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動國有中小企業的民營化進程(2 / 2)

第三,國有中小企業的改製,必須依據法律和政策規範進行。認真按照預案確定、審計評估、方案審批、方案實施的程序進行工作。對改製方案確定、財務審計、資產評估、不良資產核銷、非經營性資產剝離、職工安置等關鍵問題,必須嚴格依照法律和政策規範進行。企業改製完成後,及時辦理產權、工商、稅務等變動登記手續。

三、以改革為起點,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現代企業製度的建立,隻是解決了企業發展的體製問題,並不能解決經營與發展中的所有問題。企業還必須認真抓好經營管理,努力解決產品、市場、人員、製度、管理的理性、企業文化等方麵的問題。通過產權改革,還應做到:

一是規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公司法》規定,將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落實到位,使法人治理結構不斷規範完善。

二是組建企業經營管理班子。經營管理班子對企業的影響極大,企業應按照公平、平等、競爭、擇優原則,真正選聘出合格的經理人員。建立並完善對經營管理者的激勵約束機製,把經營管理者的個人收入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益和長遠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對經營管理者在資金運作、生產經營、收入分配、用人決策和廉潔自律等重大問題上的監督,強化決策失誤責任追究製度,對離任的經營者實行嚴格的經濟責任審計。

三是建立科學完善的管理製度。包括有關經營、勞動、分配、人事、財務、計劃、生產、銷售等方麵的基本製度、工作製度、責任製度,特別是責任製度。

四是積極進行產品與市場創新。理順體製與機製之後,企業要全力以赴開發產品開拓市場。積極進行產品創新與市場創新,培育名牌產品,力爭更大的市場空間與市場份額。

五是著眼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中小企業有著經營靈活的優勢,也有著實力不強的劣勢,要長遠發展,必須作出更大的努力。建立長期發展的經營戰略,就產品、市場、人員、資本經營等作出規劃,形成企業持續發展的長遠思路。

六是不斷提高經營者的素質。企業經營的發展與擴大,對管理的深度要求與廣度要求不斷增加,隻有更具能力的中、高級管理人員,進行更高水準的管理,才能滿足企業成長的需要。通過內部培養選拔、外部招聘,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經營者隊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四、實現國有中小企業的民營化,政府還需積極發揮作用

國有中小企業的民營化,是市場經濟的需要,也是實現政企分開的必然。隨著政府職能的轉化,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業,但間接管理必不可少。對當前產權改革中的諸多問題,比如對相關政策的宣傳、法律法規的監督執行、地方政策的谘詢、改革原則的把握、改革程序的指導、國有資產的監管、職工權益的保護、改革障礙的排解等,政府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按照國家的宏觀部署,既要主動靈活,又要堅持原則,及時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為中小企業的改革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