平時沉默寡言的人,突然之間變得能言善辯、喋喋不休.表明其內心有不欲人知的秘密或心虛,想用快言快語作為掩飾。

充滿自信的人,談話時多用肯定語氣;缺乏自信或性格軟弱者,說話的節奏多半慢條斯理、有氣無力。

喜歡低聲說話的人,不是缺乏自信,就是女性化的表現。

而那些說起話來沒完沒了,希望話題無限延長的人,其內心潛藏著惟恐被別人打斷和反駁的不安,惟有這種人,才能以盛氣淩人的架勢一直說個不停。

喜歡用曖昧或不確定的語氣、詞彙作為結束話題的人,通常害怕承擔責任。

經常使用條件句的人,如“這隻是我個人的看法”“不能一概而論”“在某種意義上”或“在某種情況下”等等,大多屬於神經質和怕得罪人的個性畏縮型。

聆聽他人講話時,眼光始終無法集中,不是東張西望就是玩弄手指頭,表示其對談話者感到厭煩;而頻頻重複對方的話,表示其對此談話內容具有高度的耐心與好奇心。

聽話時不停地大幅度點頭的人,表示他正認真地聽對方講話。而即使頻頻點頭示意,但視線不集中於對方身上的人,表示對對方的話題沒有共鳴;點頭次數過多,或者胡亂附和的人,多半不了解對方談話的內容;一麵講話,一麵自我附和的人,大都不容許對方反駁,性情極為頑固。這種人往往無法與聽者進行交流,總是一個人唱獨角戲,惟我獨尊。

第三節 和撒謊者交談時的觀察點

多數人相信,撒謊者暴露自己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而不是因為說了什麼,怎麼說的。其實情形與此截然相反。謊言的最佳提示,要從人們的言語而不是行動中尋找。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的阿爾德特·威瑞認為,人們在試著抓出撒謊者時,過多地注意身體語言的行為,不太注意言語。阿爾德特·威瑞指出,這表現在這樣一種傾向中:人們高估了通過觀察某人的行為來識別謊言的可能,低估通過傾聽他說了什麼來抓住撒謊者的可能。

交談有幾個特征,給識別謊言提供了線索。有些特征涉及他們說話的內容,有些特征涉及他們說話的方式。

(1)迂回陳述。撒謊者往往拐彎抹角地說話。他們常常離題萬裏,提供冗長的解釋。但是當被提問的時候,他們可能提供簡短的回答。

(2)泛泛而論。撒謊者的解釋往往是粗枝大葉,很少注意到細節。他們幾乎不提時間、地點和人們的感受。比如說,一個撒謊者會告訴你,他要去吃比薩,但是他不會告訴你,他去哪兒吃,或者他要了什麼品種的比薩。即使撒謊者提供了細節,他們也幾乎不能詳細地說明這些細節。所以,如果你要求一個撒謊者作詳細說明,他很可能隻是重複剛說過的話。一個說真話的人被問到同樣的問題時,通常能夠提供很多新的信息。

(3)施放煙幕。撒謊者提供的答案往往故意把水攪混淆:它們聽起來好像一清二楚,實際一塌糊塗。說到沒有意義的言論,比爾·克林頓在保拉·瓊斯性騷擾一案中的著名回應就是一例。當被問及克林頓和莫妮卡·萊溫斯基是什麼關係時,克林頓回答說:“這取決於‘是’是什麼意思。”另一個例子是被控製逃稅的紐約市前長大衛·丁金斯的辯護詞:“我沒有犯法,我隻是沒能按照法律要求的去做。”

(4)矢口否認。政治謊言往往以矢口否認的形式表現出來。想想比爾·克林頓那著名的矢口否認:“我沒有和那位女士——萊溫斯基小姐——發生性關係。”當政客否認他要推出新措施(比如稅收)時,你通常會把這當成他就要推出新措施的信號。正如奧托·馮·俾斯麥所言:“不要相信政治中任何事情,直到被正式否定。”撒謊者更可能使用否定性的陳述。比如說,在水門事件期間,尼克鬆總統說:“我不是個騙子。”尼克鬆總統並沒說:“我是個誠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