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沈金花的故事:教育生活7(3 / 3)

真正的根是:人對人的信任。金花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發現自己的團隊對自己非常信任,放手讓自己去做事、去決策,允許她犯錯誤,並且由團隊共同承擔後果。這樣的信任給金花力量。當金花感受不到信任的時候,也會給她很大的打擊:“我今年(2013年)就覺得挺沒意思的,感覺有的同事不再誌同道合了,具體說吧,有的同事開始考慮能否給自己加錢呀。這些想法本身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這同時讓我感受到的那種不信任很讓我難受。我作為領導和同事,一定會去考慮大家的利益的,不用別人提我頭腦裏也會想著如何為大家改善條件,但是要根據我們的現實條件來考慮呀!”

雖然根的本質是情感和精神上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需要具體的載體,否則就如同空中樓閣,這些載體在金花身上的體現是:皮村社區、皮村同心實驗學校、學生、家長、社區工友、機構的同事。一個人紮根需要土壤,也需要時間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被需要、被認可、找到自己的角色、體會情感、獲得信任、踐行責任。

附錄:社會在不遺餘力地製造遍體鱗傷的下一代:一篇流動兒童的日記

2014年4月18日,北京市頒布了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 文件規定:“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本市工作或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在京務工就業 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在京暫住證、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等相關材料,到居住地所在街道 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通過審核後參加學齡人口信息采集,並到居住地所在區縣教委確定的學校聯係就讀”。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家長卻被百般刁難。拿北京市朝陽區皮村同心實驗學校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吧,一共有70多名畢業生,到目前為止(2014年6月26日),沒有一名學生獲得在京就學的許可,包括那些辦齊了五證的學生。一位學生家長這樣告訴我:“我們辦齊了五證以後就拿到了借讀證,去教委的小生辦辦理手續的時候,又要求我們拿學籍號;我們隻好回老家托人拿到了學籍號;我們再去小升辦,又讓我們拿房東的房屋出租納稅證明;我們自己出錢幫房東繳了稅;再拿給小升辦,小生辦又說要夫妻雙方在朝陽區的半年以上的社保繳納證明;幸好我們從去年11月份開始繳了社保,所以我們也給提供了。但是,就是這樣,我們得到的回答是:這也不一定呀!等著吧!”這是同心學校70多名家長中唯一一名曆經刁難百折不撓闖關並滿足了所有刁難條件的家庭。其他家長都在層層羈絆中紛紛落馬。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