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交給讀者
□[中國]巴金
我惟一的心願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裏。
現在,我的座右銘是:盡可能多說真話;盡可能少作違心的事。
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斷地自問:我的生命什麼時候開花?那麼就讓我再活一次吧,再活一次,再活一次!
我已經衰老,無力向前了。不過我並不悲觀,我明明看見那麼多的人朝著大廈奔走,那麼多的人為著大廈努力。我不過是小小的一滴水,在汪洋大海中巨浪奔騰,一滴水也不會幹枯。
不要把我當做什麼傑出人物,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我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感情。今天回顧過去說不到什麼失敗,也談不到成功,我隻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過了這一生。
我的文章是直接訴於讀者的,我願它們廣泛地被人閱讀,引起們對光明愛惜,對黑暗憎恨。我不願意我的文章被少數人珍藏鑒賞。我願意我的文章完成了它們的使命,過一個時期就消滅到無蹤無影。
我也曾一再聲明:我所謂“講真理”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裏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我從未說,也不想說,我的“真話”就是“真理”。我也不認為我講話、寫文章經常“正確”。剛剛相反,七十幾年中間我犯過多少錯,受到多少欺騙。別人欺騙過我,自己的感情也欺騙過我。不用說,我講過假話。我做過不少美夢,也做過不少噩夢,我也有過不眠的長夜。在長長的人生道路上我留下了很多的腳印。我的生命並未結束,我還要繼續向前。現在我的腦子反而比以前清楚,對過去走的路也看得比較明白。是真是假,是對是錯,文章俱在,無法逃罪,隻好讓後世的讀者口誅筆伐了。但隻要一息尚存,我還有感受,還能思考,還有是非觀念,就要講話。為了證明人還活著,我也要講話。講什麼?還是講真話。
我有一肚皮的話,也有一肚皮的火,還有在油鍋裏反複煎了十年的一身骨頭。火不熄滅,話被燒成灰,在心頭越積越多,我不把它們傾吐出來,清除幹淨,就無法不做噩夢,就不能平靜地度過我晚年的最後日子,甚至可以說我永遠閉不上眼睛。
我懷著感激的心向你們告別,同時獻上我稱它們為“真話的書”。我這一生不知道說過多少假話,但是我希望你們看到我的真誠的心。這是最後一次了。向光明走去
□[中國]鄭振鐸
誰都喜愛光明的,雖然也許有些人和動物常要躲在黑暗之中,以便實行他們的陰險計劃的,但那是賊,是惡人,是鴟,是蝙蝠,是狐。凡是人,是正直的人或物,總是喜愛光明,總是要向光明走去的。
黑漆漆的夜,獨自走在路上,一點的星光,月光,燈光都沒有,我們心裏應有些怕。夏天的暴雨之前,天都烏黑了,無論孩子大人,心裏也總多少有些凜凜然的,好像天空要有什麼異樣的變動。山寺的幽齋中,接連的落了幾天的雨,天空是那樣的灰暗,誰都能感到些淒楚之意。
但是太陽終於來了。接著夜而來的是白晝,接著暴雨而來的是晴光,接著灰暗之天空的是蔚藍色的天空。那時,不知不覺的會有一陣慰安快樂的感覺,滲入每個人的心裏,會有一種勇往活潑的精神,籠罩在每個人的臉上。
在黑暗中走著的人,在夏雨中的人,在灰暗的天空之下的人,總要相信光明的必定到來。因為繼於夜之後的一定是白晝。夜來了,白晝必定不遠的。繼於陰雨之後的,一定是陽光之天。雨來了,太陽必定是已躲在雨雲之後的。
那些隻相信有陰雨之天,隻相信有夜的人,且讓他們去。我們是相信著白晝,相信著陽光之必定到來的。
現在,我們是什麼樣的時代呢?我猜一定不會錯,每個人一聽到這句問話,都必定要皺著眉頭,在心裏歎著氣答道:“黑暗時代!”
是的,是的,現在是黑暗時代。
政治上,社會上,國際上,家庭上,有多少濃厚的陰影罩著!且不必多說,這許多,許多黑暗的事實,一時也訴說不盡。
但是“光明”已躲在這些“黑暗”之後了!我們要相信光明一定會到來。我們不僅相信,我們還要迎著光明走去!譬如黑夜獨行,坐在路旁等天亮,那是很可羞,如果懼怕黑夜而躲進小岩洞或小屋之內,那更是可恥。
我們相信光明必定會到來,我們迎上去,我們向著他走去。
在黑夜裏,踽踽的走著,到了光亮時,我們走到目的地了,那是多麼快慰的事呀!
那些見黑暗而懼怕,而失望的,讓他們永躲在黑暗中;那些隻相信有黑暗而不相信有光明的,也讓他們的生活於黑暗之洞裏吧。我們如果是相信“光明”的,我們便要鼓足了勇氣,不怖不懈,向著光明走去。
我們不彷徨,我們不回顧。人類是永續不斷的一條線,人間社會是永續不斷的努力的結果。我們雖住在黑暗之中,我們應努力在黑暗中進行,但也許我們自身,是見不到光明的。人類全體永續不斷的向著光明走去,光明是終於會到來的。
走去,走去,向著光明走去。
光明終於要來到的!告別夢境
□[中國]馮驥才
我在讀過的一些名人的傳記中,發現一個荒唐的公式,即這些大人物早在童年就心懷偉大抱負的夢,此後曆經磨難,苦力奮爭,終成大器。
倘若如是,這些人物真非肉骨凡胎了?一般的人想想自己的童年,大都渾沌一片,毫無鴻鵠之心,如此豈不都要自悲自棄?
其實,這都是些蹩腳的傳記作家,為了樹立他們筆下名人的高大形象,所做的虛偽鋪墊。任何一個未入社會、未經世事的人,童年時代的想法都是虛無縹緲和幼稚可笑的。
拿自己來說,我姥姥喜歡吃雞皮,我童年時就發誓將來要做飛行員,長大後駕飛機到最遠的地方給姥姥買最好的雞皮吃。當時發誓的神氣莊嚴不已,實際上最好的雞皮可能就在街口的食品商場裏。再比如,我一次用螺絲刀擰了擰一隻壞表的後蓋,碰巧那隻停了許久的表走起來,父親說我將來能做一名出色的機械師,我當真了,自信不疑,這卻招致我一連把家裏兩個鬧鍾都拆毀了……
在那一切全由興趣的年齡裏,我最喜愛的莫過於小人書,收藏最多時達五百餘種。許多連環畫家都被我崇拜之極,例如,顏梅華、趙宏本、筆如花和張令濤等等。崇拜過分便會模仿,我便自編自繪起小人書來。大小也裁成64開,用線整整齊齊——其實是歪歪扭扭——訂成一本本,封麵畫成彩色,還寫上“馮驥才繪”,煞有介事地自己出版。現在如果還保留那些自製的小人書,拿來一看,準會捧腹大笑。
想做一位很棒的連環畫家,倒是我童年一個挺具體又挺悠長的夢,但不知何時這個夢竟被我毫無覺察地丟掉了。到了少年和青年,又有過許多夢,想過做籃球國手、繪畫大師、中國的普希金,為此我還寫過一本本詩集,也是精心抄集成冊,現在想起來也都要暗自發笑了。
這些夢真是可笑又可笑。
回顧昔時,兒時的夢叫人迷戀,是因為在那撲朔迷離中包含著一份稚子的純真和傻氣,包含著屬於自己的過往不複的一任自然的經曆,有如包含在種子裏一團綠色的希望與繽紛的遐想。但人生這些夢大都終難實現,生存環境和社會現實隻給可行的想法開綠燈。
我卻從來沒有對這些夢的消失與破滅而唏噓感歎過,因為生活中有更博大的內在的東西吸引著我。
夢想與理想是全然不同的兩種境界。
夢想再,僅僅從屬個人,它是滿足自我的一己追求,精致細小地圃於狹窄的內心天地裏。理想卻是一種責任,一種事業,一種用獻身精神為動力的人類的共同追求。盡管在理想的追求中也要遭到困擾和阻撓,我卻喜歡它壯闊的氣勢,集體為之奮鬥的榮譽感,強有力的有血有肉的硬碰硬的奮爭,無論它成功或失敗都富有同樣的人生價值。成年人未必沒有夢想,但隻有把夢想轉化為理想,才能獲得人生意義上的升華。
夜深人靜,把昨日夢想和今日理想放在一起體味,我聽到了一曲深廣而醉人的人生交響樂。有如天上的浮雲彙成雷雨交加的浩蕩天空,又如碧澈的江流湧入洶湧的大海。這才是享受。目的要純正
□[台灣]羅蘭
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以這件事本身的目的為目的,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不以這件事本身的目的為目的,而把其他附帶的目的當做重點,那麼這件事就會走入歧途。不但這件事的本身無法得到預期的成功,就連你那附帶的目的也會因你當初所持態度的不純正而遭到失敗。
以結婚選對象為例,按理說,這件事所應考慮的條件應該是雙方的健康情形,人品好壞,工作能力,知識程度,身家是否清白,二人性情是否相投等等。如果這些條件能夠通過,才可能是美滿的婚姻。如果你在選擇對象的時候,抱了其他附帶的目的,如貪圖對方的財勢,希望由對方的社會關係得到什麼好處,或為了某種虛榮;那麼,你的目的就不純正。目的不純正,決定的時候就有偏差。該考慮的未曾考慮,不該重視的倒重視了。結果,最能影響婚姻幸福的條件被附帶的目的所蒙蔽而忽略了,未予考慮。婚後才發現兩人合不來,對方性格中有大缺點,或健康上有大問題。那麼,不但這婚姻是注定失敗;而且當初那附帶的目的也必定由於這婚姻本身的失敗而一同垮台。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也是最常見的例子,證明如果我們對事情所抱的目的不是這件事本身所應有的目的,它就難免會失敗。
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樣。
譬如說,一位藝術家,他所從事的是藝術。那麼,無論他的環境如何,他對藝術所抱的目的應該始終如一。他要表現最真摯的情感,要錘煉最圓熟的技巧,要忠於他的工作,決不為外在的名或利所誘惑。他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他所做的每一件藝術品。這時他才能集中全力,心無二用,目的才能純正,作品才有靈魂。如果一旦他抱了用藝術來換錢、來成名的目的,他的心力就分散了。他可能會分心去應酬,去奔走鑽營,去追求時髦的流派,或故意作怪以求驚世駭俗,而忘了從自己真誠的內在去尋求、去體現。由於分心名利,路線必有偏差,路線一有偏差,成功的目的就離他遠了。
此外還有許多實例可以為我們證明這一點,以升學來說,升學的目的是為了求知,以使自己具備更多的力量去達成自己的理想,或服務社會大眾。這是升學的純正目的。當選擇學校、填寫誌願的時候,按照這個目的所應考慮的是:自己的興趣如何,各學校中自己所要就讀的科係的設備如何,師資如何等等。而不是考慮“某某學校名氣大,考取其中任何科係都可傲視鄉裏”,也不是考慮“我的女朋友希望我考取某校”或“將來出國是否容易申請獎學金”,更不是考慮某科係是熱門或冷門。因為這些考慮的目的不純正。目的不純正,所做的選擇就很難是自己真正的誌願;更很難是自己真正的愛好與專長。即使考取,讀來也會痛苦。將來在這方麵也必定跟不上那些真正想學和真正有興趣去從事這方麵工作的人們。結果將會一生都跟在別人後麵做個“小悲哀”,而沒有出頭之日。
人的一生之中,幾乎隨時都有些事情需要做決定。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所考慮的是否這件事本身的意義,不但足以影響這件事當時的成敗;也會影響我們一生的苦樂。愛是一切的泉源
□[台灣]席慕蓉
今夜,空氣潮濕而溫暖,桂花在廊下不分四季地開著,淡淡的香氣環繞著我的小屋。在燈下攤開稿紙,我微笑地寫下這封信的標題:愛是一切的泉源。
是的,我親愛的朋友,愛是一切的泉源,在這世間,惟一能讓我們在失望的時候不覺得悲苦,在受盡磨難之後仍然能重新再來,在極簡陋的環境裏能看到最大的幸福的,就是那深沉寬廣的愛。
初生嬰兒也許並不知道這些。在最初的一、兩個月裏,他隻注意自己,隻尋求自身的滿足,他好像隻願傾聽自己內部的聲音,隻要內在給他舒服的感覺,他就會很安定,別無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