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t校園\t校長沈金花\t訪談\t?小學6年級學生如果要在北京就讀公立學校初中,需要辦理報到卡,為了得到報到卡,需要:戶口本、父母雙方暫住證半年以上,鄉鎮級當地無人監管證明,父母雙方正規的勞動合同,正規的房屋租賃合同
?我們學校是由一家服務打工群體的公益機構在2005年7月創辦的
?我們的校訓是:“上好學,做好人”。我們要培養有文化(學習好)、有思想(認同勞動價值)、有能力(參與校園活動,團隊建設,善於處理問題,視野寬闊)、有責任(善於思考社會問題,學習不僅是為了個人的進步更是為了社會的進步 )的學生。
?我們不僅重視教學,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也重視教師的職業成長培訓和家長的教育
?在教師的培養中,一個方麵是教師的業務素質的提高;還有就是要注重培養教師的社會問題視角,特別是針對流動兒童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我們也重視團隊建設,通過音樂、舞蹈、外出活動等提高凝聚力。
?我們學校有800多名學生;我們的兒童項目覆蓋了北京其他40多所打工子女學校;我們的經驗推廣到了其他地區,包括:廣州、西安、蘇州等地
?我大學畢業前就開始做北京工友之家的誌願者,大學畢業後,從2005年就開始在同心實驗學校工作。在和學生和家長的接觸中,我自身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和家長身上那種精神給我很深的教育。他們麵對很多困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始終保持向上和不屈的精神,這鼓勵我以同樣的精神麵對我的工作,因為我的工作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16:15\t校園的小苗圃\t洪琳茹和學生們\t學生在苗圃前對照蔬菜的真實形態修改自己的畫作\t台灣研究所畢業,有美術專業功底及社區建設經驗的老師在與這些流動兒童接觸後,將美術教育與流動兒童所麵臨的各類社會問題做課程結合(老家的情感、自我的認同等)。這堂課組織學生對學生種的下已長出蔬菜小苗的小苗圃中進行寫生。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什麼是美和善。學生在繪畫課上用彩筆畫了辣椒,現在,學生們對照自己種的辣椒的葉子和果實的形態來看自己的畫作是否形象。
16:45\t校園的一角\t“為中國而教”誌願者體育老師張琪和學生們\t柔力球興趣小組\t“為中國而教”和同心學校長期合作,畢業於山東泰安師範學院體育專業本科的張琪老師將在同心學校任教2年
17:00\t操場的指揮台\t李老師和舞蹈班的學生\t舞蹈興趣班的同學表演舞蹈“紅絲帶”\t這個舞蹈興趣班得到了北京婦女兒童基金會的讚助,由希傑集團出資,聘請了某舞蹈公司的舞蹈教師為舞蹈興趣班的學生編排舞蹈。沒有家庭經濟支持的孩子,依然可以擁有舞蹈的夢想。學校裏類似這樣的,通過多種社會資源對接,為學生免費提供的發展活動很多。
18:00\t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t孫恒\t訪談\t2002年孫恒和同事們創立了北京工友之家,北京工友之家延伸出了諸多服務打工群體的事業,包括:新工人藝術團(2002年)、同心實驗學校(2005年),同心互惠社會企業(2006年),流動的心聲兒童發展教育項目(2007年),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2008年),同心創業培訓中心(2009年)
18:30\t新工人劇場\t音樂劇興趣小組\t學生們在排練音樂劇\t我們的音樂劇都是根據孩子們自己真實的生活故事進行編劇的,由同心實驗學校的學生表演。目的是原創出更多貼近流動兒童生活、反映他們情感及心聲的傳播作品,引發社會的人士對於流動兒童這一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行動。
18:50\t“流動的心聲”兒童發展教育項目辦公室\t\t《流動的心聲》雜誌;行動研究報告等物品\t?《流動的心聲》雜誌覆蓋了北京40多所打工子女學校
?兒童發展教育項目通過音樂、戲劇、繪畫、攝影、運動遊戲等形式豐富打工子女的課餘生活,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認知能力
?因為缺少資金,這本雜誌現已停刊
19:10\t同心實驗學校幼兒園教室\t毛老師和10幾名學生家長和她們的孩子\t家長教育討論和社會問題討論\t這個家長工作坊已經持續了2個多月了,每周一次。家長帶著孩子來到學校,開展各種活動:親子活動、家庭教育討論、社會問題討論。家長讀書交流會是鏈接學校與家長,家長間形成經驗互助及非正式社會支持網絡的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