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的故事:女工的愛情和婚姻
我和王佳是在我2010年去東莞做訪談的時候認識的。王佳是那種重情重義的人,對親人、朋友、同事都會熱心相助。從那時候我們認識,到現在的幾年時間裏,我們多次在網絡聊天裏遇到,總會相互關心和問候。
下麵的記錄來自我們幾年來的多次交流:
?2010年11月12日,我在廣東東莞訪談王佳
?2011年11月20日,我和王佳在廣州中山大學見麵交談
?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期間,我和王佳的多次網上聊天和手機短信交流
?2013年12月,我去東莞看望王佳。
?2014年5月8日,我去東莞做工友回訪,專門去看望了王佳。
家庭背景情況
我1981年出生,是貴州農村的。我還有一個哥哥。我結婚了,我公公婆婆60多歲了。我丈夫比我大3歲,他大學畢業,他在老家的市裏上班。
打工經曆
1998年初次外出打工,東莞一家印刷廠做了5個月
我初中畢業之後就出來了,那時候我哥、我嫂子都出來了。那個時候打工的人回去穿得很漂亮,有錢花,我想著去打工吧。就是自己想出來的,家裏父母也不太同意。他們想我念書。我出來之後被我哥罵了,他也希望我念書。那時家裏沒有電話,這邊也沒有電話,都是寫信。我們同班同學5個人一起出來的,一個人背一個包。我們直接坐車到東莞寮步,我有一個堂哥在那邊接我們。
最開始進的廠是做印字的。氧化板上麵有印字,還有氧化水,把字做成金黃的。接觸那個東西,手都脫皮了,弄到衣服上都洗不掉,都被氧化了。當時做了5個月。第一個月發了250塊工資,好高興啊。250塊錢對我來說很多了。去寮步鎮上買衣服,再買別的什麼的就花了200塊,不是一天花的,可能一個禮拜左右吧。200塊就花沒了,最後就剩50塊。我哥來看我說:“你發工資了。”我說:“發了250塊”。他問:“你的錢呢?”我說:“還有50塊錢。”他把我罵了一頓。我們剛出來什麼也不懂,覺得工資這麼高,就買衣服吧。
一天上班十幾個小時。沒有假。沒事做了,可以出去。做了一段時間後,也聽我哥他們講其他地方的工資,就感覺這裏工資太低了。工作也比較髒。就離開了。
1999年在東莞一家塑料廠工作了1年
有一家塑料廠招工,離我那兒也沒有多遠。我們幾個就去了。那是1999年,然後在那裏做了一年吧。我掙了錢一般都是自己花了,沒有存什麼錢。
在東莞寮步的一家電子廠工作了3年多
2000年4月到2003年7月我在東莞寮步鎮一家日資電子廠工作,廠子3000人左右。這個廠的底薪是根據東莞市相關規定製訂的,2000年進廠時底薪是300多元,後麵加到450元,2003年是650元,逐年提高。因加班費平時是底薪的1.5倍,周日2倍,所以每月工資都在1500元左右。包吃住,所有職員宿舍都是8人間,課長住1人間。比較重視員工的福利待遇,全廠一視同仁。2002年公司開始給我買社保。 做三年之後就存了一點錢。
那時候會給家裏寄錢,但不會寄太多。幾個月寄幾百塊錢或者一千塊錢。在我的印象裏,我寄給父母的錢是很少的,我現在挺後悔的,怎麼不寄點錢呢?也很奇怪,吃也沒吃多好,穿也沒穿多好,就沒錢了。我覺得人生很奇怪,我可以自己省吃儉用,但是為了朋友就可以很大方地花錢,就是這樣的。
學日語
2003年8月到2004年7月,我在黑龍江雞西市誠實外國語學校學習日語。剛開始的目的也不是說去學日語,就是覺得在那個廠裏待得太久了,換個環境吧,自己存了點兒錢,幾個同事商量好一起去學的。辭工去的。我們去學之前廠裏就已經有人去那邊學了。那時候想著如果在日企工作的話會日語挺好的。學校是私人辦的日語培訓學校。去那邊學習的挺多都是在外麵打工之後才去的。我們班長35歲了,去學習了一年之後回來上班,可以和日本人很順暢地溝通,後來還又回去學習了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