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兩個月大時,對於巨大的聲響,強烈的光,開始有了反應。這時候他的社交性開始發展,他注意人的聲音,開始對人微笑。到了三個月後,慢慢開始觀察他周圍的世界,此時,他會自動把頭轉向各個方向,不管他所看到的是什麼東西,都會使他感到非常高興。
心理學家認為,嬰兒的微笑是他要參加團體生活的第一步,從這一步開始,他與人間有了愛的交流。所以,做父母的要非常歡迎這個微笑,同時也要以微笑來還答他。這個微笑是向他表示,我們歡迎他的加入。父母對嬰兒時期的孩子就常給他溫暖的笑,是奠定孩子對人類和氣與合群的基礎。
所以,不要以為孩子太小就不理會他,也不要以為他不會說話就不與他交談,更不要因為他很乖、不吵鬧,我們就把他放在一邊很久不去看看他。親愛的母親們,我們要在最初的時機裏把握住與孩子交流的機會。
孩子最初的伴侶就是父母,你若不去愛他的話,還會有誰去愛他?所以,我們要做的事就是多與他交談,對他微笑,擁抱他,向他表示我們的愛。在他成長的時候,他也會學會愛父母、愛朋友、愛這個社會、愛這個世界。
而愛是一切的泉源,尤其是美的事物的泉源,以愛的眼光來看宇宙,你將會看出無限的美好。
我的姐姐給我講過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國王,希望能夠創造出一種世界語來。他認為,假如人生下來以後,能不受環境的影響,而在說話時開始說出的語言一定是最正確,最適合作為世界語的基礎的語言。
“於是,正因為他是一國之君,很容易地,他就征召了一些有經驗的保姆,再建造了一個設備很完善的育幼院,再從全國各地抱來一些剛出生的嬰兒放在裏麵,一個小社會就成型了。在這個小社會裏別的都與外界沒有不同,惟一的誡條就是:保姆在孩子麵前不能開口說話。既不得彼此交談,也不得以任何親昵的聲音來逗引孩子。
“於是,實驗開始了,保姆們為怕犯錯,連一點親熱的行動都不敢表示,不過,在嬰兒其他生活的照料上,卻是用最細心、最謹慎的方式在進行。幾個月過去了,當國王來到育幼院,渴望地希望聽到嬰兒最初的話語之時,卻發現,他的計劃徹底地失敗了。
“所有的幼兒在能開口說話之前都死去了。”
沒有愛的小生命是枯萎了的花朵。我想,這也許是個虛構的故事,可是,我仍然很恨那個自作聰明的國王,姐姐說完這個故事後,好幾天,我心裏都很不快樂。
在這世間,惟一不能安排、不能控製、不能解釋的東西就是愛。幸運的是,這一種感情是與生俱來,每個人都能享有的上天的福祉。
所以,親愛的母親們,讓我們在教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美之前,先使他知道什麼是愛吧,好嗎?人就這麼一輩子
□[台灣]劉墉
我常以“人就是這麼一輩子”這句話告誡自己並勸說朋友。這七個字,說來容易,聽來簡單,想起來卻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軟弱時變得勇敢,驕傲時變得謙虛,頹廢時變得積極,痛苦時變得歡愉,對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稱它為“當頭棒喝”、“七字箴言”。——我常想世間的勞苦愁煩、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就過這短短的幾十年就煙消雲散了嗎?若是如此,又有什麼解不開的呢?
人就這麼一輩子,想到這句話,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創造更偉大的功業;如果我是學者,便要獲取更高的學問;如果我愛什麼人,便要大膽地告訴他。因為今日過去便不再來了;這一輩子過去,便什麼都消逝了。一本書未讀,一句話未講,便再也沒有機會了。這可珍惜的一輩子,我必須好好地把握它啊!
人就這麼一輩子,你可以積極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麵對它。想不開時想想它,以求釋然吧!精神頹廢時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為不管怎樣,你總是很幸運地擁有這一輩子,不能白來這一遭啊!一株橡樹正在生長
□[美國]惠特曼
一株活著且正在生長的橡樹獨立在路易斯安那,從樹枝上垂下些許青苔。
那裏沒有一個同伴,它獨自生長著,發出許多綠油蒼翠的快樂的葉子。
看到它粗壯、剛直、雄健的樣子,我不由得聯想到自己。
我驚奇著,它孤獨地站在那裏,附近沒有一個朋友,如何能發出這麼多快樂的葉子,——因為我知道這在我卻不可能。
它讓我越看越愛,禁不住摘下了一枝,上麵帶著一些葉子,而且纏著少許青苔,我將它帶回來,供在我的屋子裏,經常看著。
我並不需要借它來使我想起我自己親愛的朋友們。因為我相信最近我是經常想到他們的。
然而它對我始終是一種奇異的標誌——它使我想到了異性的愛。
盡管如此,這路易斯安那的活著的橡樹依然獨自生長在那廣闊的平地上。
附近沒有一個朋友,也沒有一個情人,但一生中卻長出如此多快樂的葉子。
我清楚地明白,如果換作是我,那恐怕隻有死掉。超越現實
□[美國]亨利·梭羅
那在製度之外的,在最遠一顆星後麵的,在亞當之前的,或在末代以後的真理尤被人們尊崇。自然,在永恒中是有著真理和崇高的。可是,所有這些時代,這些地方和這些場合,都是此時此地的啊!上帝的偉大之處就在它存在於現實之中,盡管,時光已經逝去,也不會增添絲毫神聖。隻有永遠滲透現實,發掘圍繞我們的現實,我們才能明白什麼是崇高。宇宙經常順從我們的觀念,不論我們走得快或慢,路軌已為我們鋪好。就讓我們傾注所有精力去親和了解它們吧。詩人和藝術家從未得到這樣美麗而崇高的設計,但它們知道自己的一些繼承者不能完成它的。
讓我們放下,輕身自然地生活一天吧,不要因硬殼果或掉在軌道上的一隻蚊蟲的翅膀而出了軌。讓我們黎明即起,不用或用早餐,平靜而又無不安之感,由它去來,隨鍾去鳴,孩子去哭,——下個決心,好好地過一天。為什麼我們要投降,甚至於隨波逐流呢!好吧,就讓我們與子午線淺灘上的所謂午餐之類的驚險與漩渦做較量並戰勝它。熬過了這種危險,你就平安了,以後是下山的路。神經不要鬆弛,利用那黎明似的魄力,向另一個方向航行。如果汽笛嘯叫了,讓它叫得沙啞吧。如果鍾響了,為什麼我們要奔跑呢?我們還要研究它算什麼音樂?
們要靜下心來幹我們的事業,並讓我們的腳在那些汙泥似的意見、偏見、傳統、謬見與表麵中間邁步,這蒙蔽全地球的淤土啊,讓我們越過巴黎、倫敦、紐約、波士頓,教會與國家,詩歌,哲學與宗教,直到我們達到一個堅硬的底層。那裏的基石被我們稱之為現實,然後說,這就是了,不錯的了,然後你可以在這之上,在洪水、冰霜和火焰下麵,開始在這裏構建屬於自己的王國,一切隨心所願,也許能安全地立起一個燈柱,或一個測量儀器,不是尼羅河水測量器,而是測量現實的儀器。讓未來的時代能知道,謊騙與虛有其表曾多次被洪水衝積,然後留下了厚厚的淤泥。
如果你直立在事實對麵,你就會看到太陽閃耀在它的兩麵,它好像一柄東方的短彎刀,你能感到它的甘美的鋒鏑正剖開你的心和骨髓,你也心滿意足地願意結束你的人間事業了。生也罷,死也罷,我們僅僅追求現實。如果我們真要死了,讓我們聽到我們喉嚨中的咯咯聲,感到四肢上的寒冷吧,如果我們活著,讓我們幹我們的事情好了。相信自己吧
□[美國]愛默生
天才從來都是相信自己的思想,相信自己內心深處所確認的東西眾人也會承認。盡管摩西、柏拉圖、彌爾頓的語言平易無奇,但他們蔑視書本教條,擺脫傳統習俗,說出他們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思想,這就是使他們成為偉人的原因之所在。一個人不要限於仰觀詩人、聖者領空裏的光芒,應學會更多地發現和觀察自己心靈深處那一閃即逝的火花。而可惜的是,人們總是不會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覺就把它們拋棄了,僅僅因為那是屬於自己的。
曾幾何時,我們看到了那些已被自己放棄的思想,不是在天才的著作裏嗎?於是它們被拾回,即便偉大的文學作品也沒有比這更深刻的教訓了。這些失而複得的思想警諭我們:在大眾之聲與我們相悖時,我們也應遵從自己確認的真理,樂於不作妥協。
相信時間和知識必將讓人們悟出這樣的道理:嫉妒乃無知,模仿即自殺;無論身居禍福,均應自我主宰;蘊藏於人身上的潛力是無盡的,他能勝任什麼事情,別人無法知曉,若不動手嚐試,他對自己的這種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
相信自己吧!這呼喚將震顫每一顆心靈。
偉人們向來如此,他們孩童般地向同時代的精英傾吐心聲,把自己的心智公之於眾,自本自為,從而出類拔萃。
但人們卻常因在自己的意識網中。一旦成名,便受製於眾人的好惡,從此難免要取悅於人,再也不能把別人的感情置之度外了。
對外界的妥協態度,威脅了人們的自信。往往,你對自己往昔的言行且敬且畏,隻圖與之相協調,因為除了自己往昔的行為以外,再無其他數據可供別人來計算你的軌跡了,而辜負眾人又不是你所願意的。
但為什麼要轉目回眸,為什麼為了不與你在大庭廣眾下陳述過的觀點相抵觸,就拖著記憶的僵屍不放呢?假如那是你務須反駁的謬論,那又怎樣呢?其實,即便在純記憶的行為裏,你也不能隻單單依賴記憶力,而應該把往事擺在有目共睹的現在來判斷,從此以後不斷自贖自新,這才是真正的智慧之道。
欺下瞞上,獻媚取寵是小人的拿手好戲,它為渺小的政治家、哲學家和神學家所崇拜。我們今天應該確鑿地說出今天的想法,明天則應確鑿地說出明天的意見,即使它與今日之見截然相悖——“這樣做,難道你就不怕被誤解嗎?”——難道被誤解是如此不足取嗎?畢拉哥拉斯就曾被誤解,還有蘇格拉底、路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頓,還有古今每一個有血有肉的智慧精靈,他們誰未被誤解過?欲成為偉人,就不可避免地要被誤解。
人往往懦弱而愛抱歉;他不敢直說思想、願望,而是援引一些聖人智者的話語;麵對一片草葉或一朵鮮花,他也會抱愧負疚。他或為向往所耽,或為追憶所累;其實,一切美好東西的來源,了無規矩,殊不可知;你何必窺人軌轍,看人模樣,聽人命令,你的行為,你的思想、性格應全然新異。當我去世的時候
□[俄國]屠格列夫
當我去世的時候,當我的軀體化為灰燼的時候,你啊,我摯愛的朋友,你啊,我深情、溫柔地愛過的人,你也許活得比我長久,請不要到我墳墓上去……那裏你將無事可做。
請別忘記我……但在日常的操勞、滿足、需要之中也別想起我……我不願妨礙你的生活,不願打擾你平靜的生活。但在獨處的時刻,當那種羞怯的、莫名的憂傷襲上你心頭的時候,請拿出一本我們心愛的書籍,從中找出那些篇頁和字句,還記得嗎,那些篇頁和字句常使我們共同流出甜蜜的無言之淚。
請讀完它,然後閉上眼睛,向我伸出手來……向不在身邊的朋友伸出你的手。
我將不能用我的手握住它。我的手正一動不動地躺在黃土之下。但我現在快慰地想到:也許你在你的手上會感受到輕微的撫摸。
於是我的形象將出現在你的眼前,從你閉著的眼瞼裏將湧流出眼淚,猶如我們倆被美陶醉之後,有時和你一起流出的那些眼淚那樣。你啊,我的摯愛的朋友,你啊,我無比深情、無比溫柔地愛過的人!從意識開始
□[俄國]托爾斯泰
常有人思考,也常有人議論說:拋棄個人的幸福是人的長處,人的功勳。實際上,拋棄個人的幸福——不是人之所長,也不是功勳,而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人意識到自身是一個同整個世界相分離的軀體的時候,他認識到別的軀體也與全世界分離著,他就能理解人們彼此間的聯係,也能理解自己軀體的幸福隻是幻影。這時他才能理解隻有能使理性意識滿足的幸福,才是惟一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