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與你終生相伴相隨,同走人生之路。朋友,你是否發現,當有一天驀然回首的時候,卻見你人生旅途中留下的遺憾,許多都起因於沒有與這個人好好相處。這個人,就是“我”,就是你自己。
原來,人生處世,最難相處的竟是自己。
然而,處世有道,與“我”相處同樣有道,心理學這位人生之友做如是說。我們應該學會好好與“我”相處。
相處的基礎——認識“我”。
泰勒斯曾一語中的:“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人原本不知道“我”,直到兩三歲才進入“第一自我發現期”,才會說“我”。但,這時隻是找到外在的自己,遠沒有找到內在的自己。到了青春期才進入“第二自我發現期”。這時,許多青年朋友為自己到底是個怎樣的人,而長時間陷入迷惘苦惱之中:要麼自我擴大、自我膨脹;要麼自我萎縮、自我貶斥;要麼兩者交替,一會覺得“自己了不起,什麼都好”,一會覺得“自己很差勁,一切都不好”。因之,日本著名心理學家依田新曾作出這樣的論斷,從某種意義上說,“青年必須首先從正視和分析此時此地的我開始。”
找到自己雖然困難,可你也別光苦惱。認識自己也有可行的途徑。一是以人為鏡。跟與自己各方麵條件類似的人比較,也可以從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中認識自己。別人的評價最好全麵聽取,因為“要想知道自己的長相,就不能隻是對著鏡子笑。”二是進行內省。這時對自己內心世界的自我觀察,不僅可能而且必要。不會內省的人,是心理上不成熟的人。三是回顧生活。看準自己過去的生活經曆,就看到自己現在的內心。因為一個人的全部精神特征,都是生活經曆的寫照。
人們常常沒有認識自我,讓他成了自己的敵人。認識了自我,才能讓他成為自己的朋友。
相處的準則——鍾愛“我”。
鍾愛自己,蘊含著對自己優點長處和成功的讚美,也包括對自己缺點短處和失敗的自責。但讚美不是把自己吹破了,自責也不是把自己罵趴下。認識自己,不管他好也罷歹也罷,都該先坦誠的接納他。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還怎樣去愛別人?鍾愛自己,這絕不是自私。因為沒有對自己的接納,我們的心靈就會被壓垮,哪裏還有成長的希望?還怎樣一步步地走向完美?
學會接納自己,也是對自己的鍾愛。我沒走進大學的門,是沒趕上機會,如果把我請進去,我一樣能學好,最糟糕的哪能就是我?工作上有過挫折,這有什麼?不摔跤誰學得會走路?生來矮小,也許一生難有“高大形象”,可跟雙目失明的人比我可以看到多彩的世界,這是何等的幸運?如此這般,讓自己站直了,才好讓他與你同走人生路。
相處的目標——造就“我”。
法國有句格言,“每個人都是自己個性的工程師”。認識自己,鍾愛自己,是為了創建、塑造、成就一個新的自我。
造就新的自我,既要發展自我,更要改變自我。更多的時候,改變,就是發展。我們很難改變別人,很難改變外在的世界,但是,我們應該也可以改變自我。每改變一步,就是走近一步新的自我。
說起造就自己,有朋友企望幸運。幸運固然好,但它容易讓人睡大覺,然後它悄然溜走,你也就找不到了自己,還談什麼造就自己?又有朋友擔心不幸毀掉自己。然而,“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不幸比幸福更是位好老師”。英雄自古多磨難。古今中外,多少人正是靠不幸造就了自己?固然,群星未必有日月的光輝。但,隻要你抓住自己的“閃光點”,就會贏得閃光的時空。閃光點發揚光大的時候,你就造就了一個光輝的自己。
學會和“我”相處吧,為了擁有無愧無悔的人生。
199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