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創業團隊的組建(2 / 3)

2.互補原則 創業者之所以尋求團隊合作,其目的就在於彌補創業目標與自身能力間差距。隻有當團隊成員相互間在知識、技能、經驗等方麵實現互補時,才有可能通過相互協作發揮出“1+1>2”的協同效應。

3.精簡高效原則 為了減少創業期的運作成本、最大比例地分享成果,創業團隊人員構成應在保證企業能高效運作的前提下盡量精簡。

4.動態開放原則 創業過程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過程,團隊中可能因為能力、觀念等多種原因不斷有人在離開,同時也有人在要求加入。因此,在組建創業團隊時,應注意保持團隊的動態性和開放性,使真正完美匹配的人員能被吸納到創業團隊中來。

(三)創業團隊組建的主要影響因素

創業團隊的組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組建過程並進一步影響著團隊建成後的運行效率。

1.核心創業者 核心創業者的能力和作用是創業團隊存在的必要基礎。在創業團隊的構建中,核心創業者需要承擔的責任非常重大,需要考慮很多方麵的問題:首先是團隊的建立是否必要,創業活動中所涉及的事務憑自己一人之力能否完成;其次是創業者希望把企業建立成一個什麼樣的企業,這一定位涉及企業的發展方向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配置問題;第三是對創業者當前所擁有的專業技術、知識儲備、以往業績、關係網絡和其他資源進行評價。如果創業者本身擁有較多的資源,顯然他對於其他團隊成員的依賴性就會有所下降。當然,實際中的創業者不可避免地會缺乏種種必要資源,這就需要創業者根據實際情況尋找特定的創業夥伴。

2.創業機會 創業者對創業機會的認識決定了企業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團隊。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如果創業機會屬於剛剛發展的行業,成長性非常良好,進入者也為數不多,創業者應當把主要的事務放在開拓市場方麵,那麼團隊成員中就需要熟悉該行業的市場人員,他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創業者的工作壓力,推動市場開發的進程。因此,為了構建創業團隊,創業者需要對創業機會的特點再次進行深入分析,進而選擇需要與之匹配的創業夥伴。

3.團隊目標與價值觀 共同的價值觀、統一的目標是組建創業團隊的前提,團隊成員若不認可團隊目標,就不可能全心全意為此目標的實現而與其他團隊成員相互合作、共同奮鬥。而不同的價值觀將直接導致團隊成員在創業過程中脫離團隊,進而削弱創業團隊作用的發揮。沒有一致的目標和共同的價值觀,創業團隊即使組建起來,也無法形成有效發揮協同作用,缺乏戰鬥力。

4.對團隊成員的需求 與創業者誌趣相投,並且對創業同樣擁有熱情的人群是最好的創業夥伴。除了這些個性方麵的考慮之外,創業者還需要考察團隊成員是否能夠與自己形成優勢互補。特別是當自身在某一方麵確實存在不足時就要積極吸收外部資源來彌補空白,通過吸收創業團隊成員來彌補自身劣勢的方式是一種最為有效的能力提升渠道。當然,在考慮吸收團隊成員時也應當慎重,注意所需要的知識或技能是否對創業活動至關重要,是具有一次性的特點還是具備重要的專用性特征。同時還要注意,如果確定需要某項特殊技能,那麼對於此類創業團隊成員的吸收越早越有利,越能夠形成企業獨特的競爭力。

5.失敗底線 任何創業活動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當創業暫時失利時,團隊成員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繼續堅守崗位,這也是創業者需要事先有所把握的。因為暫時失利的時候也正是企業生存與否的關鍵時刻,如果創業團隊中有人此時萌生退意,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創業團隊的凝聚力,企業很可能產生分裂,甚至一蹶不振。因此,創業者不僅必須理性地認識到自己能夠承受多大的失敗的壓力,同時還要了解全體創業人員的承受能力,及時做好溝通工作,防止出現可能的分歧與矛盾。

6.外部環境 創業團隊的生存和發展直接受到製度性環境、基礎設施服務、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市場環境、資源環境等多種外部要素的影響。這些外部環境要素從宏觀上間接地影響著對創業團隊組建類型的需求。

(四)創業團隊的組建程序及其主要工作

創業團隊的組建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不同類型的創業項目所需的團隊不一樣,創建步驟也不完全相同。概括來講,大致的組建程序如下。

創業團隊組建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幾點:

1.明確創業目標 創業團隊的總目標就是要通過完成創業階段的技術、市場、規劃、組織、管理等各項工作,實現企業從無到有、從起步到成熟。總目標確定之後,為了推動團隊最終實現創業目標,再將總目標加以分解,設定若幹可行的、階段性的子目標。

2.製訂創業計劃 在確定了一個個階段性子目標以及總目標之後,緊接著就要研究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這就需要製定周密的創業計劃。創業計劃是在對創業目標進行具體分解的基礎上,以團隊為整體來考慮的計劃,創業計劃確定了在不同的創業階段需要完成的階段性任務,通過逐步實現這些階段性目標來最終實現創業目標。

3.招募合適的人員 招募合適的人員也是創業團隊組建最關鍵的一步。關於創業團隊成員的招募,主要應考慮兩個方麵:一是考慮互補性,即考慮其能否與其他成員在能力或技術上形成互補。這種互補性形成既有助於強化團隊成員間彼此的合作,又能保證整個團隊的戰鬥力,更好地發揮團隊的作用。一般而言,創業團隊至少需要管理、技術和營銷3個方麵的人才。隻有這3個方麵的人才形成良好的溝通協作關係後,創業團隊才可能實現穩定高效;二是考慮適度規模,適度的團隊規模是保證團隊高效運轉的重要條件。團隊成員太少則無法實現團隊的功能和優勢,而過多又可能會產生交流的障礙,團隊很可能會分裂成許多較小的團體,進而大大削弱團隊的凝聚力。一般認為,創業團隊的規模控製在2~12人最佳。

4.職權劃分 為了保證團隊成員執行創業計劃、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必須預先在團隊內部進行職權的劃分。創業團隊的職權劃分就是根據執行創業計劃的需要,具體確定每個團隊成員所要擔負的職責以及相應所享有的權限。團隊成員間職權的劃分必須明確,既要避免職權的重疊和交叉,也要避免無人承擔造成工作上的疏漏。此外,由於還處於創業過程中,麵臨的創業環境又是動態複雜的,不斷會出現新的問題,團隊成員可能不斷出現更換,因此創業團隊成員的職權也應根據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

5.構建創業團隊製度體係 創業團隊製度體係體現了創業團隊對成員的控製和激勵能力,主要包括團隊的各種約束製度和各種激勵製度。一方麵,創業團隊通過各種約束製度(主要包括紀律條例、組織條例、財務條例、保密條例等)指導其成員避免做出不利於團隊發展的行為,實現對其行為進行有效地約束,保證團隊的穩定秩序。另一方麵,創業團隊要實現高效運作需要有效的激勵機製(主要包括利益分配方案、獎懲製度、考核標準和激勵措施等),使團隊成員看到隨著創業目標的實現,其自身利益將會得到怎樣的改變,從而達到充分調動成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發揮團隊成員作用的目的。要實現有效的激勵首先就必須把成員的收益模式界定清楚,尤其是關於股權、獎懲等與團隊成員利益密切相關的事宜。需要注意的是,創業團隊的製度體係應以規範化的書麵形式確定下來,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混亂。

6.團隊的調整融合 完美組合的創業團隊並非創業一開始就能建立起來的,很多時候在企業創立一定時間以後隨著企業的發展逐步形成的。隨著團隊的運作,團隊組建時在人員匹配、製度設計、職權劃分等方麵的不合理之處會逐漸暴露出來,這時就需要對團隊進行調整融合。由於問題的暴露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團隊調整融合也應是一個動態持續的過程。在完成了前麵的工作步驟之後,團隊調整融合工作專門針對運行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地對前麵的步驟進行調整直至滿足實踐需要為止。在進行團隊調整融合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要保證團隊成員間經常進行有效地溝通與協調,培養強化團隊精神,提升團隊士氣。

以上是對創業團隊的組建工作的大致總結。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組建過程並不是一個完全嚴格的順序過程,即創業團隊有時並不是嚴格按照此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組建。事實上,很多創業團隊的組建過程沒有明確的步驟劃分界限,如製度體係構建、團隊的調整融合可能是貫穿於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之中。創業者在組建創業團隊的時候應在上述基本原則的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加以運用。

三、創業團隊的管理

(一)創業團隊的管理原則

創業成長需要創業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這就是說並不是簡單地把幾個成員聚在一起就行了,還需要對團隊進行管理,才能夠使團隊效率充分發揮。創業團隊管理首先需要注重幾個重要原則:

1.要有共同的價值觀 企業建立之初不一定有很遠大的成長目標,但是一定要有核心的企業價值觀。企業核心價值觀明確告訴企業上下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對團隊成員乃至普通員工起著一種非正式的控製係統的作用。核心價值觀並非創業者簡單的一兩句話就能夠樹立起來的,創業者隻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創業中身體力行,倡導一種積極向上、奮力拚搏的創業精神,才能夠形成被團隊成員所共同認可的價值觀。也隻有如此,企業才能夠吸引並留住有能力的關鍵性人才。

2.注意對團隊精神的培養 創業團隊所共有的價值觀直接影響著團隊精神的培養,團隊精神又進一步影響企業發展。所謂團隊精神就是指一種集體的英雄主義,在團隊精神帶領之下,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能夠達到較高程度的一致性,創業團隊成員以及企業員工之間能夠互相幫助、相互合作,發揮出比每個單獨成員的水平相加起來更高的水平。團隊精神的建立不僅要靠共同的價值觀,更要靠共同的創業目標。創業者應當把創業目標分解到每一個部門、每一位創業夥伴身上。在團隊精神的帶領之下,每一位創業夥伴都願意努力工作以實現自己的目標,並且知道自己是在為企業作出貢獻。

3.要事先明確合作原則 很多創業者的創業夥伴都來自於身邊的好友,在創業之前他們之間就擁有較多的信任,能夠產生較強的共鳴,核心價值觀和團隊精神建設也比較容易。但是在具體的工作中,不能夠讓這種朋友情麵影響到工作的推進。在準備合作時,創業者應當和創業夥伴簽訂一個正式的書麵文件,把可能出現的爭端以及解決方案都寫入合作條款中,這樣萬一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以比較規範、雙方都認可的方式協商解決。如果一開始沒有做好準備,出現問題又由於朋友情麵拉不下麵子,隻會使得問題越來越大,不僅對企業的發展是個致命打擊,朋友之間的友誼也會受到很大破壞。

4.明確團隊成員職責 分工明晰是團隊運行效率的保證。創業者首先要對自己的職責和權力十分明確,在此基礎上設定各個團隊成員的角色。每個人的職責應當權限分明,不存在重疊部分,也不能夠將自己的義務和責任轉移給其他人。職責分明的優點在於充分降低了創業活動給予創業者帶來的壓力,雖然創業活動事務繁多,但是通過分工的形式,有力地降低了具體管理工作的難度,也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時,職責分工明確也正是企業內部規範管理製度的開端,為企業後期的規範化成長奠定基礎。

5.核心領導者敢於作決定和承擔責任 創業團隊的運行需要圍繞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初始創業者,也是創業團隊的組織者,創業者要有足夠的魄力來管理團隊,在團隊成員之間有不同意見的時候能做出自己的判斷,選擇具體的處理方案,盡可能達到公平、公正,增強團隊的凝聚力。當然,在創業團隊的發展出現問題時,創業者也應當能夠主動承擔責任,不能將責任推給其他團隊成員。這是核心領導者威望以及領導魄力的表現。除了果斷決策以及承擔責任以外,創業者還應當堅持嚴於律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成為團隊的表率。

6.團隊成員多為他人著想 團隊工作是一個合作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契約關係。合作意味著團隊成員之間能夠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創業活動本身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創業過程中的事務非常繁多,較一般的管理活動要更為艱巨。創業團隊必須要以一個整體的麵目來推進創業活動。既然要合作,就有個是否公平的問題。為他人著想的含義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事先為他人著想可以促進團隊中成員之間更好地合作,而互相體諒、互相為他人著想的理念也為培養團隊精神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