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蕩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髒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凡人欲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欲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治五髒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幹,水幹則地損。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藥物就會立即見效。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藥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發謂之機。箭在弦上要發出去,必須撥動這個機。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有一個機,隻有觸動這個機,事情才會發生,不觸動這個機,其他的條件再多,也沒辦法引發事件。機就是這麼一個東西,它是事情發生的最關鍵因素。它是點,不是麵。可是觸動這個點,就能帶動麵。所以,病機就是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最關鍵因素,也可以講,病機一開,人的病狀就會顯現出來,人就進入了“病”的惡性循環當中。和病機相對的就是“生機”。生機一開,人就會進入康複這個良性循環當中。實際上病機和生機是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麵,是一對陰陽。病機開了,生機就關了,而生機開了,病機也就自然開始關閉了。這個就是辯證法。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藥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淨則身淨。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複係統來修複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裏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淨心,從定中生出來的。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複係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隻能起輔助作用。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