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指出:“如何對待犯錯誤的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過去八七會議,不要陳獨秀出席,後來又不選他;過去還有人主張所有犯錯誤的人都不要,這些都是不對的。”“過去我們圖簡單、愛方便,不願意與有意見的人合作共事,一掌推開。這種情緒在我們黨內還是相當多的存在著。六次大會不選陳獨秀為中央委員,黨並沒有從此就毫無亂子,天下太平了。最近十年,我們采取了忍耐的態度,這樣的方針幫助了我們,雖然也出了些糾紛,但是比較順利。曆史經驗證明,要圖痛快,就不痛快,準備了麻煩,麻煩就少。”
黨的團結,關係黨的生死存亡。蘇聯解體,蘇共失權,和斯大林對待“反對派”的錯誤有關。因為在巨大的成績麵前,斯大林驕傲了,粗暴了,就把一些反對過自己的人,打成了“反對派”,進行批判、鬥爭,甚至判刑、處死。這樣破壞了社會主義法製,踐踏了社會主義民主,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蘇共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也是作為“勝利者的大會”而載入蘇共史冊的。但是,據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上作的《秘密報告》中說:“經查實,在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選出的139名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中,有98人被逮捕和處決(主要是在1937-1938年期間),即占總人數的70%。”
“不僅僅蘇共中央委員如此,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代表的大多數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代表大會有表決權和發言權的1966名代表中,有1108名,即超過總數的一半的人被指控有反革命罪行而被逮捕。”顯然,中共七大和蘇共十七大的鮮明對比,說明搞好黨的團結多麼重要而又多麼不易。
三、充分發揚民主,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組成了既有遠見卓識,又能實事求是、團結統一的領導班子。七大選舉產生的中央委員44人,中央候補委員33人。後在七屆一中全會上選出13名中央政治局成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這使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有了組織保障。
六
1945年秋,斯大林不同意中共七大路線,要毛澤東交出軍隊,到蔣介石政府裏去做官。毛澤東堅決不幹。斯大林因此撤回了他派駐延安的全部代表,並和美國一起,支持蔣介石統一中國,從而使中蘇兩黨的關係,一下子跌入了低穀。
毛澤東帶領黨和革命人民,不怕壓,不信邪,堅持毛澤東思想和七大路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的革命和發展道路。這條道路和斯大林堅持的蘇聯模式、蘇共路線不同,因而,也就越來越明顯地進行著路線的比較和較量。
毛澤東與斯大林的路線較量,大體上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讓步階段。從中共七大到斯大林發電報要毛澤東到重慶去和談,到毛澤東決定讓步,暫停武裝奪取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計劃,親自到重慶去和蔣介石進行談判,締結了《雙十協定》。後來,毛澤東多次談到這件事。他說:“這不過是因為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開了一個會,決定把中國全部交給美國,交給蔣介石。”所以,抗戰剛一結束,中共中央就“收到了一封莫名其妙的署名‘俄共(布)’的秘密電報。堅持要毛澤東到重慶去同蔣介石談判”,“要中共同蔣介石分子罷戰言和”。那是什麼時候?毛澤東反複說,那是中國革命迅速發展的時候;是蔣介石要打我們,我們也要打蔣介石的時候;是我們“正在準備推翻蔣介石,奪取政權的時候”。想不到,“我們要打蔣介石時,蘇共中央直接打了一個電報給中共中央,不準我們打。他說隻能和蔣介石和,不能和蔣介石打。如果要打就會引起全民族的毀滅”。“那時候我是不想去的,因為斯大林執意要求,我還是被迫去了。但去是去了,對他的‘不許革命’,我們置之不理,打了三年半仗,便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第二階段,毛澤東決勝東北,斯大林承認錯誤。當時的東北,是世界的焦點。杜魯門支持蔣介石獨占,斯大林支持蔣介石統一中國,但不許一個美國兵到東北;毛澤東高瞻遠矚,迎險而上,帶領黨和革命人民決勝東北,很快地建立起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斯大林公開承認錯誤,改變決策。1948年2月,斯大林在與南斯拉夫共產黨領導人吉拉斯的談話中說:“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我們認為中國沒有發展起義的前景,說中國同誌應當尋求同蔣介石的暫時妥協。他們應當參加蔣介石政府,解散他們的軍隊。但是,中國同誌控製並組織自己的軍隊,就像我們所看到的,他們在打蔣介石的軍隊。根據中國現在的情況,我們承認是我們錯了。”2月10日,斯大林在同保加利亞共產黨領導人季米特洛夫和南共領導人卡德爾談話時,又說:“戰後,我不相信中國共產黨能取勝,我那時認為美國人將會全力以赴地撲滅中國的起義。我曾勸說毛澤東,最好是與蔣介石和解,與蔣介石建立某種聯合政府……但他以後發動了一場大攻勢,最後取得了勝利。人們看,我也會犯錯誤。”斯大林的這種正視錯誤的態度和自我批評的精神,是馬列主義者的高風亮節,也使“斯大林從來不承認錯誤”等誣蔑不實之詞不攻自破。
第三階段,蔣介石發動全麵內戰,毛澤東不聽斯大林“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就有毀滅的危險”的警告,堅持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內戰陰謀;並適時地將自衛戰爭轉變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斯大林不同意中國打解放戰爭,怕引起世界大戰。
第四階段,毛澤東訪蘇,和斯大林晤麵會談;斯大林表示歉意,經過長期的痛苦的思想鬥爭,與毛澤東、周恩來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並建議出版毛澤東著作——這是斯大林第一次正式承認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學說中的重要著作。有一次,在和毛澤東會談時,斯大林又主動檢討說:“過去,我們就中國革命提過一些不恰當的意見,我們感到內疚。”後來,談到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時,斯大林又站立起來,放下他那特製的煙鬥,認真地說:“毛澤東同誌,我們蘇聯人不明白,中國人近百年來,英勇鬥爭,前赴後繼,都失敗了,可在你的領導下,為什麼能很快勝利呢?”
毛澤東答:“我們有延安精神。”
斯大林更驚奇了,接著又問:“延安,不就是你們長期住過的那個窮山溝嗎?”
“是的!”毛澤東坦然答道,“由於我們的黨中央長期住在延安,形成了一種精神,一種作風,後來,人們就稱她為延安精神、延安作風。”斯大林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說:“哈!延安精神真偉大!”延安精神,正是中共七大精神的重要體現。
第五階段,抗美援朝。當美國侵略朝鮮,把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時,毛澤東決定出兵抗美援朝。斯大林答應出動蘇聯空軍掩護,但後來又猶豫不決,借故推托。毛澤東毅然決定中國出兵朝鮮,將美國侵略軍打回到三八線以南。斯大林讚賞毛澤東的國際主義精神,稱讚中國共產黨偉大,並派蘇聯空軍掩護中國人民誌願軍作戰,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周恩來曾寫道:“研究國際經驗,要全麵地看問題。斯大林管事的時間長,缺點錯誤多一些,但是在斯大林那個時期也並不都是不好的。就是在共產國際中和斯大林的晚年,他也是支持革命的多,不許革命的少。我們頂一頂,他還是可以接受一點意見,也可以含蓄地承認一點錯誤。但他的錯誤一經實踐證明不對,看法也可以改變。例如他懷疑我們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懷疑我們對於帝國主義者不鬥爭,一到抗美援朝,他的看法就改變了。斯大林還是講道理的。”
rihgt(作者: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