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穀肉蔬果功效簡介(一)(1 / 3)

一、糧食類

(一)穀類

1.小米

【性能功用】性味:甘微寒。有健脾益氣,補虛強身,清邪熱,利小便之功效。對於體虛氣弱,脾、胃、腎有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等症有良好的營養保健和治療效果。

【營養成分】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卜素等,在其蛋白質含量中,蘇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比一般穀類糧食高,但賴氨酸的含量較少。如小米與豆類搭配食用,可以充分發揮其營養功用。

2.粳米

【性能功用】性味:甘、平。功能健脾養胃,具有補中養胃、益精強誌、聰耳明目、和五髒、通四脈、止渴、止瀉功效。對脾虛煩悶、消渴不思飲食、泄瀉、下痢、肌肉消瘦等症,食用有和胃氣、消煩渴止瀉痢之功。

【營養成分】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A、E)及纖維素、鈣、磷、鐵等物質。尤以米粒的胚芽和外膜中營養成分含量最為豐富。

3.秈米

【性能功用】性味有:甘、溫,有養胃和脾、溫中止泄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而發生的反胃呃逆、虛煩口渴及胃腸虛弱而時有瀉泄,或時有小便不利者,宜經常食用。

【營養成分】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A、E)及纖維素、鈣、磷、鐵等。

4.糯米

【性能功用】性味:甘、溫、無毒。有補中益氣、和胃止瀉功效。對脾胃虛弱、食後不能健運、消化不良、乏力自汗、多小便等症宜用,因脾胃虛寒而發生食後即吐逆、霍亂、瀉痢等症,食用有和胃、平逆、止瀉之功。

【營養成分】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維生素(B1、A、E)及鈣、磷、鐵等礦物質。

5.小麥

【性能功用】性味:甘、平。有補心養肝、除熱止咳、養心安神等功效,並認為,小麥去皮則熱,帶皮則止煩渴,養肝氣利小便,主治口幹咽燥、小便不暢、精神恍惚、煩燥不安等。外用可以消炎、止痛、除濕。供藥用最多的是未成熟的嫩麥(入水中掏麥時漂浮於水麵,稱之為“麥魚”,中醫處方稱“浮小麥”。浮小麥味甘性涼,含有多量的維生素B和蛋白質,有鎮靜、止盜汗、虛汗、生津液、養心氣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虛熱多汗、盜汗、口幹舌燥、心煩失眠等症。

【營養成分】含澱粉、蛋白質、糖類、澱粉酶、脂肪和維生素(B、E)等,並含有粗纖維、穀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麥芽糖酶等。

6.大麥

【性能功用】性味:鹹、溫、微寒,無毒。有調中益氣、化食、寬中下氣、止渴除煩等功效。對食穀不化、腹部脹滿、結積不舒或胸悶煩滿、嘔吐瀉痢者有補胃消食、寬胸破積、舒氣止瀉之效。適用於胸膈脹悶、身熱煩躁口渴、產後大便秘結、有滯而脹滿者。本品做飯久食,有補虛弱、實五髒、化穀消食作用。

【營養成分】含澱粉酶、轉化糖酶、卵磷脂、糖精、麥芽糖及葡萄糖和維生素B等。大麥芽中含維生素(A、B、E)和澱粉酶、麥芽糖、葡萄糖、轉化糖酶、卵磷脂、蛋白質分解酶、脂化酶、脂肪和礦物質。大麥中的粗纖維比小麥多。

7.蕎麥

【性能功用】性味:甘、平、寒、無毒。有益氣寬腸、祛濕熱毒功效。對因胃腸積滯而致的瀉痢或心腹悶脹疼痛等症,本品有化滯磨積、實腸胃的作用,並用於濕熱壅盛所致的小兒赤丹、紅腫熱瘡等症,對白濁、淋症、帶下等也有療效。莖和葉適用於高血壓、毛細血管脆弱性出血、防治中風、視網膜出血、肺出血。種子為健胃消化藥,能止虛汗。

【營養成分】種子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莖和葉含有芳香甙、槲皮素等黃酮類。

8.玉米

【性能功用】性味:甘、平、無毒。有補中健胃、除濕利尿,利膽、止血、降壓功效。用於小便不利、膀胱結石、黃疸、肝炎、高血壓等。玉米軸(包穀心)與玉米須(花蕊)都有滲濕利水的功效,煎水飲可治水腫、黃疸、腳氣、小便不利等症。玉米子粒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這種脂肪為不飽和脂肪,有助於人體內脂肪與膽固醇的正常代謝,並含有高量的卵磷脂,故對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血液循環障礙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從玉米中提取的玉米油有防治動脈硬化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玉米除含維生素(B1B2)外,還含有葉紅素(維生素A原),故玉米糊和玉米菜肴能降低腸發酵。

【營養成分】含蛋白質、澱粉、鈣、磷、鐵等,玉米須含β穀甾醇(一種揮發性的生物堿)、葡萄糖、多縮戊糖、玉蜀黍酸、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草酸、樹脂、木膠、維生素K等。

9.燕麥

【性能功用】性味:甘、平。有補益脾胃、滑腸催產、止虛汗。苗葉治難產。主要用於吐血、血崩、白帶、便血、自汗、盜汗、胎死腹中、胞衣不下等症。燕麥米煮食,有補益脾胃、強氣力、增飲食的作用。凡病後體虛氣弱、食欲不振、或大便不暢者、宜作調補食療之用,麥米煮汁飯、有滑利大便的功效。燕麥皮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含量。全草有收斂止血之功、故可用於吐血等症。

【營養成分】含澱粉、脂肪、蛋白質、維生素(B1、B2)。葉含α氨基已二酸,全草並含香草甙、葫蘆巴堿、亮氨酸、異亮氨酸、酥氨酸、天冬氨酸等。

10.高粱

【性能功用】性味:甘、澀、溫、無毒。有溫中、固腸胃、健脾、滲濕止痢作用,且有寧心安神功效。根利小便、治難產;高粱佛焰苞能清熱止血,治一切失血之病。高粱米或碾粉熟食,有健脾益胃,充肌養身的作用,煮粥滋養、供脾虛有濕者食用。

【營養成分】嫩株含氰甙類杜林甙(即葉下株甙)。

11.粟米

【性能功用】性味:甘、酸、微溫。主治陽盛陰虛、因胃不和而夜不得寐者、也用於肺瘧、久痢等。粟米為肺之穀,且有利大腸功效。

【營養成分】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菸酸、維生素(B1、B2)。

12.苡米

【性能功用】性味:甘、淡、微寒、無毒。有利水滲濕、除痹、清熱排膿、健脾止瀉之功,主治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熱筋急拘攣、濕痹水腫、肺萎肺癰、咳吐膿血、喉痹癰腫、腸癰熱淋等症。種仁不僅為優良營養品,且具有利尿和抗癌作用。適用於腳氣水腫,贅疣以及癌瘤初起。其根為驅蛔藥。

【營養成分】含糖類、脂肪油、蛋白質、氨基酸以及薏苡脂、三萜化合物等物質。

(二)豆類

1.刀豆

【性能功用】性味:甘、溫、無毒。種子有溫中降逆、補腎功效,用於虛寒呃逆、胃痛、腎虛、腰癤;果殼有通經活血、止瀉功效,用於腰痛,久痢、閉經等症;根有散瘀止痛功效,用於跌打損傷、腰痛等症。

【營養成分】含蛋白質、脂肪、卵磷脂,未成熟種子含赤黴素A21和赤黴素A22及遊離氨基酸刀豆氨酸。

2.赤小豆

【性能功用】性味:甘、酸、平、無毒。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清熱去濕、健脾止瀉功效。多用利尿劑,主治心性、腎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於瘡毒之症。並用於乳汁不通、黃疸、痢疾、腸痔下血等症。赤小豆葉、有去煩熱的功效。

【營養成分】含澱粉、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A、B、C),植物皂素和鋁、銅等礦物質。

3.扁豆

【性能功用】性味:甘、平、微溫、無毒。有補脾和胃、消暑解毒、除濕止瀉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脾胃虛熱、嘔吐泄瀉、口渴煩躁、酒醉嘔吐、婦女白帶等症,還可用於解酒毒和糖尿病等。

【營養成分】含蛋白質、糖類、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鎂、菸酸、氨基酸、生物堿、及維生素(A、C)。

4.綠豆

【性能功用】性味:甘、寒、無毒。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消暑生津功效,且有中和解毒作用。適用於中暑煩渴、丹毒、熱痢、小便不利、水腫腹脹、食物中毒、藥草中毒、金石藥毒、煩躁悶亂、渴而嘔吐。外用治瘡癤、燙傷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