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成功法則(2 / 3)

(五)犯錯與改正

一次營銷決策失誤、一次小的財務危機,或是一次上門推銷失敗,都有可能成為大學生村官創業路途中的絆腳石,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沒有做好創業持久戰準備的大學生創業者,讓他們在心理上元氣大傷。其實大學生村官要正確看待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麻煩,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隻要在犯錯後迅速改正,或多聽取別人的意見與建議,吃一塹長一智,要在交了犯錯誤的“成本”後,認真分析與總結,從失敗中找到自己的弱點與不足,並加以改正。幾乎所有的創業都要經曆失敗這一痛苦的過程,但這也是通向成功的道路。

(六)堅持就是勝利

再充分的創業準備也有不完善的環節,再周密的商業計劃也難免有沒有顧及的地方,再團結的創業夥伴也會發生摩擦,再厚實的資金也有周轉不靈的時候。這一切都說明在瞬息萬變的創業環境中,能影響我們創業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誰都無法保障,在下一個路口我們能選對方向,所以創業過程中會遇到挫折與失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也許有時候會覺得前途一片茫然,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無助,有時候又覺得創業太過辛苦,無法再繼續,但堅持就是勝利。

大學生村官創業的成功之路可以從一個事例得到生動的說明。陳墨是北京農學院的一名畢業生,2007年7月畢業後,響應國家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的號召,和另一名大學生胡建黨一起到北京郊區大興區龐各莊鎮當上了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和農村創業者的雙重身份,讓他們逐漸熟悉了農村,習慣了農村,對農村現狀的感受也逐漸清晰起來。他們一直思索的問題是:大學生村官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該如何找準角色定位、如何履行責任義務、如何彰顯人生價值。在當村官的2年裏除了完成村務工作以外,一直致力於探索農村的發展途徑、項目的實施和運作。他們決心勇做創業的先鋒者。

創業的第一步是尋找好的創業項目。他們認為尋找創業項目應想村民之所想,為村謀求發展。在到任後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們協助村支部書記與主任做了多方麵入戶、進田的調研工作,在與村民交流中增進了感情也增加了信任。感到農民最大的願望是致富,最關心的問題是收入。但村民的經濟現狀不容樂觀,本村青年勞動力越來越少,從事農業勞動的大都是40~50歲的人員,大多數村民經濟收入相當低。陳墨和胡建黨感到作為大學生村官,要把新的發展理念傳授給農民,新農村應該讓農業產業有新的變化,培育特色農產品,培養新型農民。所以,在項目的選擇上要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角度考慮,樹立民生意識。

陳墨所學的專業是食品工程,在校期間就對微生物學十分感興趣,有近2年的微生物學習和實驗基礎,並且他的微生物畢業設計實驗獲得優秀畢業論文。與胡建黨談到發展食用菌產業時引發了他們極大的興趣。於是倆人幾次自費到河北省正定縣、靈壽縣(我國北方最大的金針菇生產基地)進行實地調研。在調研期間兩人還進行了工作分工,陳墨主要借助自身優勢學習種植技術,胡建黨主要負責調研市場。

經過調查,他們認識到食用菌是生產見效快、效益高的產業。食用菌的生產可以在農村的空閑房舍、山洞、房前屋後進行,種菜種瓜用的各種塑料棚、溫室、陽畦等也都可以栽培食用菌。多數食用菌從播種至收獲需30~90天,最短的草菇僅10天。農村分散小規模生產,就地銷售的投入產出比多數在1:1.5以上,最高者可達1:10.而且食用菌適宜在農閑季節種植,可以提高農民的收入,是非常適宜的農業發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