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張占波的故事:消費與消費主義2(2 / 2)

高鳳娟\t小賣部\t30\t4\t4\t2\t1500\t6000\t3773\t2227\t943

平均值\t\t\t\t4.23\t1.46\t1500\t\t\t\t835

注:(1)我們的訪問對象中有的是家庭婦女,這個時候“職業”指的就是丈夫的職業;

(2)家庭人口數中包括了祖父母,如果祖父母在老家生活,那麼沒有算在“分享家庭經濟收入的人數”中;

(3)家庭人均收入的平均值去掉了孫博,因為他收入最高,而且是個體老板。

(4)“平均每人月支出”的計算中去掉了4個家庭:孫博、汪學、尤慶磊、 王敏

從下麵的北京皮村工友的支出狀況調查中,我們發現:

占支出比例最高的是“吃”,占到了工友家庭每月支出的43%。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被稱為恩格爾係數。這個係數越大就說明這個家庭越貧困。

占支出第二位的是教育支出,占到12%。教育支出高的原因主要是皮村和北京幼兒園的費用比較高。把子女留在老家上學的教育費用就很低。

占支出第三位的是房租和孩子的零用錢,分別各占9%。

表十三:北京皮村工友支出列表

姓名\t吃\t穿\t孩子零用\t日用\t房租\t孩子上學\t看病\t娛樂\t交通\t電話費\t旅遊\t送禮\t總支出

孫博\t1000\t300\t300\t550\t400\t125*\t1000\t1000\t100\t250\t4000\t1000\t10025

汪學\t2000\t300\t0\t500\t330\t0\t0\t300\t0\t0\t9000\t0\t12430

餘雙燕\t1500\t100\t280\t200\t260\t100*\t30\t0\t20\t300\t200\t0\t2990

梁力\t2000\t200\t100\t0\t210\t0\t300\t0\t0\t0\t0\t0\t2810

楊麗萍\t2000\t340\t200\t50\t150\t840*\t500\t250\t300\t300\t0\t200\t5130

孟小問\t3000\t200\t400\t100\t480\t900\t0\t100\t0\t0\t0\t200\t5380

邵常金\t300\t500\t400\t30\t190\t200*\t0\t70\t20\t0\t0\t200\t1910

尤慶磊\t1800\t800\t600\t300\t900\t800\t50\t50\t1000\t0\t100\t1000\t7400

王敏\t3220\t100\t300\t200\t3450\t0\t50\t0\t500\t100\t100\t0\t8020

張琴\t2000\t200\t500\t200\t270\t660\t30\t0\t10\t50\t80\t0\t4000

夏紫妍\t400\t30\t100\t100\t300\t400*\t200\t0\t200\t100\t160\t0\t1990

程福寶\t600\t200\t300\t200\t0\t167\t30\t0\t20\t100\t50\t0\t1667

高鳳娟\t1000\t100\t300\t200\t830\t233\t1000\t0\t10\t100\t無\t0\t3773

平均值\t1422\t208\t287\t120\t299\t389\t232\t47\t64\t106\t61\t67\t3294

百分比\t43%\t6%\t9%\t4%\t9%\t12%\t7%\t1%\t2%\t3%\t2%\t2%\t100%

注:在計算平均值和百分比時去掉了4名工友的數據: 孫博、汪學、尤慶磊、 王敏

孫博*:一個孩子上學,一個學期750元

餘雙燕*:孩子都留在老家由奶奶帶著,大女兒每學期100元,二女兒每學期100元,三女兒上幼兒園每學期400元。

楊麗萍*: 兩個孩子,大的上幼兒園,小的沒上,大的學費一個月840元。

邵常金*: 有兩個孩子,小的隻要生活費就行了。大的上高中,一學期要1200元的學費。

尤慶磊*:一個孩子上幼兒園,一個月800元。

夏紫妍:大女兒幼兒園學費每月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