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德資廠打工體驗:將壓迫內化的被壓迫者6(2 / 2)

急於求成、心急氣躁:在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帶領下,資本迅速擴張、物質生活和消費觀念迅速發生變化,當社會中一部分人在這種迅猛變化的物質生活中迅速地過上優越、奢侈的物質生活的時候,其他人必然心急氣躁。和這種相一致的是,人們再也無法踏踏實實地去探索和追求和諧、穩定和持續的社會發展。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工友不認可自己打工的命運,不認同自己工人的身份,更原意相信“一夜暴富”美夢。很多工友都告訴我這樣一句話:“我總不能一輩子打工吧!”好像,這樣的話任何人都無法質疑。我要質疑:難道還有其他的出路嗎?

逃避:現實很殘酷,麵對它讓人痛苦,由於認為無法改變,麵對它感到無力。所以,工友們麵對個體無力改變的現實大都選擇逃避:有的逃避到網吧遊戲、看娛樂大片和韓劇;有的逃避到小家庭生活和愛情裏;有的逃避到形式反叛裏,比如最近受到關注的“殺馬特”現象。也有的逃避到自戀中,在一次工友參加的讀書會中,一個工友說:“我不覺得我和老板有什麼區別,我們都是人,人都是平等的。” 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社會如果不敢於真實麵對自己的現實,那麼就沒有希望。

麻木:麻木的典型特點是對該發出反應的事情沒有了反應。我們人的機體能夠對外界做出反應是因為我們具備豐富敏感的神經係統,這樣,我們可以避免身體受到傷害。當人的精神麻木,會對各種精神折磨失去痛感。沒有了痛感就失去了反應能力,就會失去任何抵抗能力。麻木的狀態也許在很大程度上等同於失去靈魂的狀態,隻剩下一個物質的軀殼。記得在一次討論會上,一個大學生問孫恒最初開始從事他現在的工作的動因,孫恒想了想說:“如果說最初的動因,那是因為我感覺非常迷茫和痛苦,痛苦得經常失眠;但是,同時,我相信這世界上一定有一條道路。”我觀察和體會到了工友在受到侮辱後的憤怒,和在辛苦勞作後身體的困乏,這些讓工友很難麻木,但是工友會主動尋找讓自己陷入麻木狀態的方式,哪怕這種麻木狀態是短暫的。也就是說,逃避行為的結果是陷入暫時麻木的狀態,以便暫時失去痛感。

雖然新工人群體現在的文化狀態很不樂觀,但是,新工人群體還是隻能依靠自身文化中積極因素的產生才能謀求自身的進步的發展,這是因為利益集團作為現存社會結構的獲益者,不會主動幫助新工人發展。也就是說,新工人不僅肩負著謀求自身發展的任務,還肩負著改造社會的任務。看到新工人文化的消極現狀,也許讓我們覺得前途渺茫,但是我們也別無指望,隻能靠我們自身積極因素的發育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