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由於習慣成自然,有時候,就是所謂的報告,也讓我弄得好像聊天。
一次某地請我作報告。一開場,聽眾席上紛紛拿出了報紙雜誌。這是我們“聽”報告的習慣——你講你的,我“聽”我的。可沒想到,開場不久,大家發現,這家夥不是來作報告,倒像來聊天的。於是,報紙雜誌紛紛消失了,大家與我開始了真正的麵對麵,會意地微笑,自然地交流,讓我們心靈有了互動。
還有一次,我應邀參加一個“專家論壇”。會議深入基層,這天來到江南的一所學校與老師麵對麵。主持人也要我發言。前麵幾位專家的報告非常好,本來我也是想講個一、二、三、四。沒想到一開口,又變成了聊天,歡聲笑語,弄得會場嚴肅氣氛都聊丟了幾分。
用術語說,報告叫獨白語言,聊天,叫對話語言。應該說,報告,有報告的好處,聊天,有聊天的優勢,各有所長。也許是我的工作特點,也許是我的性格特點,也許幹脆是我的才氣不足,反正如今我幾乎不會說獨白語言了。如果大家“洗耳恭聽”,讓我“誇誇其談”講上一個小時,我都不知是不是還有詞湊足那鍾點?
現在,既然是“實話實說”,既然是聊天最好,我正好揚長避短了。
節目錄製之前,在休息室裏,我一個人暗自笑了:平生喜歡聊天,沒想到跑這來聊天了,還不知這回聊得如何?那可是麵對無數雙眼睛啊!這裏不光有億萬觀眾的眼睛,還有那麼多家鄉親人的眼睛,更有我年邁的父母的眼睛。想到父母,我忽然又來了底氣。父母給我的全部教育不就是實實在在做人嗎?現在是“實話實說”,實實在在聊天就是了。怕什麼?
節目錄製完了,節目組的朋友給我鼓勵:“挺好,挺好,聊得比預想的還好!”
回到家鄉,同事朋友看到節目後給我鼓勵:“馬老師,在電視裏您和現場觀眾聊天,就好像平常和我們聊天一樣,專家到電視裏一點架子也沒有嗎?”
人就怕鼓勵,常常是鼓勵什麼,就有什麼。也許就是平時大家的鼓勵,讓我與人交流更喜歡聊天。
現在想來,也許就是靠了聊天,聊到“實話實說”的。
生活中,人們總要交流。聊天這種交流方式,自然輕鬆的背後蘊含的是互動,是平等,是尊重,是真誠,是本色。
所以,我依然喜歡聊天。
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