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判斷(1 / 2)

馬克·吐溫講過這樣一個寓言:一位遊客來到天堂,問聖彼得:“是否可以見見生前世上最偉大的一位將軍?”聖彼得指指站在身邊的一位天使。遊客認定這位天使不是什麼將軍,而是鞋匠。“是的。”聖彼得回答說,“如果他在世時當上將軍,他就會是最偉大的將軍了。”

鞋匠本是將軍之材,之所以在世時沒有成為將軍,隻因為他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這便是寓言的寓意。

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曾指出,一個正常健康的人隻運用了其大腦潛力的10%。

人類學家瑪格麗·米德認為不到10%,而是6%;

心理學家赫伯特·奧托估測,一個人所發揮出來的潛力,隻是他全部潛力的4%。

對於數字的確切性,我們無需苛求。科學的確告訴我們:普通人所發揮出的潛能,隻是他頭腦中蘊藏的潛能的極小部分。這便是我們許多人沒有走向更加輝煌的緣由。

那麼,許多人的創造潛能,為什麼沒有被挖掘出來呢?

首推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最初的閃爍之時,就被他人或自己過早地誤判並給“扼殺”了。

人們都是天生的評判專家。一個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一旦閃爍,它的典型的遭遇是,第一個人把他打翻在地,第二個人再踏上一隻腳,第三個人向他吐口唾沫。如果他還不死心,搖搖晃晃地顫抖著掙紮著站起來,就會有好事者再度將他打翻。

同樣,每個人對自己創造性思維的閃光,也習慣於先行評判。有時候不等別人的評判來扼殺,自己就先過早地用“理智”將想象的東西判了死刑。

在一次少年動手動腦的活動中,主持者出了這樣一個題目:“請大膽想象,你想創造一個怎樣的新鉛筆?”題目一出,孩子競相發言,新穎、獨到、創新的主意一個個脫口而出。然而,也有不少學生一直在咬指頭,皺眉頭,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樣,就是沒有從嘴裏跑出一個創新的主意。他們的頭腦中沒有想象的閃光嗎?未必。關鍵在於他們想象的靈光一閃,立即就有理智的判斷:行嗎?對嗎?可以嗎?於是,想象的靈光沒等跑出嘴來,先自行“槍斃”了。

孩子如此,成人更是多有這樣的情形。

柯納曾給席勒寫信,抱怨自己寫不出創造性的東西。席勒回信道:“你抱怨的原因,在我看,似乎是在於你的理智給你的想象加上了拘束。我可以用一個比喻把我的意思說得更具體些。當觀念湧進來時,理智仿佛就在門口,如果給予它們太嚴密的檢查,這似乎是一種壞事,而且對心靈的創作活動是有害的……你抱怨你的創作沒有結果,這是因為你剔除的太早,你辨別的太嚴。”事實完全如此。受到傳統觀念和常規思路束縛的“理智”,對創造性想象的這種審查、限製、挑剔、鑒別、判斷,如果過早地進行,就足以扼殺創造性的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