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魯克山:豐饒的美麗(2 / 3)

在巴爾魯克山,其實真正看山花的時候應該是再晚十來天,但是如果看野生巴旦杏的怒放,這個時候卻恰逢其時。

巴旦杏在新疆是很常見的一種幹果,稱之為巴旦木,雖然這玩意我吃過很多,但是其植株長什麼樣子還從沒見過。巴旦杏的特點是果實成熟後不吃果肉而是吃果仁,其實這玩意也不是杏子類的,而是桃子類的植物。巴旦杏有很多別稱,在中國古籍裏記載的一個名字則很有些妖氣,叫作婆淡樹,看了這兩個字後立馬聯想到的是女妖、異獸和身懷秘術的苦行僧這樣的形象。

這裏的野生巴旦杏生長麵積共有800公頃,是全中國唯一一個野生巴旦杏自然保護區。一進入保護區的邊緣,便看到那些野巴旦杏林在山野中簇擁在一起,隨著地勢,如潑灑般布滿山坡,粉紅色的花朵柔和而明亮,一束束密集地生長在枝頭,鮮嫩欲滴,使得勃勃生機在這個明媚的季節裏四處流淌著,散播著活潑而明暢的喜悅。

行走在這些花朵裏,世界在一刻間絢爛。

據說更大成片的野生巴旦杏林還要在裏麵,因為時間的緣故,大家決定不再深入了。古人說一葉知春,感受春天,隻需要一片樹葉就夠了,而現在,點綴在蔥綠山坡間的花海已經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巴爾魯克山蓬勃的春天和美麗,感受到不息的生命力和大自然的昂揚。

記得好像是說蘇東坡有一次上山登頂看美景,上到半山腰,忽然發現半山腰也一樣有半山腰的美麗,於是就地而坐,道:為什麼一定要上到山頂呢?人生,何處不美景呢?

沒錯,重要的,是我們快樂著,人生,又何嚐不是處處美景呢?

【背景鏈接】

巴爾魯克山屬於準噶爾西部山地之一。所謂準噶爾西部山地,即指新疆境內天山以北,準噶爾盆地西側,西起塔城、裕民,東至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境內許多名稱各異、互不連續的低山地帶,海拔均2000~3000米,大致呈東西走向。巴爾魯克山長約120公裏,寬約50公裏,主峰昆塔普坎山海拔3252米。數年前,曾有文章說在巴爾魯克山發現野人的新聞,一時間炒作得甚是火熱。吐爾加遼草原海拔1000~1200米,麵積10萬餘畝,為典型的高山牧場,有大量古代墓葬遺存。

從烏魯木齊至裕民縣全程共592.3公裏。裕民不通火車,事實上塔城市目前都不通火車,如果乘坐飛機前往,則先從烏魯木齊飛往塔城市,再從塔城市乘坐班車或包車前往裕民。如果直接從烏魯木齊乘坐班車,則前往烏魯木齊碾子溝客運站,每小時一趟。

【關鍵詞】

·塔城:塔城地區,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為塔爾巴哈台的簡稱,塔爾巴合台,則是一座山的名字,西段與東段北坡在哈薩克斯坦境內,東段南坡在塔城境內。塔爾巴哈台這個名字目前公認其為蒙古語旱獺的意思,這個說法見於清代徐鬆的《西域水道記》,但是否真如其言,依然存疑。最早記載塔爾巴哈台名稱的是元代,隻是那時候漢文史籍譯寫為“塔爾八合你”。

塔城地區在我國西漢時期屬匈奴右地,即西部。三國、魏晉至隋,則先後有鮮卑、高車、柔然、突厥、黠戛斯(柯爾克孜人)等占據此地。唐貞觀年間,唐政府在此地設堅昆都護府,堅昆,也是對黠戛斯人的另一種稱呼。明代,塔城地區為厄魯特蒙古的土爾扈特部遊牧地,土爾扈特部西遷伏爾加河流域後,此地被厄魯特蒙古的準噶爾部所占。清廷在平定準噶爾叛亂時追擊至此,正式將這裏定名為塔爾巴哈台,後來又在這一地區一個叫楚呼楚的地方建造了綏靖城,這也就是今天的塔城地區的首府塔城市。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地哈薩克族一直將塔城市稱為缺切克,而維吾爾族則稱為喬協克,都意同於楚呼楚這一蒙古語地名,意為:木碗。

·“塔斯提事件”和“鐵列克提事件”:20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爆發珍寶島武裝衝突後,蘇聯為報複中方,先後於1969年6月、8月在新疆塔城的裕民縣製造了“塔斯提事件”和“鐵列克提事件”。

1969年6月10日傍晚,中方牧民在放羊中進入被蘇聯單方麵劃定的爭議區內,被18名蘇聯騎兵扣押。附近的塔斯提哨所,也就是“小白楊哨所”的中方軍隊立即和民兵前往營救,雙方交火,29歲的女民兵孫龍珍不幸中彈,當場犧牲,而當時她還有6個月的身孕。中方則當場擊斃6名蘇軍士兵。孫龍珍遺體被葬於其犧牲地並立碑憑吊,如果去小白楊哨所,途中便能看見。此次事件被稱為“塔斯提事件”,也稱“孫龍珍事件”。

隨後,蘇軍頻頻在巴爾魯克山地區挑起事端。但因當時新疆軍區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最終導致了更為嚴重的“鐵列克提事件”。

1969年8月13日上午8時,中方巡邏隊在巴爾魯克山西部的鐵列克提地區例行巡邏時,蘇聯邊防軍出動直升機2架,坦克裝甲車數十輛,步兵300餘人,向中國邊防部隊發動突然襲擊。中國巡邏隊猝不及防,寡不敵眾,38名官兵幾乎全部壯烈犧牲,僅一人生還。此外,蘇聯邊防軍還打死中國民兵3人,打傷前來增援的中國邊防戰士12人。

事件發生後,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異常震怒,中央軍委調查組飛抵烏魯木齊,先後就決策責任問題調查了軍區司令員以下近百人,軍區領導受到處理。

“鐵列克提事件”後,中蘇雙方於當年10月恢複了邊界問題談判。蘇聯解體後,於1994年中方與俄、哈等國劃定了雙方西部邊界。2003年7月29日,當年犧牲了孫龍珍的爭議區域共44萬畝,經中哈兩國勘界確權,歸屬中國。

·小白楊哨所:即塔斯特哨所,1974年設立。20世紀80年代,在哨所服役的伊犁籍錫伯族戰士陳福森,因和戰友們苦於哨所周圍無樹木,便從伊犁帶來了十幾棵小白楊樹苗栽種在營房旁,但隻有最靠近哨所的一棵活了下來,當然這一棵碩果僅存的小白楊能活下來也不容易,戰士們用節省的日常用水精心澆灌,百般嗬護。隨後,前來采風的軍旅作家梁上泉得知了這棵小白楊的故事,便寫下了歌曲《小白楊》,隨即傳唱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