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那一次吐魯番的葡萄溝,拍杏花的我們滿村子亂轉,忽然從旁邊院子裏走出一個維吾爾族的中年男子,看樣子正要出門辦事。見到我們端著相機拍杏花,便走過來衝我們擺手,讓我們停止拍攝。我心想,這下大約是惹了麻煩,誰料對方卻認真地對我們說:“這幾棵,開得不好。”
然後用手一指:“去我家的院子吧,那兒有兩棵杏花開得好。”
後來我發現,在吐魯番,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那裏村落中的維吾爾族村民們,對我們這樣亂串的遊客淡定而寬容,不僅會對著你的鏡頭微笑揮手,還會主動地告知你哪裏才有開得更燦爛的杏花。
要知道吐魯番葡萄溝這樣一個地方,可是每天接待成千上萬遊客的5A級景區,按照我們大多數人的經驗,在國內凡是名聲越大、級別越高的景區,當地人與遊客的關係就越是防範,越是錙銖必較,大家都恨不能使出渾身解數,在所有可能產生利益的方麵你攻我防。
而在吐魯番的葡萄溝,我卻不斷地際遇著一場場的淳樸與熱情,這讓身處在杏花叢中的人們有一種欣慰和溫暖。
我想,這才是吐魯番杏花如此美麗的終極秘密。
【背景鏈接】
吐魯番大約是世界上最獨特的一個地方。如果說世界上中華、印度、希臘和伊斯蘭四大文化體係交彙在新疆,那麼這個交彙的中心,就是吐魯番。曆史上吐魯番被多種文化所浸染,這個位於絲綢之路交通要衝的重鎮當之無愧地成為曾經西域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而吐魯番也是西域諸邦中漢文化影響最深之地,大名鼎鼎的高昌王朝便是中原漢文化在西域的延伸,那裏的一個名叫麹文泰的國王還和唐僧玄奘是義結金蘭的結拜兄弟。在阿斯塔納挖掘的墓葬顯示,那裏麵長眠著各色人種,卻大都有著漢人的姓氏和葬俗。
大約正是因為如今吐魯番有著高昌故城這樣一個著名的景點,而高昌國王麹文泰又與玄奘法師、唐太宗李世民有著恩恩怨怨的煙雲往事,因而對大多數人而言,似乎吐魯番就是高昌,而高昌就是吐魯番的代名詞。然而事實上,曆史長河中的吐魯番五色駁雜、氣象萬千。按照劃分,曆史上的吐魯番共分為史前時期、車師王國時期、高昌王國時期、唐代西州時期、回鶻高昌時期和伊斯蘭化時期六個階段。
在吐魯番的大地之上,史前時期的神秘部族與墓葬,車師王國時期的交河故城與融合著匈奴文化的車師王陵,高昌王國時期和唐代西州時期漢人政權的興盛與蓬勃絢爛的佛教文化,高昌回鶻時期的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各種宗教,在高度繁榮的文化之下,幾乎以所有的東方語言自由傳播,以及伊斯蘭化時期伊斯蘭文化的璀璨,都層層疊疊地累積在一起,讓吐魯番成為了一部厚重的巨著,一個人類文明交融的標本。
文明和種族的交錯融合,使吐魯番留存了大量的人文遺跡。在柏孜克裏克千佛洞,那些被西方探險家切割盜走的佛教壁畫恢宏精美,讓人歎為觀止;在蘇公塔,你看到的是集大成的維吾爾傳統建築與伊斯蘭文化的精妙融合;而婦孺皆知的火焰山,其背後,正是因為一部誕生於江南的神怪小說而令國人不得不一睹為快。事實上,在吐魯番的每個角落,也許一不小心,就踩踏在了某個遠古神秘墓葬之上、神殿之間;稍不經意,一段斷壁殘垣便是一縷或刀光劍影、蕩氣回腸,或纏綿悱惻、風花雪月的往事塵煙。
吐魯番有著太多的秘密和傳奇,奇特的自然景觀與厚重的人文積澱使得這塊土地具有了獨一無二的風姿與韻味。
從烏魯木齊前往吐魯番十分方便。吐魯番距離烏魯木齊不遠,在王洛賓的著名歌曲《阿拉木汗》中,第一句歌詞便是:“阿拉木汗住在哪裏?吐魯番西三百六。”而這個三百六十裏路的地方就是烏魯木齊。顯然,你隻要知道了這首歌,就會知道烏魯木齊到吐魯番的距離是180公裏。從烏魯木齊前往吐魯番十分方便,除了選擇汽車,還可以選擇火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吐魯番火車站實際上不在高昌區(原吐魯番市),而是在大河沿鎮,距離高昌區市區還有45公裏。隻有乘坐停靠在吐魯番北站的火車才能抵達高昌區,如果乘坐動車的話,50多分鍾即可抵達。”
如果自駕前往,那麼就從烏魯木齊的河灘快速路南行過烏拉泊收費站,走連霍高速,經達阪城,一路東南。
【關鍵詞】
·晾房:新疆有很多地方都有用於晾製葡萄幹的晾房,但是以吐魯番的晾房最為集中,幾乎成為吐魯番的標誌之一,有資料說,吐魯番地區共有晾房3萬餘間。
所有人都知道葡萄幹,但不見得所有人都知道葡萄幹就是放入晾房中陰幹而成的。吐魯番氣候炎熱,而晾房用泥土坯修建而成,四麵留孔,新鮮葡萄采摘後放入晾房,一麵陰幹,一麵被來自四麵孔洞的熱風烘烤,一般經過40多天的晾製,就成了色澤碧綠、含糖量達60%以上的葡萄幹。通常一間晾房掛晾鮮葡萄7至8噸,可收1至2噸葡萄幹,而大的晾房一次則可掛晾鮮葡萄10噸左右。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葡萄幹都是在晾房裏製作的,紅褐色的葡萄幹便是直接在室外晾曬而成,這使得葡萄幹有了不同的外觀和口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距吐魯番市西15公裏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21團,有一個著名的超級葡萄幹大晾房,它實際上是多個晾房連接成的一個長廊般的整體,占地20多畝,一次可晾製300多噸葡萄幹,場麵蔚為壯觀。
·交河故城:位於吐魯番市西13公裏處。也就是說從烏魯木齊去吐魯番的話,還沒進入吐魯番市區,首先看到的便是右側通往交河故城的岔路口。
交河城建造於漢代,為當時車師前國的都城,因為“河水分流繞城下”而得名。交河其實就是一塊突出於地麵的土塬或者崖台,從空中俯視,宛如一艘停靠在綠洲之間,四周河水環繞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