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最成功的心理戰略是:讓每個人都相信可能性;就是說:我可能和別人不一樣,即使別人都失敗了我也可能成功。這一心理戰略就如同毒品一樣,的確可以讓人即刻興奮起來,但是,長久下去,讓人的整個機體失去生命力,並最終喪失靈魂。這樣去判斷,我心中也有遺憾,其實我認同可能性,每個人都是一種可能性,但是,當資本的邏輯利用這一點的時候,它調動的是一個人急功近利、個人主義、言行不一這些東西。資本的邏輯動用所有的手段就是讓人們忘記人的尊嚴,讓人們忘記人與人之間是可以達到共贏的。我們不得不承認,資本的邏輯到現在為止總是節節勝利的。
我不反對iPhone,但是我反對iPhone的利潤分配體係,我反對iphone為了贏利而不斷製造消費欲望,我反對iphone不顧工廠工人的健康而追求利潤的工廠製度和社會製度。新生代打工者的確主動選擇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是資本家的恩賜。首先,資本家如果不需要勞動力,那麼才不會給工人任何恩賜;其次,國家和政府有責任、有義務滿足全體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國家和人民的共同體應該共同去為每一個人和全體人民著想。
由於我們懼怕了沒有自由,所以我們就不顧一切地擁抱自由,而失去了對什麼是真正的自由的判斷力。因為對中國現狀的不滿,所以我們中國人,從大學生到打工者都在做美國夢。這樣的毒害是:我們不是立足現實,而隻是追逐蜃樓。
我對美國隻有粗淺的了解,2011年7月我在美國紐約工作了一個多星期,探訪了社區機構、勞工團體和打工者個人。美國工人的惡劣現狀讓我瞠目結舌。這裏就不詳談了。但是,讓我體會最深的是對“付小費”這種文化現象的感受,在餐廳、賓館、商場,顧客和服務生的關係就是“小費”關係,我感覺在這樣的關係下,消費者和服務生的人格都受到極大的侮辱,但是,所有人都司空見慣。這就是資本的邏輯的成功,讓我們每個人都去侮辱別人,然後不以為然。我很高興,美國的“小費”文化還沒有傳到中國。不要讓服務的關係完全降低到金錢的關係,不要讓人生活的目標完全降低到隻為了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